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3.12.02
《家事的撫慰》告訴你:不是感情好就可以像個家……
文/宋宜真(大家出版副主編)

事實證明,沒這回事。我在冰箱前鬼祟的身影換來的是先生一句:「小聲點,別把小孩吵醒了!」
在真實世界打理家務,絕對不是什麼浪漫的事。要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主婦,進廚房烹調時的神態大概不可能像奈潔拉那樣,舔個手指、攪拌兩下濃湯或搓揉幾下食材都能那麼銷魂。下班後累得像一條狗的煮夫煮婦,跪在地板上擦去汙漬和卯盡全力刷除流理台油垢的身影,大概也無法像電影《Toast!》裡的波特太太,打掃下廚都能那麼惹火和情慾竄流。
《家事的撫慰》裡給妳的是真實世界中打理家務的務實建議和資訊,並且坦白告訴讀者:「要把家打理好,除了具備傳統婦女所展現的那種顧家態度,別無他途。」
這句話真是驚人,因為現代女性最不願意回歸的位置,可能就是傳統婦女在家庭裡的刻板地位吧。然而,這本書不是要逆走婦女從家庭解放出來的過程,而是揭櫫了一個家為什麼能像家的祕密:藉由家事的共同參與,去認同自己所創造出的居住環境。
傳統婦女挹注在家事上的時間和作為,不是現代人做得來的,但是那種顧家態度,卻是人人都可以追求的。因為在乎,所以願意把報紙書籍放在會令家人想拿起來閱讀的地方,所以能記住家人最愛吃的菜餚和調理方式或是隔日是否需要準備便當,所以知道每個家人的習慣:他需要一個掛勾來掛帽子,她需要一個籃子來放鑰匙和口袋裡的雜物,他需要一個能收藏石頭和零件的特殊抽屜,以及一輛可以上路的腳踏車。
一個家庭需要有人這樣專心並用心照顧著,住在裡面的家人便能感受到安全和愛。紊亂的餐桌、危機四伏的廚房、遍尋不著乾淨衣服的衣櫃,呈現出的是對家庭的輕忽和怠慢,我想作者在背後的隱台詞是:並不是感情好就可以像個家,還得有個整潔、安全、秩序的居住空間哪。
***
「竟然要教我怎麼洗碗?老娘從小學四年級就會洗碗了。」這是我編到「洗碗盤」一節時內心的OS,結果,我連洗碗的基本工都沒過。
我一直用海綿洗碗,也知道用海綿洗碗有其意義:海綿能讓洗碗精發泡,而發泡後的洗碗精能達到更佳的清潔效果。然而,作者卻發出了驚人之語:海綿並不適任洗碗工作!海綿的孔洞很容易卡食物渣,不易徹底清除,而且因為具有厚度,所以不易風乾。食物加上濕度,正是細菌滋生的好場所,拿著濕漉漉的海綿只是把洗菌散播到更多器皿上頭。
這字字句句都如萬箭穿心,我正是讓海綿濕漉漉地待在洗碗槽上方一路洗到壽終正寢為止哪。
不用海綿,還有其他選項嗎?菜瓜布當然也可,但是同樣的問題是容易卡著食物渣,而且會刮傷精緻的碗盤或杯子。作者表示,最佳的洗碗工具是布面凹凸不平、帶有些許摩擦力的「華夫格梭織棉質洗碗布」,也就是表面有鬆餅般方格紋理的棉質布料,而且不要太厚,方便塞進器皿的狹小處,也讓手指能敏銳察覺碗盤是否已經乾淨,並透過較薄處感覺到黏附在碗盤上的食物硬塊而順勢摳下。
我不但敗在洗碗的基本工,連洗衣的ABC都沒通過,枉費我洗了十多年的衣服。衣服不能一下子塞進太多到洗衣機裡,這會導致衣服轉不動、水流無法順暢通過衣物纖維而難以洗淨,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是衣物放太少一樣洗不乾淨,這點可就是首次聽說了。原來衣物之間的摩擦正是洗衣攪拌過程中能去除髒汙的主因,而衣物量太少會減少衣物彼此摩擦的機會,因此也減弱了洗淨力。
照這樣推論下來,倘若有易起毛球的細緻衣物,就適合以高一個水位的設定來清洗。也就是相對水量較多、衣物量較少,以減少衣物的摩擦進而減少起毛球的機會,而清潔能力,就可以用「預浸」或「提高洗滌水溫」來補償。
至於何謂「華夫格梭織布料」,或是如何「預浸」或「提高洗滌水溫」,作者還有另闢篇幅說明。如果你覺得資訊到此即可(一如我這種對家事態度較為懶散的上班婦女),就可以停在這裡;但倘若你是個跟作者一樣孜孜矻矻、不追出個究竟渾身不對勁的幹練強人,盡情跟著作者追究下去吧。
《家事的撫慰》提供了浩瀚的家事資訊,姑且不論你是不是那種能在家事本身獲得撫慰的人,一旦你用正確、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了每日的家庭勞務,你會發現,乾淨的被單、香味四溢的廚房、舒適的客廳,正一筆一畫勾勒出一個你所鍾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