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4.09.29

藝術投資,從增進藝術知識和鑒賞力開始

文/編輯部
CBS電視台《60分鐘》節目曾拍了一部紀錄片《誰是他媽的傑克森.波拉克》,敘述一個美國女卡車司機泰芮.霍頓,為了鼓勵她失意沮喪的朋友,到一家二手商店,花了美金5元買了一副明亮配色的油畫。

後來發現這副麻將桌大小的油畫實在太大了,擺不進朋友住的拖車裡,霍頓跟她的朋友甚至還想把油畫當鏢靶來練習射飛鏢。幸好她們沒這麼做,把這幅畫放上了網站跟其他一堆舊貨一起拍賣。

而當地有個美術老師眼尖地發現:這可能是波拉克的作品?!後來鑑定了畫作上擁有波拉克的指紋之後,有人願意開價250萬美元收藏了——而這位女卡車司機依然壓根不知道波拉克是哪位,還脫口而出:「誰是他媽的傑克森.波拉克?」

泰芮無意間從藝術品賺了一筆巨款,但這樣的傳奇可不是天天有。不過你若喜好欣賞藝術,你有品味、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這樣的喜好若能為你帶來一筆小財,豈不是一舉兩得!

藝術投資新手錢總是要花在刀口上,若是買到偽品可就欲哭無淚了。藝術投資專家黃河認為,「藝術投資不該只是富人的遊戲,只要建立正確觀念,喜歡藝術就能做藝術投資。」而藝術投資這件事最具挑戰也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就在於「知識」:對藝術的知識和鑒別能力,有助於減少風險。

想增進藝術投資的知識,不妨先來閱讀台灣知名拍賣官陸潔民所著的《陸潔民藝術收藏投資六講》,本書的六講既是陸潔民穿梭藝術市場二十多年來的經驗談,也是他對藝術賞析的一次深究。其中的關鍵正是鑑賞力。藝術投資的任何一個環節——從欣賞、收藏、市場、經紀、拍賣到鑑定——無不需要能夠分辨真假、判別優劣、理清脈絡的眼光與知識。多看、多讀、多碰,便成了陸潔民心中藝術收藏與投資不二法門。

名主持人蔡康永投資藝術品達十餘年,他曾經和友人共同出了一本有關藝術投資的書籍──《你買這個做什麼?蔡康永和買畫的朋友們》,分享藝術品收藏的樂趣,書中提到,他曾經花了台幣兩萬五千元,買下村上隆為了鼓勵日本地震後人民重建新生活而創作的版畫「NEWDAY新生活」,現在已經漲到七萬多元了;他同時還收藏草間彌生、KAWS等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經過五年之後,其投資報酬率已上漲將近十倍。蔡康永因此建議剛入門的新手,一定要對藝術品投入感情,最起碼要喜愛它們,而不是一心從計算金錢獲益比和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思考出手的必要和價值。

在藝術投資市場耳熟能詳的一個例子:台灣現代藝術家陳庭詩的版畫「蟄」,1996年時,一幅只要6萬元,2007年卻以235萬元成交,11年翻漲38倍多。這個例子對小資族而言無異是強心劑,不過,小資族想跨入藝術投資門檻,建議多做功課,研究藝術家過去資歷,比如是否被藝術機構珍藏,透過美術館的眼光也等於先做篩選,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喜歡」。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等存到一筆積蓄後,挑選喜歡的藝術家作品,放在家中既可增添情趣,未來又有增值潛力。

*文中圖片,出自《古董鑑賞—你所不知道的古董珍寶內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