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4.04.25

March’s Life Show

文/March
寫部落格超過十年,一開始主題圍繞在生活與工作,偶爾寫寫讀書心得。四年前經營的部落格無預警隨著網路一起泡沫了,所有文章付之一簣,連兩個寶貝女兒出生的記錄都沒有,只得另覓新窩,就是現在的部落格。當時公司正在做Live直播,就在Live Show上思考,後來換成Life,「March’s Life Show」希望記錄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我不大會描寫生活,最常寫的是書感。

小的時候,我是個功課普普又不愛看書的孩子。雖然哥哥、姊姊都很愛看書,但絲毫提不起我的興趣。入伍,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至少是閱讀的轉捩點。一入伍就立下要在二年內看完一百本書的目標。書中能拿到的書並不多,所以不分種類,狼吞虎嚥的讀,二年過去了,還真的讀完一百本。但對於平常不讀書的我,這麼快的速度在零碎的時間讀完就是囫圇吞棗。還記得曾經讀一本《黃禍》,看了2/3才發現是一本小說。

那段瘋狂歷程雖然沒讀進太多的東西,卻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練就快速抓重點的自創速讀。進入職場,速讀對工作很有幫助,間接讓能力逐漸提升。之後開始讀小說、散文,發現囫圇吞棗無法享受閱讀樂趣太多,就把看書的速度愈調愈慢,直到能享受那種書中自有黃金屋之樂趣,現在每天都離不開書了!

小說、散文、詩集,我都來者不拒,。古典文學最愛的是《三國演義》,是我重覆看最多次的書。最近愛上了蕾秋.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聖》。在享受閱讀中,每一本書都好像是樂透,有的不好看(銘謝惠顧),有的小獎,有的大獎。後來參加試讀活動,意外地收到各出版社精挑細選的好書,讓我離書又更近了!

當然我的生活不是只有看書,打打電動,和家人窩在一起不管做什麼都好,都是讓我好心情破表的幸福娛樂。

  • 1941年6月,德國正式揮軍進攻蘇聯, 並於9月包圍了列寧格勒,開啟了為期2年多的圍城戰,是史上著名的「列寧格勒圍城戰」。這場圍城戰役,讓整座列寧格勒成了孤城,造成了嚴重的饑荒,60~150萬人死亡。一名住在列寧格勒的十六歲少女蓮娜,在日記中寫下了圍城中的生活點滴,與一家人為了生存努力。日記從戰前一個月1941年5月開始,一直到1942年5月底,突然結束。

    日記的一開始,戰爭還沒開打,蓮娜寫學校、生活與心愛的男孩,對於遠方的戰火並沒有太多的描寫。不過,不到一個月德蘇就開戰了。日記的內容仍然描寫她碧玉年華的青春,但也慢慢關注在戰爭。剛開始,蓮娜很樂觀的寫下「我們一定能夠勝利。我們知道自己憑藉著什麼而戰,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幾個星期過去,德軍不斷進逼,她又寫著「人們無法靠著興奮的情緒過活,日常生活的擔憂取代了狂熱,讓感覺變得遲鈍。」戰火愈來愈接近列寧格勒,首當其衝的就是不斷的砲擊與空襲,恐懼在人人的心中萌芽。緊接著就是食物的短缺,麵包的配給持續的降低,最低到一天只有125克。而他們家養的貓,在日記中寫著「貓肉竟然如此軟嫩可口!」期間他們更用高級木工膠做成肉凍來吃。終於,困乏讓與蓮娜同住的媽媽與阿卡相繼死亡,孤寂讓蓮娜更加的感到淒慘。

    在蓮娜的日記中,不斷地會看到那種無語問蒼天的文字。 「還有什麼在等著我們呢!?」 「還有多少這樣的日子等著我們呢?」 「天呀,何時會結束?這一切總該有個盡頭吧!」 「天呀,我該如何獨自活下去?」 「天啊!這一切何時才會結束!」

    日記的尾聲,蓮娜一直在等待著撤離,但苦難也把她折磨得幾乎失去意志。她的日記開始以第三人稱方式描述。把把受苦的"我"與寫日記的"我" 分離。等到終於排進了撤離名單,日記卻突然結束沒有再記錄。好在史學家後來有找到她的親人,得知她終於逃出了列寧格勒。

    透過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在槍林彈雨中出入,能夠看到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但蓮娜的圍城日記卻呈現出另一面的可怖,灰色地、無止盡地苦難啃蝕著人心,抹去所有的希望。蓮娜的日記“不若小說設計出來的高潮跌起,卻是一種”最無情,也"最有情"的真實。

    當看到蓮娜寫下「16 歲的我想嚐嚐愛的滋味」或「我還活著,還能寫日記」或「環顧四周,活在這個世界上真好。是很好,不過只有在吃飽的時候。」那麼小小的需要,對她來說卻是那麼的遙遠。她對自己說:「你得學會珍惜每一塊殘渣碎屑,要知道所有事情的代價,這樣就能活著容易些。」愈看心愈是揪在一起,也很氣憤為什麼人類總是要自相殘殺。雖然很老套,但卻是永遠不變的期待──世界和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