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3.10.18
林黛羚:種菜讓人學會如實的活著!
文/席芬(自由之丘編輯)

這裡是阿羚在新竹竹北租下的市民農園,她在離住家不到十分鐘車程處的這裡實驗自然(懶人)農法,開始了她的半農半X生活。六十坪大的土地上,多半是她自己(及偶爾阿隆的加入、還有歐買尬的一旁加油)一鋤鋤犛土堆高,還搬來了大堆稻草當覆蓋物。她仔細介紹著一塊塊田畦,這裡是糯玉米、地瓜、白蘿蔔、紅蘿蔔、甜菜根、蘿蔓、小麥草………(還有很多記不起的植物名),當然很難避免的是不請自來的野生花草及蟲蟲,她教我們:小葉藜可入菜,便成了她餐桌上的一員,鬼針草生命力太旺盛了,但常造成工事不便,便仔細用手連根拔起後,整株倒放在原地讓它不再生長但回到大地成養份。
當阿羚邊在田間走看、邊分享,還要我們實地扮演一小時農夫後,第一個浮上腦海的感想便是:「當你願意真心對待土地時,會發現土地也同樣地溫柔回應了你內心的想望,甚至給了超出你能想像的豐盛……」
不必棄業,半農半X! 雖然是景觀學系科班出身,阿羚自承,幾乎從來沒有在泥巴地上勞動揮汗的經驗。成為一名專業作家之後,雖然與土地及自然接觸的機會頻繁,卻一直只維持著旁觀記錄者的角色,「我暫時不想聽感人肺腑的精采故事、寫文章歌頌了不得的人事物,以上這些都很精采,但是,就像連續看了一個月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再怎麼精采絕倫,光是『看』、光是『聽』、光是『記錄與傳遞』,也會有困惑的時候。」
這些旁觀記錄的經驗,終究埋下並滋養了一顆轉化的種子,她從書桌前的鍵盤敲打生活,轉而走入泥土裡開始耕種的半農半X生涯。
幸運的是,阿羚並沒有一味做著農夫夢,在自己還未真正認識土地的潛力、或說自己從農的潛力時,就貿然拋下現有一切換取下鄉購地的資本;她在距離住家開車十分鐘的距離之處,於市民農園租了六十坪的農地,開始演練她拜師學藝來的自然農法種菜術!
雜草、蟲蟲,和蔬菜、稻子一樣,都是大自然的老師! 從紅蘿蔔、白蘿蔔、高麗菜、玉米、四季豆,到甜菜根、蘿蔓、紅藜甚至旱稻……當然,都市女孩阿羚也在這裡初體驗了大自然帶給她的驚濤駭浪:帶著怨念就會面對永遠也拔不完的雜草;才播下的種子或幼苗就成了蟲鳥的食物殘跡斑斑;沾了蟲便的蔬菜嚇得花容也失色更別提要吃它入口了……但是,也是在這裡,雜草、蟲鳥、和植物都和老天及大地一起為阿羚上了無數堂課:只要轉念,雜草也能是滋養土地的營養覆蓋物、甚至雜草還能上餐桌成佳餚!只要轉念,哼著歌拔草也能享受出遊般的心情;雖然菜葉坑坑巴巴,但那一坑一洞都是分享給蟲鳥的明證;不施農藥的作物讓自己安心食用,同時吃到了食物最原始的滋味。
讓自己調頻到與植物蟲鳥同樣的大自然韻律 阿羚不做任何慣行農法常用的侵入性行為去改變土地和植物,許多蔬菜葉子都被吃得差不多了,更多的是才播種就被自然友朋當食物去了;她花了更多的時間去學到的是這塊土地的自然韻律,留下來的這些是大自然的賞賜,身為其中一份子,我們只有發自內心地臣服接納。
出書作業臨近尾聲,阿羚在這塊田地裡的半農生活也近二年了,趁著秋高氣爽,室友阿隆補拍下阿羚在田裡陽光下的勞動身影,照片中阿羚笑得燦爛,土地帶給了她飽滿的能量,她的充沛活力也讓她播下的種子長出出乎人意料的豐盛果實,正如書中寫著:「只要在土地上耕種幾個月,每個人細胞深處的記憶都會被喚醒,進而慢慢跟上自然的拍子!」那肆無忌憚的笑,正是大自然的喜悅!
*文中林黛羚照片,由自由之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