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09.09

從電影導演到養生信使的奇蹟人生

文/韓嵩齡(推守文化發行人)
嚴浩,香港知名導演,他的作品至今仍是前人無法突破的紀錄,由三毛編劇、嚴浩執導的《滾滾紅塵》,在一九九○年得到八項金馬獎大獎,至今仍是金馬獎歷史上單一影片得獎最多的紀錄保持者。而嚴導的《似水流年》《天國逆子》《太陽有耳》等作品,也得過香港金像獎、柏林影展、東京影展等殊榮,也是文青世代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雖然嚴浩導演有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讓我開始留意他的動態,甚至起心動念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把他的著作引進來台,並非來自於對電影的情感,而是對於「從電影導演到養生信使」所產生的好奇。

二○一一年,我無意間看到了香港的圖書排行榜,發現有一本講民間的祕方、偏方的養生書高居排行榜第一名,一查,作者還是位名導演,在香港蘋果日報經營《半畝田》的專欄,書中的內容是他透過報紙專欄的平台,由他本人或讀者,對傳統或自然療法真人實證的成果,這樣有如「集體創作」的模式讓我產生了好奇,開始探尋在台灣出版的可能。

沒想到這段過程一耗就是兩年。

我先寫信給香港的出版社,請他們代為詢問作者是否有意願在台出書,折衝了幾個月,對方很遺憾的告訴我嚴導對於台灣及大陸的出版另有想法,暫不考慮授權香港以外的市場,我雖然感覺可惜,但也只能暫時放下。

到了去年底,當時,我的岳母正歷經大腸癌末的拼搏,化療、標靶藥物皆已無效,家人四處蒐集可能幫到病人的另類療法,這時,我又想起嚴導的書,上網一查,果真他在近年又出版了介紹癌症另類療法:布緯食療的專書,讓我又想重新試試看,是否有可能重起爐灶,再把嚴導的養生書引進台灣。

這次,我決定直接寫信給嚴導,一方面寫信給香港蘋果日報的專欄信箱,一方面寫信到書中經常提到「香港心腦保健會」,請他們代為轉寄,幾天後我就收到嚴導的親自回信,也速速約了前往香港拜訪。

嚴導出身書香世家,父親嚴慶澍是知名報人,也是民國演義小說《金陵春夢》的作者,也因如此,嚴浩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小說與散文的創作,他筆耕甚勤,除了導演的工作外,八○年代就開始在香港東方日報寫專欄,當時跟他在同一版面上的專欄作家,還有知名的美食作家蔡瀾,後來轉戰信報,到二○○三年香港知名報人董橋邀請他到蘋果日報寫專欄,從此筆耕不綴。

但一位名導演寫養生專欄,也是陰錯陽差,嚴浩說,二○一○年初,當時他手上正忙著新電影的編劇工作,同時還要忙著想專欄題材,讓他分身乏術,念頭一轉,突然想到從他父親中風臥床後,他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潛心研究養生之道,不如就用專欄這一方園地來寫寫他的養生心得,也省得花精神想破腦袋找題材,沒想到這一寫,竟創造出香港的「養生奇蹟」。

嚴浩在香港有多紅?在香港這個不到八百萬人口的市場,他的系列書籍本本長居排行榜冠軍,總銷量更突破二十萬冊!更誇張的是,他在專欄中介紹的食療法,讓原本蕭條的香港生機飲食店有如注入活水,生意大好,每家店都張貼嚴浩專欄文章,並大剌剌的貼出「嚴浩推薦好物」的海報,如他大力推廣的布緯療法所需使用的茅屋芝士(cottage cheese),更是在香港賣到斷貨,這盛況有如台灣小吃店必掛「陳美鳳推薦」般誇張。

更讓我佩服的是嚴導嚴謹的態度。《半畝田》這個專欄形成了一種有趣的集體創作模式,如同紙製媒體的「維基百科」,靠著許許多多讀者的力量,透過來信分享、驗證、再分享的過程,讓四散在民間的各種祕方聚集起來,形成了一種「自體實驗」,但這機制說來簡單,對主持人來說可不輕鬆,嚴浩一年要收到六、七千封信,平均每天二、三十封,有的問某某東西怎麼吃?哪裡買?也有死忠讀者分享近況、提供發生在自己或親友身上的新秘方,而他幾乎封封都回,三百六十五天,無一日間斷。

談了兩年多,總算要在今年的九月初出版《嚴選秘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通通有辦法,香港第一暢銷作家的養生奇蹟!》這裡頭除了養生秘方的分享外,在編輯的過程中,我有如看著嚴導透過文字,剪接成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抗病故事,有傷感的、有喜悅的,更多的是人對於自身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態度。

這是我從金獎導演的身上學到的一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