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1.23
                            王正方幽默詼諧、筆下留人
文/蔡琳森(九歌編輯)
                        
                            
                            將王正方先生聯副的知名專欄「浮生人物誌」文章集結成書,其實有個非常感人的過程。王正方先生的散文既幽默詼諧,追歷往事時又讓人悵惘。自己在編輯時,身為一本還未成之書的第一個讀者,也常坐在電腦前看著稿子,一邊忍俊不發笑,一邊嘆息。
待到整理好稿件,親自跟作者王先生連繫時,我正好翻到手邊自己挺喜歡的一本詩集《渴望之書》。這本書的作者李歐納.柯恩年紀與王正方約莫相仿,在他們的文字裡,我隱約感到一種非常相像的性格:充滿自我挖苦、嘲謔,頑皮又挑釁,隱隱卻透露著晦暗的傷感。同時,李歐納.柯恩與王正方都不停嘗試身分上的跨界。柯恩既是歌手,又是詩人,寫詩,也寫小說。王正方年輕時是任職於IBM的工程師,中年後致力電影,成為國際知名導演,近年又以一手好散文為人們熟知。
於是,我翻拍了幾幅收入在《渴望之書》的塗鴉,給王正方老師看,並詢問他關於自己親筆插畫與塗鴉的意願。一日之後,作者回信:「L. Cohen夠瘋的,此人幽默雋永,畫的畫也是一路貨。你的建議不錯,我不妨就試著畫些塗鴉來充塞一番。就是自己的繪畫天份甚低,湊合著看吧!」
結果,這個臨時提議卻讓一手好故事的作者十足吃了苦頭,後來,作者說:塗鴉簡直比校稿耗費了他更多心力。原來,王正方的母親是位美術老師,唯自幼便認為自己無此天分,直到為了替這本書插畫,才又提起了畫筆,勉力而為。
如今,《孤獨在一起》已經完成,自己重新翻閱此書裡,看那些充滿畫面的篇章,再搭配作者親筆手繪的十幅塗鴉,字裡行間的對話與情境更加躍然紙上,想王正方在繪製插畫時,必然再次以導演之眼,召回那些往事與可愛的人們,應該也感到一切歷歷如昨吧!
後來才知道,老先生王正方每日清晨早早醒,晚上早早便就寢。記得好幾次,自己致電給他的時間其實甚晚,至今,我也都記得,那些從電話另一頭傳來的爽朗笑聲。
                    待到整理好稿件,親自跟作者王先生連繫時,我正好翻到手邊自己挺喜歡的一本詩集《渴望之書》。這本書的作者李歐納.柯恩年紀與王正方約莫相仿,在他們的文字裡,我隱約感到一種非常相像的性格:充滿自我挖苦、嘲謔,頑皮又挑釁,隱隱卻透露著晦暗的傷感。同時,李歐納.柯恩與王正方都不停嘗試身分上的跨界。柯恩既是歌手,又是詩人,寫詩,也寫小說。王正方年輕時是任職於IBM的工程師,中年後致力電影,成為國際知名導演,近年又以一手好散文為人們熟知。
於是,我翻拍了幾幅收入在《渴望之書》的塗鴉,給王正方老師看,並詢問他關於自己親筆插畫與塗鴉的意願。一日之後,作者回信:「L. Cohen夠瘋的,此人幽默雋永,畫的畫也是一路貨。你的建議不錯,我不妨就試著畫些塗鴉來充塞一番。就是自己的繪畫天份甚低,湊合著看吧!」
結果,這個臨時提議卻讓一手好故事的作者十足吃了苦頭,後來,作者說:塗鴉簡直比校稿耗費了他更多心力。原來,王正方的母親是位美術老師,唯自幼便認為自己無此天分,直到為了替這本書插畫,才又提起了畫筆,勉力而為。
如今,《孤獨在一起》已經完成,自己重新翻閱此書裡,看那些充滿畫面的篇章,再搭配作者親筆手繪的十幅塗鴉,字裡行間的對話與情境更加躍然紙上,想王正方在繪製插畫時,必然再次以導演之眼,召回那些往事與可愛的人們,應該也感到一切歷歷如昨吧!
後來才知道,老先生王正方每日清晨早早醒,晚上早早便就寢。記得好幾次,自己致電給他的時間其實甚晚,至今,我也都記得,那些從電話另一頭傳來的爽朗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