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7.29
公益旅行,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文/鄭雪如(大橋出版主編)
認識《老師,不要走》作者劉湘吟,大約是在2008年前後。她是一位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有著好文筆以及非常好的工作態度,可惜我們在合作了一年之後,就聽說她要賣掉台灣的房子,到大陸山區當老師,而且是支教助學不支薪的志工老師。即便當時與她不算熟悉,乍聽這樣的消息,也不禁讓人大吃一驚──帶著全部家當到大陸山區當志工老師,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沒有時間表、沒有歸期,如此決絕,好大的勇氣。而湘吟只以一抹淺笑回應「這沒甚麼啊!就我一個人,到哪不是一樣。」
再見到她,已經是去(2012)年的初秋,她甫結束三年的支教回台灣,聽了她不可思議的山居生活經歷,如:到河邊打水洗頭、洗衣、一周一次步行四小時進城採買食物日用品、大山裡那群可愛又可惡的孩子們,以及山區支教老師群像……等等,我邀請她把它寫下來,一貫低調的湘吟拒絕了我,她的理由是:「這有很特別嗎?我不覺得很有趣啊!誰會看啊!」說的那麼理直氣壯。老實說,被拒絕我並不意外,這就是湘吟。
又經過三個月,或許是上帝垂聽了我不斷地禱告,讓湘吟因此動了心,總之,結合了「公益活動」與「深度旅行」的概念,記錄了劉湘吟在大陸陝南山區支教生活點滴與不捨的《老師,不要走》終於問世。
前幾天與湘吟校對書稿,湘吟心不在焉的說著她某個支教的學生,是班上成績第一名,前陣子聽說她才上初中沒幾天就輟學了。我問:「是經濟的問題嗎?」,「也不盡然,就是父母親沒有要孩子多讀點書的觀念,總想多一個人力幫忙農活才是要緊的」湘吟眉頭深鎖說著,恨不得早點再回去看看他們,鼓勵他們多讀書,就算多讀一學期都好。
很多人也許會問,台灣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到大陸去?不先幫助自己人?這個問題,已經由本書推薦人、國際NGO工作者,同時也是知名作家褚士瑩老師回答:「旅行者真正在想的問題永遠是『為什麼不去?』跟『為什麼不做?』,既然有人需要幫助,為什麼不可以是我來做?」
旅者的存在感與眼界,就是這麼不同,也令人折服。
湘吟在這些孩子的需要裡看見了自己的責任,並且奮不顧身的置身其中,有所作為。她說了,要是有能力、有機會,過幾年,她還要再去支教。
「一百年以後,你住什麼樣的房子、開什麼樣的汽車、穿什麼樣的衣服、銀行裡有多少錢,已經沒有人在乎了,但是你只要是個好老師,盡了你的本份,你就開啟了一個孩子的心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孩子會發明癌症或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這個世界會因為這孩子而不一樣,而這孩子會因為你而不一樣,這時,你就沒有白走這一生了。」──摘錄自洪蘭老師推薦序
再見到她,已經是去(2012)年的初秋,她甫結束三年的支教回台灣,聽了她不可思議的山居生活經歷,如:到河邊打水洗頭、洗衣、一周一次步行四小時進城採買食物日用品、大山裡那群可愛又可惡的孩子們,以及山區支教老師群像……等等,我邀請她把它寫下來,一貫低調的湘吟拒絕了我,她的理由是:「這有很特別嗎?我不覺得很有趣啊!誰會看啊!」說的那麼理直氣壯。老實說,被拒絕我並不意外,這就是湘吟。
又經過三個月,或許是上帝垂聽了我不斷地禱告,讓湘吟因此動了心,總之,結合了「公益活動」與「深度旅行」的概念,記錄了劉湘吟在大陸陝南山區支教生活點滴與不捨的《老師,不要走》終於問世。
前幾天與湘吟校對書稿,湘吟心不在焉的說著她某個支教的學生,是班上成績第一名,前陣子聽說她才上初中沒幾天就輟學了。我問:「是經濟的問題嗎?」,「也不盡然,就是父母親沒有要孩子多讀點書的觀念,總想多一個人力幫忙農活才是要緊的」湘吟眉頭深鎖說著,恨不得早點再回去看看他們,鼓勵他們多讀書,就算多讀一學期都好。
很多人也許會問,台灣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到大陸去?不先幫助自己人?這個問題,已經由本書推薦人、國際NGO工作者,同時也是知名作家褚士瑩老師回答:「旅行者真正在想的問題永遠是『為什麼不去?』跟『為什麼不做?』,既然有人需要幫助,為什麼不可以是我來做?」
旅者的存在感與眼界,就是這麼不同,也令人折服。
湘吟在這些孩子的需要裡看見了自己的責任,並且奮不顧身的置身其中,有所作為。她說了,要是有能力、有機會,過幾年,她還要再去支教。
「一百年以後,你住什麼樣的房子、開什麼樣的汽車、穿什麼樣的衣服、銀行裡有多少錢,已經沒有人在乎了,但是你只要是個好老師,盡了你的本份,你就開啟了一個孩子的心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孩子會發明癌症或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這個世界會因為這孩子而不一樣,而這孩子會因為你而不一樣,這時,你就沒有白走這一生了。」──摘錄自洪蘭老師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