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8.04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文/韓嵩齡(寫樂文化總編輯)
我做書很任性。

如果是因為書系、品牌特色、出版方向等考量,很多書都不應該做,但每每看到某些領域的出版品如此之稀缺,努力寫出這些內容的作者沒有被看見,總是會想,如果我是需要這類內容的讀者,該去哪裡找到有用的內容與知識?

「做吧!」心底總有個聲音這樣說。

這本《無壓力,老後照護大百科》就是這樣來的。今年台北書展,香港萬里出版社的健莊約我一聊,在他們的攤位上逛了一輪,只有這本書吸引我,跟一般談老後的 書不同,既非硬邦邦的理論,也不是心情抒發的故事,整本書厚厚滿滿的,把老人照護上會碰到的問題,全部以圖解的方式說明。

這讓我想到了曾經在出版史上紅極一時的「第一次XX就上手」系列,當我們對於某個領域有需求或興趣,通常需要一本這樣的入門工具書,引領完全沒經驗、什麼都不懂、不知該問誰的讀者,能夠無痛接軌地解決當下遇到的問題。

工具書,不是就該肩負這樣的責任嗎?

當我開始審閱書稿時,發現這本書在照護細節上的琢磨,相當驚人,作者會把一般同類書籍用一段文字就交代過去的內容,詳細的圖解與說明,例如,該如何幫臥床的老人家鋪床及換床單,我想第一次碰到這種狀況的家屬,透過這本書,也能很容易就上手。

這位王天明醫師的經歷很特別,八0年代他到日本名古屋大學攻讀腦神經外科博士,拿到學位之後正要回國服務,沒想到碰上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就陰錯陽差的留在日本,歸化日籍,在旅居期間,恰是日本急速高齡化的時候,老後照護機構與相關的學術研究、出版品如雨後春筍,作者在旅日的十多年間,擔任老人醫院的顧問,也常與專業人士交流,他說,當時他就有個想法,或許日本人在老後照護上的研究與經驗,是日後華人圈可供參考的重要依據。

真正讓他提筆寫書,則是因為親身經歷之故。二00二年他跟太太回到中國,正當事業順利起步時,沒想到太太因為一場意外而過世,身邊也有兩位長輩陸續因病癱瘓在床,當他必須肩負起照護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時,當年在日本所習得的專業知識,讓他得以很快速的掌握照護老人的訣竅與方法,同時從實作中得到更多的細微心得。經過五年的長期抗戰,送走兩位癌症過世的長輩後,王醫師決定將他的心得整理出來,同時自費找插畫家合作,將老人照護的步驟與對策,撰寫成setp by step的圖文。

一開始,他在醫界的朋友介紹了大陸軍醫體系出版社,以很小的首刷印數發行,設計裝禎都很像教科書,銷量沒有太好,卻被香港的萬里出版社看到了,主動邀約發行香港版。同一時間,中國也面臨到老年人口急速成長的狀況,包含中央電視台等電子與平面媒體,也留意到這本書,開始對本書進行了報導,上海的報紙也邀請作 者開設專欄。

我跟王醫師在台北見過一面,問了他許多人生故事,他說,他現在有三個家,上海的家,是當年跟太太回中國時候的居所,北京的家,是雙方父母親所在之處,名古屋的家,兩夫妻住了將近二十年的地方,他沒捨得賣,每年還會回去住兩三個月,「雖然大多時候我是自己一人,但在這三個家,我感覺很熟悉,不孤獨」。

我們都怕生老病死,害怕的不只有老去的父母,做子女的更怕,怕不知如何從親人變成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之間的關係,我們任性的跟天對抗,打一場註定得天人永隔的戰爭。

生命必定有缺憾,但因為知識,可以讓這一路,走得更從容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