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3.28

魔幻與實境的交戰

文/林滿秋(《腹語師的女兒》作者)
在南美洲多次旅行中,我聽到了許多魔幻故事,其中最令我著迷的是安地斯山上的童靈傳說。
五百多年前,還活躍在安地斯山脈的印加人在舉行重要的宗教儀式時,會把孩童當成祭品。他們相信,把孩子獻給神等於把孩子送上天堂,還可以造福族人和自己,因此很多人都自願將孩子奉獻出來。

祭典那天,被當成祭品的孩子在眾人簇擁下,踩著排笛的節奏,帶著心愛的布偶,乘著羊駝,攀上海拔五千公尺的雪峰。這段路程會延續好幾天,沿途都有繁瑣的儀式。隨著高度的攀升,村落愈來愈疏落,送行者也減少了,被當成祭品的孩子在空氣稀薄的山谷中昏昏欲睡。抵達冰峰後,巫師和所剩寥寥無幾的群眾進行了最後的祭典,就將那些獻給神的孩子依照一定的姿勢綑綁起來,連同陪葬品,一起埋入十呎深的垂直洞穴裡。

傳說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那些懷著美夢的孩子死後,靈魂根本上不了天堂,反而成為漫遊在雪山之巔的遊魂。他們孤獨寂寞,哀傷無助,看著古印加帝國走向滅亡,看著西班牙人來了又走,看著南美民眾擁有自己的主權。在政權轉移中的殺戮,他們看到族人愈來愈稀少,擔心有一天會被遺忘。

進入二十世紀後,古印加人淹沒在歷史的灰燼中,雪峰上的童靈傳說也逐漸被遺忘,只有一些盜墓者半信半疑。有一天,盜墓者登上雪山之巔,果真發現了寶物。就在他們把寶物帶回人間時,雪峰上的童靈傳說也重植於人們的記憶裡,還添增了新的色彩:那些漫遊在雪山之巔的童靈,附身在陪葬的布偶上,隨著盜墓者回到人群中。

這個傳說觸動了我的靈感,特別是當我在阿根廷的博物館看到那些幼童木乃伊,《腹語師的女兒》的故事便誕生了。
故事的關鍵角色是一對父女。他們同時面對失去摯親的痛苦,也因為一個古墓裡的陪葬布偶改變了生命。
父親在失去摯愛的妻子後,逃離了日常扮演的角色。他在南美洲流浪,行屍走肉般的從一個城市走到另一個城市。直到有一天,他走入安地斯山脈的一個荒村,在生命最低落的那一刻,意外的擁有了布偶奇莉,人生因此出現轉彎。他捨棄原本的名字,拋棄醫生身分,變成了街頭腹語藝人奇里。
奇里‧奇莉,自此成為一體,帶著魔幻的色彩,遊走在南美洲的大城小鎮。 女兒柳兒在母親過世、父親遠離後,跟著祖母生活在深幽大宅中。她的生活如死水,唯一的活泉是那一張張從南美洲寄來的明信片。她徘徊在埋葬母親的那片林子裡,耐心的等待父親歸來。
幾年後,果然如她所期盼的,父親回來了,並帶回了她期待中的娃娃,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那個腹語娃娃竟將她的生命帶向黑暗的深淵。
她期待父親的愛,父親也因掛念她而返回。他們渴望彼此的溫暖,可是當兩人在一起,非但不能相互取暖,距離反而愈來愈遙遠。
一場月夜祭典,讓柳兒毛骨悚然,也證實了她的猜測:奇莉是個有魔法的布偶。當她把奇莉和南美雪峰上的童靈連結在一起,頓時發現自己的生命正處於極度險境中。她需要支援,可是沒有人相信她。

這是個帶著魔幻色彩的故事,其實是篇寫實小說。魔幻和寫實之間,只是一種敘事方式、一種表達的手法。在這個故事中,我並不想把它變成奇幻文學,只是想藉由奇莉來描寫柳兒的內心變化──在奇莉的步步逼迫中,她發現了一個隱藏在內心深處、早已被自己遺忘的祕密。
那個祕密使她陷入狂亂,把她逼得無路可退,魔幻與實境間的對決一觸即發。
在這場對決中,她究竟會被毀滅,還是得到救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