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7.03

日本料理:吃熱鬧,更吃門道

文/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和食愛好者)
說到魚鮮食材的調理,饕客們一般公認世界上兩大族群是高手中的高手,一是華人中的廣東/香港粵菜,另一就是日本人的和食。但是如果單指生魚料理,恐怕饕客們大家還是公認,日本料理首屈一指。

去年(二○一三年)十二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和食」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四月美國歐巴馬總統訪問日本,安倍首相安排在連續七年獲得米其林三星,東京銀座四丁目近有樂町界隈的?寄屋橋次郎鮨屋,款待他吃小野次郎(八十八歲高齡)親手做的壽司。他們一行晚上八點半到,吃了一個半鐘頭(不像你我一般人去,三萬日幣吃二十分鐘),全球主流媒體瘋傳報導,更增添日本和食「海之王國」的美譽。

本書作者高橋拓兒(一九六八~)是京都近八十年歷史料亭「木乃婦」(新町通上?光寺通南,創於昭和十年,一九三五)三代目,年輕時曾在東京吉兆習藝五年,其中有一年辰光,緊隨當時高齡已逾九十吉兆創辦人湯木貞一身邊,擔任其祕書,並為其準備早餐,隨其巡視東京四個店面,品嘗試吃各店懷石料理。

筆者曾與京大、京都府立醫大幾位教授與醫生朋友在「木乃婦」歡聚,二代 目、三代目女將都極親切親迎與送客。傳了三代的料亭(高橋一家住料亭三樓),深宅大院庭院森森。還記得上一道極品魚翅燉胡麻豆腐,浸潤在溫燙微冒清煙半透明湯汁裡,若隱若現像皮膚白晰的京女,浮在米色溫泉水中恣意泡湯。一邊賞料亭庭園造景,一邊肴豆腐入口,其中絕妙滋味迄今難忘。

高橋現在也是京都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究生,論文主題是「美味」。日本料亭大師出書非罕見,但多屬「方法論」展現深度專業技藝者,像高橋這樣以「導論」格局,舖陳懷石和食特質、歷史淵源、以及和食如何鑲嵌在日本自然山川、時曆節氣、與人文器物之中,深具自然史/文化史高度與視野者還真不多見。

高橋所要表達「和食」之特色大體歸納如下:
首先,具備多樣化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原有滋味──
日本的國土南北狹長,大海、山嶺、村落??,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在烹飪中各地區都使用了本地特色豐富的食材,而且有效引出食材原味的烹飪技術和刀具、炊具、食器等,都非常出色。

日本海域已知有超過三千種魚貝類棲息,再厲害的師傅窮其一生也難全部精熟,而擁有如此多魚種的國家,在全世界大概找不出第二個。由於日本海岸被海浪侵蝕,因此各區域皆形成複雜的地形,對魚鮮來說是絕佳的巢穴。其次,和食是營養均衡又有益於健康的「進步」料理──
日本料理的原則是「用昆布和柴魚高湯為底,幾乎不使用油的低卡料理」。

高橋常對外國人解釋何謂日本料理:「不需要用油烹調的料理」;而他對「什麼是鮮味」的回答則是:「讓味道更有層次的成分。」

在西餐中,廚師會用香草、油脂的香氣來覆蓋魚的氣味,因此客人並不那麼在意魚本身的氣味。但在日本料理卻不同,和食的精髓,正是將食材與生俱來的香氣與滋味直接呈現,這對師傅技藝是很大的考驗。

透過有效利用食材的「鮮味」,抑制了動物脂肪的攝取,為和食愛好者的長壽、肥胖預防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第三,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
日式料理強調「旬食」、「不時不食」。

例如料亭在四月呈現鯛魚,正是其油脂最肥美、天然油花最好吃的時候。像御?湯品內,春天會擺上木芽、夏天會擺上青柚子,秋冬則擺上黃柚子或生薑等充滿季節氣氛的食材;客人打開御?的瞬間,鰹節的香味與季節感撲面而來,手捧起御?,彷彿用雙手汲取泉水般,享受那清澈的水與高湯醇厚的醍醐味,更進而聯想到節氣季節與生命的嬗替不息,生活的存在感就更強了。

最後,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
像女兒節時,一流料亭若接待一組多位客人,可能使用多種顏色各異的菱形交趾器皿來增加視覺上的豐富度。如在鮮豔的原色交趾之後,接著呈上繪有插圖的志野燒,便能襯托出志野燒安祥沉靜的氛圍。

不只是食材,和食在備膳用餐的各個環節上都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的輪換交替。擺盤用應時的花草枝葉(春櫻秋楓等)點綴菜餚,室內空間及食器碟碗的陳設布置也因季節而異,讓人在在味蕾上品嚐當季美味,在視覺饗宴上也盡情體驗春夏秋冬的季節感自然之美,盡顯料亭款待客人的盛情與心意。

讀完高橋娓娓道來的《十解日本料理:給美食家的和食入門書》,下回你進和食料亭就不再只是「吃熱鬧」,而是更提昇境界也「吃門道」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