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3.06.28
原田舞葉《畫布下的樂園》構思25年之作
文/林貞嫻(時報出版企畫)

二??五年以獲得日本愛情小說大賞作品《2018610490010》(聯經)出道以前,原田舞葉曾任職於馬里邑美術館、擔任過伊藤忠商事的藝術顧問、在森大樓美術館任職時,被派至紐約近代美術館工作。之後成為獨立策展人,並擔任多項都市再生計畫的藝術顧問。可能因為作者有如此豐富傲人的經歷,在《畫布下樂園》中,非常翔實地呈現了知名美術館內部、大型展覽的籌畫過程,以及收藏家、策展人,研究員、監視員等職業的工作方式……等等藝術界的內面世界。
不過真正觸動作者進行創作的原因不是她的經歷而是畫作本身,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在《畫布下的樂園》第一章的舞台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的大原美術館,第一次見到畢卡索的作品〈鳥籠〉,當時直接的反應是「怎麼畫得這麼糟,這種畫我也會畫」,大師的作品對她反而成了一種很親切的存在。
開始構思《畫布下的樂園》是在原田舞葉大學三年級時候,當時她從朋友那裡收到了亨利‧盧梭的畫冊,第一眼的印象也是「怎麼畫得這麼糟」,可是情感上卻跟小學時完全不同,盧梭的畫作在技巧上雖然看起來很拙劣,卻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仿佛用手直接碰觸人的情感,被迫看見不能被看見的東西那樣,讓人心癢難耐,在畫冊的開頭也寫著畢卡索的話語,二十世界初的藝術界是「嶄新的時代」,長期在她心中的畢卡索好像跟盧梭連在一起,雖然當時還沒開始寫作,不過卻有著有一天會以他們的時代寫出故事的預感。
從那時候開始,原田舞葉就持續有著想以自己的力量描寫盧梭的作品世界以及他謎樣的生平的慾望,但如何描寫畫家們生活的時代卻一直困擾著她,畢竟一本小說要讀起來有趣才行,經過長年思考得出的結果,就構成了《畫布下的樂園》的架構,由兩位研究者進行名畫真偽的爭論的同時,透過解讀某個故事來追尋盧梭和畢卡索的生涯,被兩個主角一步一步解開的謎團,事實上也是作者對盧梭最感興趣的的部分,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她常常忘了自己作為一個專業策展人的背景,而單純以一位作家的立場,來描寫兩位主角間流動的情感與各種表現。
原田舞葉向來以寫愛情故事主,所以在這部作品中少不了情感的流動,不論是對作品、畫家敬意或熱情,或是書中人物各種的戀愛情感,因為作者豐富的歷練,讓《畫布下的樂園》這部以藝術這個專門分野為主題的小說,單就布局或解謎的層次,也可視為一部沒有殺人事件的本格推理傑作,不論是藝術迷、推理謎,或是單純的文學愛好者,一定都能從這部作品獲得滿足。
*文中原田舞葉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