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09.15

從《護土親水》看十五個台灣最重要的景觀設計

文/喻小敏(本事文化總編輯)
原本,郭中端老師只是要做一本「作品集」,記錄「中冶環境造型顧問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年來所做過的案子。但是,郭老師的一生太傳奇,她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付出太重要,我們費盡一番唇舌與努力,其間資深建築人林芳怡和郭老師的學生也加入遊說行列,才獲得她的首肯。

郭老師大學畢業後即赴日深造,研究所期間深入調查位於京都的「郡上八幡」,對古城悠久先進的水文研究有重要的學術貢獻,屢屢在期刊上發表文章。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計畫整治冬山河,遍覽中外期刊,希望尋覓一位對環境有共同理念的專家,對郭老師印象深刻。一九七七年,郭老師返台到宜蘭縣政府蒐集論文資料,因緣際會和陳定南相遇,陳縣長當面拜託她協助冬山河的規畫。

為了冬山河,郭老師放棄博士學位,回到台灣。因為冬山河,我們有了「親水」這個名詞,改變了台灣社會看待河川的方式;因為冬山河,郭老師開始深入台灣的城鄉,修護我們與土地的關係。在「卑南文化公園」這個案子,她透過設計,讓人們用和兩千多年前的先民一樣的視角,來看台東這片土地,知所從來,才知未來。而高雄「中都濕地公園」,則是逆反所謂的「文明建設」,將這塊淪為垃圾場的荒廢工業區,回復到它原先的樣貌:紅樹林遍佈,蟲魚鳥樹都回來了。而人們傾倒於上的廢棄物,則成為河上的兩座小島,預計兩年後林相將成形,可供候鳥棲息。

《護土親水──郭中端與她心中美好的台灣》這本書,透過十五個台灣最重要的景觀設計案例,談環境規畫、自然修護、與文化傳承。相較於有形的建築物,景觀設計在台灣獲得的關注不成比例。然而,天災人禍頻仍的今日,人為有形的建設,如何與自然(包含自然與人文環境)共存,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這本書歷經三年的籌畫,終於要出版了。這期間,年逾六十歲的郭老師仍馬不停蹄台灣、國外到處跑;訪談時,常有急電找郭老師,只見她不急不徐但態度堅定的溝通她的想法。景觀工程多為公共工程,業主幾乎都是各縣市政府,這二十餘年,為了堅持理念,郭老師幾乎耗盡個人心血和公司利潤,和僵固的公務體制搏鬥。這段日子,郭老師也曾因為作品獲國外大獎認同、返國卻遭斷炊而心力交瘁、倒下,但很快地,她又站起來了,在公司裡到處騷擾同事,在工地裡上上下下。

這本書本來的書名是《親水的女人》,我們和郭老師的同事們都很喜歡。但是,郭老師認為景觀設計不只是人的事,更多是要靠老天爺。人做一半,天做一半,「敬天愛人」是景觀設計者應該要念茲在茲的。因此,我們以她做了一輩子的事,護土親水,做為書名,透過這些案例,勾勒出她心中美好台灣的樣貌,這些都是她和中冶公司做出來的,是確實可行的。

這本書竟然有成書的一天,我們也覺得不可思議。首先,郭老師的行程滿檔,得抓住時間採訪她;再者,郭老師和中冶的同事案子忙都忙不完了,從來沒有時間整理檔案和照片。因此,過去好幾次,有建築大老要提名郭老師參與國內外大獎,都因資料不齊備而根本無法報名;今年,則因為出版的關係,翻箱倒櫃找到許多歷史檔案,大老也為她報名成功。

另外,這本書還有一個可惜的地方,就是郭老師參與這些案子過程中的許多點點滴滴,都沒有收錄進來。例如,郭老師忙冬山河,許久沒有返回日本的家,終於回家了,女兒竟認不得她;以及和公部門如何折衝樽俎,也非常精彩。這或許就留待後日的緣分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