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諜報小說總是複雜的。就像華麗的蛋糕,陰謀、背叛、掩蓋這類不入流的次等手藝做出來的味道,層層堆疊成一座純潔白雪般,代表歡慶的最高潮,派對中的人們微笑地看著工作人員緩緩推出這有如高樓的甜點,為他們有做沒做或有參與或毫無相關的人們而做的慰勞品。
真相在這堆華麗的味道中,有如一紙薄信,僅僅一抹,辛辣無比又錐心苦澀,不把良心蓋住實在無法順利嚥下那口宛如效忠的甜美誓言。
故事中總有人會勇敢地說出真相。我曾以為這是現實與小說的差別,但是現在我已無法再如此認為,當自己也開始關注被忽略一旁的議題時,才發現很早很早以前...早就有勇敢的人不斷地說?真相,差別是小說中無法寫下去的結局,在現實中或許有希望,又或許將給出絕望。
他從這裡再跟費利德利希‧席勒的浮誇聲明爭論,後者說人類愚蠢是神祇們枉然對抗的東西。托比認為並非如此,且不論對神或人都不是理由。天神們與人類徒勞無功對抗的事物根本不是愚蠢,而是對任何人的利益抱持徹底、肆無忌憚、該死的漠不關心,只在意自己的福祉。
不管我看電影或小說,總是被那些陰謀與掩蓋手段耍得團團轉的情況下,任何諜對諜的劇情總像快速閃過的電流,刺激我的官感,就算還沒搞清楚那背後所代表的後果與用意,冷汗也在蓄勢待發中,不過...這本《脆弱的真相》好像吃光源的怪獸,把這些擾動心緒的東西,咻的一聲,全收進暗室,我就像被迫綁在黑暗中,看著空無一人(除了我)的空間裡,微弱的光落在老人身上,聽他無盡的自嘲,禮貌又拐彎抹角地罵著那些泯滅良心的人如何背叛信任與誠實。
一點也不娛樂,我得很用心地看,才能把這些拐著彎道出的事實理解入心。在此書中,無所謂驚人的真相,在這每天都有悲劇發生的現代。最驚悚的,是造成那件事的「個人利益」這個事實,以及促成的背後的每一隻手。作者將目標放在外交部,一位在外交部工作多年的資深公務員以徵召的美名為一位前途看好的新秀大臣執行秘密任務,他必須成為大臣神秘的耳目,準確且真實轉達眼前一切。
幾乎差不多的時間裡,為大臣已工作一段時光的私人秘書,年輕有為的托比‧貝爾發現他的新主子非常的不尋常,他尋求前任上司的意見,他得到「關注事態」的暗示,他做了且在無法得到良好意見的緊要關頭,貝爾偷錄下一段對話,但最後他只得到前任上司的警告,在他總是飛來飛去的生涯中,他又再次獲得調職的機會。一個男人的自白,在幾年後出現,當初的那件事的真相,老公務員無法忽視內心的良心,與妻子晶透的目光,他找上當時那位大臣的私人秘書貝爾。
接下來,就是一連貫我們或許日漸熟悉的官方與非官方但與之關係密切的私人組織的種種作法,針對何種事?就是對付那些不聽話又非要把事情說出來的傢伙。的確,對那些人而言,不聽話的異議人士都是一群傢伙,而非能對談的人們。
戰爭向來都不是憑空而來,其背後目的只有骯髒的程度差別,在此書中,作者很明白地說出,民主的制度隨時可以緩慢的角度改變,而個人利益永遠能以強大的誘惑製造禍端,最可恨的,那些人永遠都有一套作法,讓你不得不去接受他們端出的菜餚,他們中的有些人會好心地暗示你,那些菜有毒,但你還是得吃下去。
我不熟悉那些制度,當然也不瞭解英國外交部的運作,那些拐彎抹角的手法也不是我能完美承載的,卻完全無法讓我不去聯想,不感到熟悉,我正處在怎樣的世界,過份相似的手法,同樣的模糊焦點,個人利益的真相。
結局,有一種心碎的掙扎,既能擁抱希望也同時懷有絕望。無論如何,都讓我沉重地想到,對於我們,這世界的真相真的太脆弱了,美麗的外象僅有泡泡般的保護膜而已,當權者只用永不停止的謊言催眠人民不要去關注、不要去思考、不要去追究,然後一切都會很好。
所以他們將世界分成了兩邊,繼續活在謊言中的人們,以及,在道德良知中掙扎的這些傢伙。如果可以,真心希望他們不要丟出這樣的問題:當你知道了真相,你想怎麼做?其實這是陷阱,他們總是把問題丟回我們身上,假裝忘記民主是雙方承擔的契約。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4.05.30
火星地球正在播放地球音樂
文/懸光
開始寫部落格其實是無心插柳。朋友問:「要不要申請個部落格?」我說:「好啊。」
就這樣我有了人生第一個部落格。其實那陣子我的心情很低落,對自己對未來都有種失去方向的迷茫,我不知道朋友問我要不要申請部落格這事,是因為心血來潮抓我一起趕流行,還是朋友看出了什麼,想讓我寫些東西紓發心情,還是讓我找個目標。我到現在也沒問過,因為我想大概不會有答案,因那位朋友是個不會去煩惱別人的煩惱的樂天人士。
