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4.12.05
法蘭克.薛慶 擅長以小說形式探討深刻議題
文/林毓茹(野人文化資深編輯)
2009年,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他以接近裸照的形式出現在書展特刊報紙刊頭,酷帥雅痞的臉龐,搭配仿若模特兒的身材,身上唯一的衣物是一條黑色內褲──那是他為一家高級內衣品牌代言的宣傳照。然而那年的書展焦點,卻是薛慶這本《2018750081017》(野人文化)巨著的出場。
由於從小迷戀有關太空的一切,故而他特地選在2009這一年,也就是1969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後的四十年,發表這本1300頁的鉅著,藉此向太空致敬!他的作品向來氣勢磅礡,卻苦了我們這家小出版社。光是找譯者就花了半年時間,譯者含辛茹苦孵字翻譯又花了四年半,打破《群》的難度和延遲紀錄,終於在五年後的今日得以出場。
想當年,他那900頁大作《群》於2004年在德國一上市即聲名大噪,彷彿預言似的,當年度就發生了南亞海嘯。即便如此,這本書在台灣各大出版社之間輾轉流傳,卻因為內容太過龐大艱深,始終沒有下文。誰能想到事隔三年,赫然成為拯救我們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出版社的暢銷書。最撫慰人心的是,《群》在台灣的銷售數量,居然大大超越了廣土眾民的中國大陸(台灣讀者真令人驕傲啊);出版後第二年,我們員工旅遊時,居然在離島蘭嶼的民宿書架上見到這本書,頓時萌生一種「飄洋過海來看你」的臨表涕泣感。
從此,野人出版社(為了向作者和讀者致意)將薛慶的作品一一陸續引進,不得不說,也就是他這樣的騷包鬼才,才能上天入地無一不寫吧。看看他的經歷:1957年出生,大學時主修傳播學,熱愛音樂與電影,練過鋼琴和吉他、認真玩過樂團,後來更成為作曲家、音樂製作人。1990年代初期,他投入他的本業,和朋友在科隆合組「Intevi」廣告公司,並出任創意總監長達15個年頭。此外,多才多藝的他,同時也是對美食充滿熱情的業餘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
薛慶有雙敏銳的眼,始終關注著這個世界,對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充滿好奇。興趣廣泛,遊走於各個不同領域的他,於廣告文案之外,也開始著手文學的創作,在1995年出版了他的首部小說,《科隆911》。該書是以15世紀為背景的歷史懸疑小說,25萬冊的銷售量,讓薛慶不只是作家,更晉升暢銷書作家之列。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精采瞬間」,甚至在2002年獲頒「科隆文學獎」。蓄積了愈來愈豐沛創作能量的薛慶,終在2004年以《群》大放異彩,一舉將薛慶推上國際舞台──至今這本小說被翻譯成27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獲獎無數。從此讓薛慶在德國的地位與麥克.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
創作力豐厚,擅長以小說形式探討深刻議題的薛慶,每次創作都耗費多時,總是先耗費數年的時間,全心研究消化相關主題後才動工。一旦下筆,無論是科學、歷史、哲學或風雅內涵,均巧妙化為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讓讀者彷彿上了一課!以《群》為例,薛慶就花了三年的時間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探勘等,並花了兩年時間書寫。這期間有31位科學家協助薛慶完成了這部厚達一千頁的小說,當中有些人甚至被薛慶寫進了小說當中,讓他們以本名在書裡過著英雄般的光采生活。然而,寫完《群》之後,沒用上的資料竟超過百分之八十,於是,某天深夜,在一個小酒吧裡,薛慶在編輯的鼓勵下做出「男人的承諾」,答應善用所有資料寫成一本跟海洋有關的著作。最終變成以小說形式表現的一部海洋史,成功讓科普類著作也虜獲一般大眾目光。
自認深受電影影響的他,十分擅長以電影分鏡的手法來表現,不論寫作主題為何,總是節奏明快,讀來充滿畫面感!作品產量雖然不高,至今光在德國的總銷售量就已破千萬冊!然而他的作品不只受讀者青睞,更獲獎頻頻,一路拿下科隆文學獎、國際柯林書獎文學類、德國出版金羽獎、德國犯罪小說獎等各項大獎。
如今,薛慶將眼光望向遙遠天際,端出太空主題的作品,相信值得等待多年的讀者細細品嘗。
*文中法蘭克.薛慶照片,由野人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