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4.05.16
《泡沫戰爭》以寫作做為反抗的高翊峰
文/布勒妞(寶瓶文化編輯)

若與2011年十九萬字的首部長篇鉅作《幻艙》(寶瓶文化)相較,高翊峰在《泡沫戰爭》裡展現了截然相反的企圖心。不同於《幻艙》是試圖與內在的自我對話,字裡行間皆是夢一般的隱喻與指涉,內斂到近乎壓抑的情感;《泡沫戰爭》的敘事則更精簡、節奏更明快,充分顯示了作者想要往外與讀者溝通的強大意願,還有,最重要的,以文學涉入現實的決心。
高翊峰的小說語言向來大膽而出人意表,小說設置的時空背景,常給人一種如真似幻的感受。閱讀他的作品,會驚訝於他把名詞和動詞互換使用的創新與熟練度,還有架空於現實之上的狂飆意象,讀起來非常過癮,也挑戰讀者的想像力與專注力。談起對寫作所抱持的期待,高翊峰表示,對他來說,每部小說都代表了一種技藝上的練習,例如在《泡沫戰爭》裡,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就是打磨「不斷氣的技術」──在十一、二萬字的字數框架裡,不分章節、順著時序,流暢清晰地把一個故事給講好、講得完整。而這樣的技藝,在這部小說裡,也確實地達到了。
至於小說發想的初衷,還記得高翊峰說,從北京返回到台灣工作之後,這幾年來台灣社會發生了很多事情,無論是苗栗大埔的圈地事件、華隆關廠工人一案、反美麗灣、或是反服貿黑箱作業以及近來的核四議題等,這些事情都在他心中持續醞釀發酵。生活,是帶著累積的微微怒意,繼續往前走;而這部作品便是在這種對政府以及現實的微怒之下,所催生出來的。
印象深刻的是,當談起愈來愈頻繁的遊行與群眾運動,他誠懇而務實地表示,每項公民運動都要花費很多心力與時間,持續關注,才會獲得一點成果,對於一般人來說,真的很難無役不與。而之所以會走出來發聲,「孩子」是一個重要的驅力。
因為考慮到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能生活在更安心的環境,所以會深刻感覺到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再坐視不管。也因為如此,他提到多元成家相關議題時說,要是小孩是同性戀,自己可能就會比現在更加迫切地覺得必須要為孩子去闖一闖──做為一名父親,有生之年,當然會希望能給小孩一個可以自由戀愛和結婚的環境。這麼說來,他是個很保護孩子的父親囉?似乎也未盡然。高翊峰說,他向來告訴兒子,如果被欺負了,就要學著還擊──培養為自己爭取什麼的勇氣,是他對孩子的期望。而這樣的反抗意念,我們也在《泡沫戰爭》中看到了。
身為時尚雜誌總編輯的高翊峰,本人相當親切,毫無架子,只有談起小說創作的時候,才會略為顯現銳利、富批判性的那一面;而談起寫作的甘苦時,又時時流露出打電動破關闖關般的興奮感。問他什麼時候會有下一本?他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寫作向來都是進行式,且讓我們靜心以待。
*文中高翊峰照片,由寶瓶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