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
2013.10.07
改變人生的閱讀──郭國榮的故事
文/謝其濬(文字工作者)

教室中,學生們正在考試。郭國榮面對著試卷,一個頭兩個大,不要說考試的內容,就連選擇題、是非題的差別,他都搞不清楚,考試成績滿江紅。
「其實,不能怪我不用功,因為當時我根本沒有讀書的環境。」郭國榮說起童年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他的童年生活,總結來說,就是一個字,窮。
郭國榮老家在金山的山上,父母都不識字,以務農為業,一家九口窩在泥塊蓋起的「土塊厝」,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廁所就是個茅坑,上完廁所也沒有衛生紙,而是以野地裡的竹片代替。金山多雨,而郭國榮家中又常漏水,外面下大雨,屋中下小雨,已是家常便飯。
在貧困的環境下,生存都已經不容易,更不要說對知識產生渴望。母親眼看著一家子這麼困在山上,下一代前途堪慮,便在郭國榮小學四年級時,舉家搬到北投,希望為這個家帶來一些轉機。
或許是學習的基礎沒打好,即使搬了家、換了學校,郭國榮對於學業仍然興趣缺缺,不過,個性老實憨厚的他,還是每天乖乖地上課,從不遲到早退,畢業時都拿到全勤獎。
隨著年紀漸長,郭國榮也要分擔家計,到工地跟父親一起搬磚。這個時期的郭國榮,對於閱讀、知識,都沒有特別的感受,只有當父親因為不識字,只能默默接受黑心雇主惡意欺騙,拿不到應有的報酬時,他才隱約地覺得,如果父親能懂一點知識,情況應該就會大不相同吧。
讀勵志書,人生開始追夢
退伍後,他在台中的市場賣過菜;想研發「檳榔剪」致富,被騙了錢;從事門窗把手的生意,樣品被客戶丟在一邊。跌跌撞撞,一心想成功的郭國榮,跟財富老是沾不到邊。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去上了企管課,也參加讀書會,一本接著一本看起了企管相關的書。「這時候我才知道,很多事情背後其實是有道理的,」走了不少冤枉路的郭國榮苦笑,原本混混沌沌的世界,漸漸地變得清晰起來。
想打開成功之門,第一步就是先找到鑰匙,而那把鑰匙,就是「知識」。
出身於基層的郭國榮,做事認真、吃苦耐勞,也有膽識,算是具備了創業者應有的條件,若說還少了點什麼,那就是「知識」仍有不足之處,郭國榮體認了這一點,這也是他日後求知若渴的原因。
嘗試過不同工作後,郭國榮決定投身房屋仲介。做事認真的他,天還沒亮,就進公司整理資料,然後騎上老舊的機車,沿街在電線桿貼仲介廣告,不論是大太陽下或是風雨中,都看得到他辛勤打拚的身影。
他的積極勤奮,獲得了公司總經理肯定,在民國七十七年時受邀成為共同創業的股東夥伴。本以為如此便可以在事業上平步青雲,揮別過去的自己,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考驗在後面等著他。
從「關店老闆」到「關渡平原土地公」
民國七十九年的股災發生後,他原本任職的房屋仲介公司,股東和員工紛紛落跑,他不得不接手公司當起老闆。而股市連動影響房市,郭國榮只好壯士斷腕,「別人當老闆,是不停地開分店,我當老闆卻得將原有的十二家分店,一家家收起來。」當時壓力大到每天睡覺做惡夢,起床了卻腰痠背痛到沒辦法穿褲子。所幸,郭國榮是個樂觀的人。只是,一路走來,郭國榮可以商量諮詢的良師益友卻不多。他能求助的,只有「書老師」。
某天,他從書中讀到「市場區隔」這個觀念,突然間就想通了。
在房仲市場上,早已存在信義、住商等龍頭,喬大與其跟他們競爭,不如另闢戰場。
郭國榮再次展現他的行動力,他結束了業績時好時壞的房仲事業,另起爐灶,決定要從地產開發上重新出發。二○○○時,正式推出獨家的「關渡平原專案資料庫」,奠定喬大地產在士林、北投地產圈的地位。 「做門檻愈高的工作,別人就愈難超越你,」郭國榮說,而這個道理,也是「書老師」教他的。
郭國榮讀書,不是怡情養性,而是向「書老師」求教,解決他事業上、人生中的困惑,而一旦他吸收了知識,就會採取行動去實踐知識,將知識化為改變生命的動力。
讀懂了,就去做,這樣的知識才會產生價值。
當然,前提還是,你必須要讀書。如果沒有打開書本那個動作,改變人生的魔法就不會啟動。
…………………………………………………………………………………
*郭國榮現為喬大地產總經理,他以文化為核心,架構了喬大事業藍圖,並成立喬大基金會帶動企業讀書風氣。郭國榮說,透過讀書會,既可分享人生快樂哲學,又可激發同仁的點子,對個人和公司的經營都有加分,更可提升企業形象。每次讀書會,郭國榮都會以身作則盡量參加,起帶頭作用,並與作者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