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3.11

「幫」孩子很簡單,「不幫」卻是學問

文/我的貓(寶瓶文化主編)
米媽的兒子讀小一時,有一天放學回家,他對米媽說:「我不想寫作業了。」
身為一個母親,兒子的這份聲明像是震撼彈。在課業如此競爭的現代,父母只怕孩子學得不夠多元、作業寫得不夠多,而才讀小一的兒子,竟然會提出這麼讓人錯愕的請求。

米媽問了兒子,為什麼不想寫作業,也去學校找老師,了解背後可能的原因。米媽最後發現,不是作業太多,也不是作業太難,超出兒子的負荷與能力,於是,米媽與老師商量,她想讓兒子負起寫作業的責任。

所以,米媽對兒子說:「不寫功課是你的選擇,這是你的決定,但是老師的處罰你必須接受。」
聽了這話,兒子點點頭。他也許心裡還想,這也太簡單了吧!

看起來很簡單的決定,對米媽,或者對任何一位當父母的人來說,卻非常不簡單。
兒子不寫作業,老師罰他掃地。
第一天,兒子掃地;第二天、第三天……

每一天,對米媽來說,都是煎熬的。她在心裡有沒有過一絲猶豫,自己這樣做,會不會錯了?兒子好幾天沒寫作業了,他的功課會不會跟不上?老師會不會對兒子有不好的印象?
但米媽堅持著,儘管有這些猶豫、憂慮,但她希望兒子能在小時候,就建立起學習與寫作業是自己的事,也是自己的責任的觀念;父母只是擔任從旁協助的角色。

有一天,兒子告訴米媽:「媽,我覺得我還是乖乖寫作業好了。打掃教室時,同學都出去玩得好開心……我這樣不划算啦……」
掃了將近兩星期後,孩子覺得處罰所花費的時間比寫功課還要不划算。
「是啊,真的很不划算,因為你還要面對良心與責任的苛責,這些無形的壓力怎麼會划算?」自此後,孩子不再抱怨寫作業的問題,因為這是孩子必須面對的責任!

這是《牧羊人教養──教授爸爸音樂媽媽》裡的真實教養故事,這本書,清楚點明現代父母的教養迷思,例如對許多父母來說,「幫」孩子很容易,省了眼前不少的麻煩,但對孩子來說,他早該養成的習慣、學會的能力,卻因為父母的「幫」,而遲遲無法建立,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比別人更擁有競爭力,那麼在他還小時,就幫他建立該有的習慣與態度。從此刻起,別因心疼孩子,或為了省麻煩,而事事幫孩子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