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3.18

困住角色的邊界,解放讀者的《邊界》

文/梁瓏(尖端出版社編輯)
曾在網路上讀過一篇漫畫,內容是一名少年面帶微笑,用緩慢的語調說出:「總有一天,我要做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乍看之下十分勵志,然而這句簡短對白卻被多次切割,分散到每一格去。期間少年頭也不回地成長,甚至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當「大事」兩個字終於說出口,他的墳上早已開了朵小花。可愛的畫風突顯寓意,讓人讀來會心一笑──多半是苦笑。

回歸正題,《邊界》是個關於「線」的故事。
主角瑞秋與母親生活在一個高壓集權的國家。政府戰後築起巨大的國境管制系統「戰線」,嚴密阻絕人民越界,甚至進行情報操作、宣稱境外的人事物如何蠻荒邪惡。但一如所有富魅力與熱情的主人公,瑞秋從不全然相信那些傳聞,心想總有一天要到線的那頭瞧瞧。即使這條線被政府灌輸的思想以及家人的告誡反覆描黑,變得望而生畏,少女仍大膽嘗試。

我想人們終其一生,無非是在執行一個畫線與跨越的歷程。兒時想著「長大一定要賺錢孝順父母」、求學時想著「一定要好好揮灑青春」、起床時想著「以後一定要早點睡」……生活於是有了分界,站在這邊,望著那邊。偶爾為好不容易跨過了線滿足入眠;偶爾也因終於跨過了線興奮反側。這些線,有時是自己畫的,更多時候卻出自他人手筆。

我要去爬山,因為山就在那裡。我要越過戰線,因為不相信政府的歪理。
愈純粹的動機愈容易轉化為動力。當神秘的異族少年現身,表明父親需要抗生素救治,無瑕的探究心與人道救援結合,冒險於是展開。過程免不了刺激糾葛、一波三折,瑞秋做出了選擇,原先極力反對的母親為與政府爪牙周旋,也做出了選擇。

「瑞秋得以踏上異域的草原,卻再也無法回頭。她想起擁抱母親時母親哭泣的模樣。當時,她不斷想著這將是她最後一次擁抱母親。」

為了正義,瑞秋隨少年離開了。就像封面上那座小溫室,即使狹隘封閉,她放棄的可能是酷寒中唯一溫暖的地方,黑暗中唯一散發光芒的地方。生活中的「線」複雜交錯,我們往往佇立原地,眼看它們不斷增生以致首尾相連,線於是成了框架;世界也從這邊那邊,深化成了裡面外面。讀著讀著,彷彿能看見少女站在溫室外微笑問我:
「孝順了嗎?揮灑了嗎?昨天睡飽了嗎?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
──如果你的答案和我一樣,請嘗試跨越離自己最近的線。
首先,翻開這本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