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4.05.26
讓孩子在玩樂中自我教育
文/編輯部

創意教養很難嗎?要花大錢嗎?要花很多時間嗎?沒有創意要怎麼辦?其實,不是說沒有做過的才算創意,創意就是面對問題時去想些點子來解決。而且創意就在生活中。例如:
彭菊仙在老二出生半年後,原本是工作狂的她離開職場,投入全職媽媽的新生活。她不僅發揮創意,把日常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小事」,發展成啟發孩子好奇興趣的「大 事」,像是用麵糰當教具;看蜘蛛,看到動手織毛線網;帶著孩子幫積木穿衣服,學習立體概念……最令她開心的是,自己也從教養中自我成長,發展出「教養好好玩」的樂趣。
而孩子在成長歲月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們對生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但這些問題大多都無法有標準答案。於是,李偉文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別人的人生故事中尋找答案。他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親密的交流。
故事爸爸張大光則是用故事餵養孩子,他認為,故事不僅帶給孩子知識與智慧,還可從小養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有時他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伴,開心的用故事和孩子互動玩耍,在角色扮演中,讓孩子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好品格就在演練與互動的潛移默化過程中奠定。
喜歡帶孩子去旅行的Choyce,會帶著兩個精力旺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勇闖天涯。在一次一次的歷練中,兩個小小背包客大開眼界,學習多國語言及文化,更學會了適應環境、獨立自主、克服難關、自律自制、互相扶持,而媽媽Choyce則信心滿滿的說:「帶孩子體驗戶外教學,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至於待在家裡時,Choyce會適當引導孩子做家事,她的女兒剛滿6歲、兒子滿4歲時,兩個孩子就能每天早上起床自己刷牙、梳洗、換衣服、整理書包,上餐桌吃早餐……其實,在大人眼中單調乏味的家務工作,對孩子來說,卻是充滿挑戰的趣味性遊戲。而這些「遊戲」不但可以教出全自動小孩,還可培養孩子的學習力、社群力、自主力和想像力等四大基礎能力,做大人的又何樂而不為讓孩子來幫忙呢!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教養孩子沒有公式可循,父母應該配合孩子個性,調整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最適切的教養法。但不論如何,「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而發揮一點兒創意,用情境式教育,絕對比耳提面命的碎碎唸,更能讓孩子在玩樂中自我教育。如此這般,父母輕鬆,孩子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