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3.04.05
歐陽應霽從味道台北吃到味道上海
文/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味道城巿》系列策劃人)

是因為電影?比如看了溫德斯的《里斯本故事》!
是因為書籍?可能讀了奧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堡》。
或是一首歌?想知道南風吹來清涼的《夜來香》到底是檳城還是新加坡?!
「我通常是因為食物,而對一個城巿產生興趣、感到好奇:想知道台北的牛肉麵到底有幾種口味?想搞清楚上海在夏麵館之後,到底哪家?魚煨麵能讓人安心的回到那個城巿?!而北京,到底是哪兒的酢醬麵最為地道?!」香港老友歐陽應霽如是說。
與歐陽聊起為我們有興趣的城巿,編寫一本城巿飲食指南,這念頭開始於2007年。那年歐陽為其出生成長的城巿,寫了兩本《香港味道》(大塊),有那麼點像是美食文化研究;半夜讀此書,簡直是種折磨,越讀越餓,恨不得搭個早班飛機去蓮香樓或是陸羽茶樓吃個港式早餐。這書一切都好,但要帶著出門,按圖索驥似乎稍嫌沉重。
「其實,我們該來編本《味道香港》,要用那種旅遊指南的編法;看是用地鐵分線,或是每區分隔,讓人可以更方便的攜帶使用。」編輯友人提了建議。
「用飲食來認識一個城巿,其實是我最有興趣的方式!」歐陽回應。
2012年,兩人都覺得有些事,如果要做,最好趁早做;比如想吃遍全世界的麵點,或者是編幾本《味道城巿》的書。這位射手座的作者,在隔幾天,列出了全世界,他有興趣去吃喝的城巿;如果可能,他認為每個城巿應該都要專心吃喝兩三個月。這一列,從兩岸三地的香港台北上海北京,到亞洲的京都曼谷,歐洲的巴塞隆納巴黎……一路列了二十個城巿。
歐陽同志,我想咱們是否回到地面,落實的想想,從哪兒切入;兩岸三地四城,應該是個很好的開始。
在台北,歐陽找了同樣愛吃的老饕友人韓良憶,為其帶路。兩人書信往返電話討論碰頭吃喝了幾回,決定了將台北分為東西南北四區,而以四天三夜吃喝台北的概念,列出了台北大致應要認識得去吃喝的兩百家店。吃喝過後,能留下一百家店,應也足以讓人理解這城巿的滋味了。
台北,怎麼吃?

從一開始,便決定,若有可能每餐飯都找不同的在地友人吃喝。一來是以每位友人會推薦其best of town,二來是以食會友,人多好點菜,同時也是讓食物有滋味有記憶的最佳方式。
參與了幾次大餐盛會,發現自己最有熱情的,還是簡單的中午麵食。台北的牛肉麵要吃哪幾家?這還真是有趣的題目。桃源街老王記已是台北城中區的腸胃記憶;永康街牛肉麵依舊美味,但何時去吃方不用排隊,則是要考量估算;民生東路史記是歐陽與良憶的最愛……果然,家家有本自家的美食麵經。
也還為好幾家遺珠,感到惋惜:健康路張家麵館的雪菜肉絲麵,簡單清澈,想來已是開胃;離萬華車站不遠的麗珠什錦麵,該找一天請家中母親大人嚐嚐,可否仍是與自家的童年記憶相彿!
同年11月,歐陽的味道小組開工,往十里洋場上海前進製作《味道上海》(大辣)。
飲食江湖,原來要能找到一塊吃飯喝酒的酒肉朋友,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兒。但好吃之徒總是容易湊在一塊,在上海,歐陽找的帶路人是上海長大日本讀書北京居家的殳俏。
歐陽三天兩頭的匯報:早餐的燒餅哪家較香酥,而粢飯(即我們的飯糰)是哪家的滋味誘人;濃油赤醬的本幫菜,其實也有較清淡的家常菜做法;秋天的大閘蟹,可以到陽澄湖就食,也可在城裡享用蟹宴;而外灘上一家家米其林星級料理,各自有著自己的講究及個性……忍不住誘惑得我,還是飛了趟上海,加入歐陽的美食探堪,依舊是衝著麵點而去:襄陽南路老地方麵館裡,四五張桌的街坊食客,等著各自所愛,蔥油拌麵香氣誘人;長樂路十面埋伏有著日本小店的風情,但小黃魚湯麵仍是有上海滋味;樓山關路的蘭桂坊酒家,則是有美食地陪殳俏,點著黃魚煨麵加一塊炸排骨……
桌邊的歐陽是滿足開心的神情:為伊吃得人圓潤,衣帶漸寬終不悔。
上海,看來有趣,帶上書,這回應是吃得開了!
*文中歐陽應霽照片,由大辣出版提供,攝影/陳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