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4.11.10
讓有故事的房子重現城市記憶與人文魅力
文/編輯部
例如:台北舊城區(大稻埕)附近,會發現許多充滿溫度的老房子,在業主或住戶用心經營下,再度展現光芒與活力;台南老屋翻新也正夯,從海安路五條港地區到民生路舊城區,處處都是正在整修中的老屋;北市都更處舉辦「老屋新生大獎」,獲得金獎的「瓦豆‧光田」,原本是一處齒科診所,老醫生過世後就閒置著。後來由外孫江佶洋和工作團隊改造成工作室,並完整保留所有家具,甚至是診療椅。江佶洋說,「就是不想讓阿公的故事就這樣沒了!」
孩子長大了,房子也老了。是的,老屋通常充滿回憶的影子。或許想搬家,但買不起新房,也捨不得放棄現在住家附近便利的生活機能,將老房子好好的整理一下,投資少少裝潢費,還可以讓你舒服健康住上20年。「住的研究者」林黛羚建議:老屋改造的重點,在生活需求、美感夢想、採光通風、綠改造、甚至預算等考量上,都要從老屋角度出發。每間老屋的屋況屋型都不同,相同的是每間老屋都有令人頭痛的問題,創意、挑戰、解決,讓每間老屋得以陪伴居者、扮演舒服的家。
想改造老房子,不妨先參考《2014220071366》,書中集結老屋裝潢過程中屋主必須瞭解的7大計劃項目,從精算裝潢費用、動工前置作業、善用三大老屋優勢、解決5大老化隱憂(老化、結構不良、管路老舊、格局不正、設備不堪使用)、監工、搬家等,一一解析每個計劃的 正確作法、費用計算、原則概念。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集結10位設計師從專業角度和實作經驗,鉅細靡遺剖析每個計劃成功的關鍵要點,內容搭配表格、圖解、 實景照片,加上層次、分類清晰的文字和圖說,讓人一看就懂。不論是想入手老屋、還是想翻新老屋的屋主都一定要看的工具書。
另外,若趁著改造老房子,做一次徹底的體檢、並進行綠色換裝,不但符合現下低碳、節能的零耗能住宅生活,也符合未來永續住居的原則。在《2014410125800》書中,作者林黛羚以台灣大部分人居住的都市及近郊已現老態的住宅為主要改造案例,介紹屋主們朝著節能零耗能(被動式)、生態綠化、無障礙空間、仿舊工法的方向進行整修的綠住宅。書中除精采個案外,更專訪各類住宅達人,分享高齡住宅、綠屋頂、自製太陽能熱水器、結構、西曬牆、空調、防潮通風等住宅改造攻略。跟著綠色達人們進行老屋綠改造,實現老房子不須吹冷氣也能輕鬆過夏天的生活!
台灣的建築風格變化豐富,除了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同時交織著日本式、西洋式以及折衷式建築。每一間老房子,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承載著一段歲月的故事。給老房子一個新生的機會,不但保留了它的故事,更保留了城市的記憶與人文的魅力!
*文中圖片,出自《老屋變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