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12.08
民間經濟學家楊衛隆:分析和觀察是我對經濟的尊敬
文/楊苓欣(文字工作者)
一口氣出版《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的警告》《大國衰落:美國破產前夕》(皆為高寶),以及12月剛上市的《2015610043482》(高寶)這三本經濟話題書,在台灣出版市場刮起一陣旋風,而且每每經濟上出現風吹草動,許多讀者已經開始不由得喃喃自語,「哪有這麼準的!」「到底是怎麼算的!」的聲音浮現。
的確,楊衛隆之於經濟的獨到見解和看法,讓許多機構級的法人或是經濟專家們對其開始投以好奇的眼光,因為他的預測以每個月來做分析,從股市的升跌、經濟供需的平衡,乃至於何時會發生地震等,幾乎都分毫不差。甚至大陸知名經濟學家梁桂川還在自家的部落格讚賞楊衛隆是「民間經濟學家」。
頂著燦爛的光環,大家可能不知道楊衛隆第一本書剛在香港上市時,馬上就出現正反兩面的聲音,甚至周遭的朋友還警告他:「別胡亂瞎說,要講也講些好聽的。」甚至有些經濟學者對楊衛隆的論點大肆批判,「當時我僅能用笑容來回應,因為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會對經濟抱持期待的立場,澆冷水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特別是二房(房地美和房利美)、雷曼兄弟、AIG國際出現危機時,反倒是當初說楊衛隆道聽塗說的這些專家們,開始幫他的預測做印證,才赫然發現這些預測值,每一個數字都是悉心觀察全球經濟狀況而下的結論,並非空穴來風。
台灣讀者可能會對楊衛隆感到陌生,其實他是香港出版業的前輩,過去的著作主要與占星術有關,其他如政治、經濟以及旅遊的文章也多所著墨。也因為對經濟有著高度的興趣,楊衛隆在寫作之餘,也積極研究財經相關文章,爾後也進入一家投資機構任職,「當時機構的研究小組各個都是高知識份子,我只不過是他們旁邊的小學徒,每天上午第一件事情就是蒐集全球報章資料,將中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翻譯成中文,工作很庶務也很雜亂。」楊衛隆笑著說道。或許是當年扎下厚實的基本功,他的經濟觸角顯得敏銳。
當提及如何能將預測寫得如此精準,楊衛隆一改幽默的口吻,「讀者看到書中的預測雖然只有幾百字,卻是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寫出來的,我進行預測的過程十分繁複,用的資料和數據幾近天文數字……至於為何沒有在書中把預測過程寫出來,其實是有太多變數和箇中道理。」完成預測之後,思緒幾乎接近失調狀態,直到今(2008)年4月才恢復,他笑言古人所說的:「真元盡失應該就是這種感覺吧!」
每天看那麼多財經資訊,相信很多讀者會想要跟他請教投資的明牌,楊衛隆倒是說,「應該很多人會以為我寫財經書,就會在號子賺大錢,事實上,我沒有買賣股票的習慣。原因很簡單,一旦買了股票我就會變成局內人,當局者迷,稍有歪念,預測值必然會失了準則。所以我一直以局外人去看待經濟和股市,這也是身為財經分析員的宿命。」
說著說著,楊衛隆也指出自己的寫作理念,除了直接探討問題的根源外,也不諱言地說出多數財經作者絕口不提的黑人種族主義,或是無情地踐踏無能的財經界高層,「經濟預測必須考量很多層面,並不是看看線圖,靠著過去的經驗,說一嘴經濟就好,很多時候應該要全方位考量,才能夠讓自己從制高點來透析。先前還有讀者抱怨,寫經濟就好,何必寫小說和聊傳聞八卦,其實我就是要讓大家有一種另類看財經書的感覺。」
從楊衛隆看待經濟、預測以及寫作的用心,也就不難想像他的預測為何每次都是一發即中,誠如他說自己是「學徒派的每天拿劍,輕視秘笈。」沒有豐厚的財經背景,大學時只要有經濟課必定退避三舍,說什麼也不選。反倒是透過後天的苦學,才融會貫通整個經濟學的脈絡和意含。言語之間,在在透露楊衛隆對經濟的熱衷,也讓我們更加期待下一波震懾人心的預測。
*文中楊衛隆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