之所以取名為「火星電台正在播放地球音樂」,是因為胡亂寫久了,每當看了電影或是書,聽了某段曲子,內心開始產生「寫出來」的欲望。認真寫出的第一個心得就是我當時很喜歡早已解散的迷幻團體Mazzy Star少數專輯中的一張,加上搖滾樂總讓我有種脫離地球的空泛感,所以我以音樂為靈感,希望延續一種無邊無際的自由,不過當時說不定還有點科幻夢。可不久後我就迷上看電影,音樂文就少寫了,現在迷上試讀,連電影文都沒寫了,但我沒忘初衷:記下感受的那一剎那,只要我抓得住。
我小學的年紀就對閱讀很有興趣了,上國中前我看了很多書,像是《傲慢與偏見》《長腿叔叔》之類。其實我也沒注意到我是何時不再有固定的看書習慣,現在回想似乎就是從上國中後,然後一連續的升學,耳邊聽到的不會是鼓勵你出去走走或多看看書,全是成績是如何重要、影響將來。等有自己的時間跟自主權後,我才又開始拿起書閱讀。不過彷彿是為了填滿那空去的時光,等我發現時,我的房間已經堆滿了書,從在外租房到搬回家,這些書就一直很沉重地跟著我,到現在只有一直不斷增加,卻不見我有多消耗一本。這大概也是參加試讀這個癮一直戒不掉的原因,逼迫我不斷地看,不能停。
我個人很喜歡諷刺與黑色調的小說,也很喜歡跟繪畫、設計相關的書,不過基本上各類書我都會看,尤其參加試讀後看的書又更廣泛。太多書來不及看,如果沒看遍所有的書,我實在很難說出最喜歡,我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我心意未變的兩位作家是史蒂芬‧金與金庸。但我最愛的書卻不見得是這兩位的。以近期看的書中,角田光代的《樹屋》大概算得上目前的第一。
可能是因為個性偏冷,我一直都比較偏愛靜態的活動。其實書我多半只在睡前看而已,其他時間多數是被工作占掉,空閒時間不多。大概是因為這樣,我開始習慣利用一點時間出門散步,以往不會去注意的氣候變化與野景,是額外收穫,最大的收穫則是幫助腦袋淨空。最近的願望是希望能再重拾畫筆。
就這樣我有了人生第一個部落格。其實那陣子我的心情很低落,對自己對未來都有種失去方向的迷茫,我不知道朋友問我要不要申請部落格這事,是因為心血來潮抓我一起趕流行,還是朋友看出了什麼,想讓我寫些東西紓發心情,還是讓我找個目標。我到現在也沒問過,因為我想大概不會有答案,因那位朋友是個不會去煩惱別人的煩惱的樂天人士。
之所以取名為「火星電台正在播放地球音樂」,是因為胡亂寫久了,每當看了電影或是書,聽了某段曲子,內心開始產生「寫出來」的欲望。認真寫出的第一個心得就是我當時很喜歡早已解散的迷幻團體Mazzy Star少數專輯中的一張,加上搖滾樂總讓我有種脫離地球的空泛感,所以我以音樂為靈感,希望延續一種無邊無際的自由,不過當時說不定還有點科幻夢。可不久後我就迷上看電影,音樂文就少寫了,現在迷上試讀,連電影文都沒寫了,但我沒忘初衷:記下感受的那一剎那,只要我抓得住。
我小學的年紀就對閱讀很有興趣了,上國中前我看了很多書,像是《傲慢與偏見》《長腿叔叔》之類。其實我也沒注意到我是何時不再有固定的看書習慣,現在回想似乎就是從上國中後,然後一連續的升學,耳邊聽到的不會是鼓勵你出去走走或多看看書,全是成績是如何重要、影響將來。等有自己的時間跟自主權後,我才又開始拿起書閱讀。不過彷彿是為了填滿那空去的時光,等我發現時,我的房間已經堆滿了書,從在外租房到搬回家,這些書就一直很沉重地跟著我,到現在只有一直不斷增加,卻不見我有多消耗一本。這大概也是參加試讀這個癮一直戒不掉的原因,逼迫我不斷地看,不能停。
我個人很喜歡諷刺與黑色調的小說,也很喜歡跟繪畫、設計相關的書,不過基本上各類書我都會看,尤其參加試讀後看的書又更廣泛。太多書來不及看,如果沒看遍所有的書,我實在很難說出最喜歡,我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我心意未變的兩位作家是史蒂芬‧金與金庸。但我最愛的書卻不見得是這兩位的。以近期看的書中,角田光代的《樹屋》大概算得上目前的第一。
可能是因為個性偏冷,我一直都比較偏愛靜態的活動。其實書我多半只在睡前看而已,其他時間多數是被工作占掉,空閒時間不多。大概是因為這樣,我開始習慣利用一點時間出門散步,以往不會去注意的氣候變化與野景,是額外收穫,最大的收穫則是幫助腦袋淨空。最近的願望是希望能再重拾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