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4.04.18
時間的摩擦與震盪:李昂談《路邊甘蔗眾人啃》
文/馬翊航(文字工作者)

性與禁忌:對號,而不入座 「我其實開始寫的時候,很擔心是否會力不從心。」她原本認為,書寫性愛、情慾與政治劇烈衝突的題材,極度需要某種內在的衝勁、驅力與「感覺」,隨著歲月的推進,懷疑自我體內洶湧激情的部分是否已不復以往?「我雖然也擔心也許會沒有當初那種衝擊的效應,但後來覺得,衝擊不見得是直接的,立刻的,也可以是暗潮洶湧。」在《甘蔗》中埋伏波動的,更是閱眾在偷窺慾望與道德量尺之間的震顫。《路邊甘蔗眾人啃》的初版將以封膜,標示十八禁的方式在通路展售,李昂自己也好奇,小說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批評與反應。「我覺得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時間點。也許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這也很難說。」那一層薄而透明的書本封膜,也許正是一種隱喻:拆毀它,窺視它?隔著薄膜觸摸它、愛撫它?或者選擇無視,選擇潔淨?這篇小說的「對號入座」是太容易了,然而更難的是對號──而不入座,紀實與虛構的列車已然起動,《甘蔗》是一片試紙,測試著讀者的窺視慾,也檢證李昂是否能再次搔動那暗處的道德開關,摩擦,而生熱。
何以「眾人啃」?
「陳俊英知道,一切相關的基本,都在數目。」(《路邊甘蔗眾人啃》)
李昂說:「古代後宮是女性在無可選擇下的爭寵,但到了現代,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理由會讓這些女性走不開?會成為另一種現代後宮?」不是計量,更是算式──人數的加法、虧欠與離去的減法、效應與複雜化的乘法、消耗與分配的除法。那些女性配備的,琳琅滿目的政治房中術:火熱與至寒,猛進與延遲,空虛與填滿……看似以男性為主角的《甘蔗》,不折不扣,依然是一齣關於女性的小說。從《香爐》到《甘蔗》,李昂的險棋與快刀編織出濕滑奇譎的民主慾經──既是性愛,也是政治;是施與受的拉鋸,也是快感與權力的耦合。那赤裸與(看似)透明的貼膚與選擇,實則暗藏了多少算計與債務,憂傷與快悅。
但除了性與禁忌,李昂在政治書寫上,實則有了另一層次的思考與跳躍。
「如果不是這段期間我的變化,臺灣的變化,我想我沒有辦法用這樣更嘲諷、戲謔、輕鬆的態度,去玩弄、顛覆這樣嚴肅、沈重的主題。」我們可以看見李昂書寫男性的政治生命與慾望,浮現了更為複雜的觀點與聲音。政治苦難與肉身的相償,時間的幽靈與債務,慾望的漏洞與黑洞──江山美人之間,絕非愛與不愛的難題而已。
吃甘蔗的方法
《甘蔗》與《香爐》二作不只是單純的並置,李昂的新小說,不只回應了她的前作,更預告了許多問題的埋伏與迴旋。從女作家的敘事聲音,到儀式、政治的神祕與錯置,我們不妨一問:在《甘蔗》的煙霧與幻景中,誰又是那戴著貞操帶的魔鬼?李昂在《路邊甘蔗眾人啃》之後,還要寫一篇關於「吃」的長篇小說。飲食,男女,那也許比纖維堅硬的甘蔗,更好入口,溫軟馨香。然而政治與歷史的暗潮浮湧,性與禁忌的山雨欲來,我們可以如何削皮、咀嚼、壓榨、斷節那眾人齊啃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