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8.19

未來最重要的能力──學習如何思辨

文/許毓仁(TEDxTaipei 策展人、TED 亞洲大使)
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千千萬萬的思緒所左右,人生更是無數個選擇所交織而成的路線圖。在不斷前進,汲汲營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忘了思考的重要呢?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我們是否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前進,我們是否有時間喘口氣,停下來想想我們是否忠於初衷,對人生的熱情是否依舊?台灣的教育制度如同堆鬆餅,一層一層堆上去,孩子們鮮少有喘息呼吸的空間,每個階段都好像被安排好,從一個格子跳到另外一個格子。父母親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 競爭讓我們變成了考試機器,會填標準答案,卻不會思考;教育像製造業一樣,生產出的產品(學生)卻要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我們被強迫記誦公式,卻沒有被訓練思考和問問題。

思考讓你的世界更廣大

我很幸運,在大學畢業當兵前的空檔,利用打工存錢到中南美洲自助旅行半年,這趟人生的「壯遊」走了八個國家,路程長達八百公里;過程中我徹底放空,放下既有的思維模式,用心觀察,用雙腳走,搭公路便車、火車、坐船,學習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我的生命有了一段空白,我也真正有機會慢下來思考,這個自我追尋的旅程也是一種對生命意義哲學式的探索,我反覆不斷地思考著以下的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來到這個世界的任務是什麼?
這個世界如何因為我的存在而不一樣?

這段年少時期的壯遊,從瓜地馬拉開始,結束於祕魯,長達一百八十天。這些問題的答案至今依然無解,但是卻為我人生的思考奠定了基石。思考在於自我能否建立一套價值系統,把問題抽絲剝繭到最基本的點,並從中去驗證而不是類推,從驗證過程中找到基礎的真理。

重新定義問題

另外一個重要的思考元素是「重新定義問題」。我們經常迷失在找答案中,殊不知如果沒有問對問題,正確的答案也無從找起。我們的教育訓練我們找到標準答案,卻沒有教我們如何問問題。

其實,思辨(critical thinking)就是從思考進而辯證。思考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定義問題(define problem):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哪些因素造成了問題?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是什麼?在問題結構中的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是什麼?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思辨來解構,而駕馭我們思考的就是「習慣」了。

我們的思考模式無意識地被習慣所左右,習慣又是架構在層層的生活經驗上,這 些生活經驗如同檔案一樣儲存在潛意識的硬碟裡,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這些檔案排列組合成某種結構,浮現在我們尋找答案的路上。這樣的習慣讓我們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生活問題,卻也讓我們困在思考的迴路裡。許多問題並非單一知識(domain knowledge)可以解決,還是要打破框架,重新定義問題才能真正找到想要的答案。

永遠回到原點思考

我們常常為了事情不如意而感到難過或憤慨,雖然很多事的結果的確經常不盡如人意,但是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如果你曾經注意過蘋果(Apple)電腦的logo設計,你會發現那顆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竟是由好幾個不同大小的圓重疊組合而成,呈現的結果是一個比例完美的logo。思考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辯證,回到原點,想像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體驗,時時回到初衷,探索每個環節,結果或許就會因此而不同。

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用昨日的思維來解決今日的問題。」(We cannot solve our problems with the same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在這資訊紊亂爆炸、注意力短暫、價值觀拉扯的年代,這本書的出版有其重要性,因為思考是一輩子的課題,更不能抄捷徑,當我們的社會開始重視思 辨能力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思辨新紀元的開始,值得你我共同參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