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09.29
余光中八秩壽慶 文學天空煙火燦爛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台灣藝文界則提前在10月2日為他辦「詩歌雅集」祝壽活動。
忽焉十年。十年前的重九日,10月第28天,余光中在十五家報刊雜誌發表詩作十五首加散文一篇。九歌出版詩集《五行無阻》、文集《日不落家》、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鍾玲主編詩文集專書《與永恆拔河》;洪範出版《余光中詩選第二卷》;中山大學趕早一星期舉辦「重九的午后──余光中作品研討暨詩歌發表會」。
隔年初,天下文化出版由傅孟麗執筆的《余光中傳──茱萸的孩子》,這本被溫柔暴力所誘逼出來的傳記,算是一場遲放的煙火,總結了詩人七十年美麗與哀愁,「這,就是我嗎?」余光中卻極不想認這筆帳。不認帳卻又堅持不寫日記、不寫自傳,又一個十年過去,答案其實他早已經給了:「我的散文,就是我的自傳」,既有等身的文集,又何勞到記憶的浩瀚星空中辛苦蒐尋?
「做一千年的詩人」,這話在台灣,如果余光中不說,是沒有人敢說的。暫且把台灣放一邊,如今余光中的著作在中國大陸已出版三十種,覆蓋秋海棠每一省,收進課本者不知凡幾。作品被收進一個國家的教科書,便等於接受與認同,「所以我們已經統一中國了啊!」有一天他對老友陳之藩說。
台灣在北京奧運只得銅牌兩面,但是文學、文化,余光中認為台灣是可以得許多面金牌的。
如果有當代華人作家十大超級明星,持續寫作六十年的余光中理當得金牌,是天空最高又最亮的那一顆星,高到不可觸及,只能仰望,然他鏗鏘、霹靂、彈跳、燦爛、詼諧的詩句文句卻像撒落滿地的琉璃任人揀拾,當作永恆收藏的寶貝。「有聲、有色、有光」、「有木蕭的甜味」、「有釜形大銅鼓的騷響」、「有虹一樣的光譜」,1963年,從詩人跨向散文的余光中就決定了這些是他要用中國文字創造的永恆。
所以為了余光中的八十大壽,兩岸三地文壇為一統華人文學的他忙翻了天,比之上一個十年更加排山倒海轟隆隆。
八十大壽倒數計時的過去這一整年,髮白已四十年的余光中就像天庭裡的玉皇大帝,日日馴伏謬思,以五彩文字鍊石補天,如過去的五十九個年頭,亦偷閒下凡與家人來去一趟挪威遊輪之旅,間或扮演連續劇忠實觀眾(沒錯,余光中平日愛看大陸、韓國大河歷史劇,康熙乾隆朱蒙李?,「為古人擔憂,以致折抵掉了寫十本書的時間」),便來了無數個孫猴兒們大鬧特鬧──兩岸三地飛來的作品使用同意書每一星期都有,有十本新舊作的稿子要校對,有文學雜誌要製作專輯,有研討會要參加(「余光中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有文物展要準備(高雄中山大學和香港中大),有詩要錄音,有書待簽名,有民歌音樂會要聆聽,還有大排長龍的採訪隊伍嗷嗷待哺。
「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余光中的秘書。」有時余光中只好當起了余光中的秘書。
煙火,從2007年秋風乍起到現在,燦燦爛爛放了快一整年,到2008年十月底,已出版了陳芳明編選的《余光中六十年詩選》(印刻)、陳幸蕙《悅讀余光中──散文卷》(爾雅)、《蓮的聯想》《白玉苦瓜》(皆為九歌)有新版問世,將要出版的乃是第十九本詩作《藕神》,與《高樓對海》相隔九年。《舉杯向天笑》是這十年出手的文學評論。《不要緊的女人》為王爾德劇作翻譯。《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精選余光中散文創作50年的47篇經典之作。《詩歌天保》集結了各世代學者對余光中文學成就的論輿研究(以上皆為九歌)。
「當壽星是很苦的」余光中端坐在飯店的圈椅做出結論,說得不冷不熱,一貫的面無表情,但聽說過這話的人都笑了,這苦,不是「一首歌,詠生命是瓜而苦/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嗎?(白玉苦瓜,1974)。
大師能夠如此被壓榨,被收割,被折來疊去,怎麼說都是時代的福氣,華人的福氣,用掉一百公噸、一千公噸的煙火來慶祝又如何?
*文中余光中照片,由九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