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6.12
為小說創作視覺性的開場
文/小C(九歌出版社編輯)
《廢河遺誌》是由林榮三文學獎首獎延伸而成的同名小說,作者楊慎絢以北台歷史為主、一場尋金夢為輔,疊構出虛實交錯的精采內容。全書以〈雙城浮影〉〈福爾福斯.基隆河尋金〉〈廢河遺誌〉三篇幅為主要核心,巧妙貫穿十七世紀的歷史人物林布蘭、十九世紀的虛構人物福爾摩斯,以及二○○四年一場洪水,在時間架構上,呼應北台發展史,空間架構則透過小說鋪陳與對各年代之架空想像,替北台歷史及人與大自然之緊密,做出論述。
在與美術設計黃子欽溝通的過程中,子欽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幫這本書做個浮世繪般的視覺圖像。我們很興奮的討論起來,第一章應該以林布蘭為主軸,為林布蘭與十七世紀的台灣做出串連(隨之而來的是許多與台灣相關的航海圖);第二章,我們都為了福爾摩斯在保安宮戲臺下聽戲的畫面著迷,尤其戲臺上演的正是中法戰爭法軍敗走的場景,呼應福爾摩斯西洋番的身分在大龍峒的突兀與不受歡迎;第三章則是我最苦惱的,隨著颱風而來的大水,沖垮建案預地定,作者藉「開水換地」來諷喻當今社會亂象,然而這樣的畫面卻難以表達。子欽在電話那頭安然的說沒問題,這最好處理,浮世繪便有許多相似的景象。
在子欽的保證之下,我們分頭去尋找適合的圖片,以及與圖片呼應的文字。兩週後,一個精美的拉頁呈現眼前,子欽成功的創作出視覺與文字並重,且引人興趣的小說開場圖像。靜謐的基隆河與淡水,航海圖上的福爾摩莎,福爾摩斯的偵探精神,大水、戲臺、建築預定地挖出的人骨,都視覺化了《廢河遺誌》迷人的世界。我想這是閱讀小說的一種新享受,在進入小說讓人著迷的幻想之前,先給予視覺的開示,頗有重重美景的開朗之感。
在與美術設計黃子欽溝通的過程中,子欽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幫這本書做個浮世繪般的視覺圖像。我們很興奮的討論起來,第一章應該以林布蘭為主軸,為林布蘭與十七世紀的台灣做出串連(隨之而來的是許多與台灣相關的航海圖);第二章,我們都為了福爾摩斯在保安宮戲臺下聽戲的畫面著迷,尤其戲臺上演的正是中法戰爭法軍敗走的場景,呼應福爾摩斯西洋番的身分在大龍峒的突兀與不受歡迎;第三章則是我最苦惱的,隨著颱風而來的大水,沖垮建案預地定,作者藉「開水換地」來諷喻當今社會亂象,然而這樣的畫面卻難以表達。子欽在電話那頭安然的說沒問題,這最好處理,浮世繪便有許多相似的景象。
在子欽的保證之下,我們分頭去尋找適合的圖片,以及與圖片呼應的文字。兩週後,一個精美的拉頁呈現眼前,子欽成功的創作出視覺與文字並重,且引人興趣的小說開場圖像。靜謐的基隆河與淡水,航海圖上的福爾摩莎,福爾摩斯的偵探精神,大水、戲臺、建築預定地挖出的人骨,都視覺化了《廢河遺誌》迷人的世界。我想這是閱讀小說的一種新享受,在進入小說讓人著迷的幻想之前,先給予視覺的開示,頗有重重美景的開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