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4.12.15
為山裡的孩子多背一公斤
文/MAY (二魚文化編輯)
認識劉湘吟,大約是在2008年前後。她是一位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有著好文筆以及非常好的工作態度,可惜我們在合作了一年之後,就聽說她要賣掉台灣的房子,到大陸山區當老師,而且是支教助學不支薪的志工老師。即便當時與她不算熟悉,乍聽這樣的消息,也不禁讓人大吃一驚──帶著全部家當到大陸山區當志工老師,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沒有時間表、沒有歸期,如此決絕,好大的勇氣。而湘吟只以一抹淺笑回應「這沒甚麼啊!就我一個人,到哪不是一樣。」
再見到她,已經是2012年的初秋,她剛結束三年的支教回台灣,聽了她不可思議的山居生活經歷,如:到河邊打水洗頭、洗衣……一周一次步行四小時進城採買食物日用品、大山裡那群可愛又可惡的孩子們,以及懷著各種各樣的動機前來山區來支教的老師,當然,還有旅途中,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人情……等,我邀請她把它寫下來,一貫低調的湘吟一口拒絕了我,她的理由是:「這有很特別嗎?我不覺得很有趣啊!」說的那麼理直氣壯。
老實說,被拒絕並不意外,這就是湘吟。
又經過三個月,不知是甚麼原因讓湘吟因此動了心,湘吟終於願意動筆,記錄在大陸山區支教長達三年的生活點滴,終於讓《老師不要走》以及《多一公斤的旅程》能夠順利出版。
前幾天陪湘吟上完廣播節目專訪,從她螢光閃閃的眼神,知道她在回憶在大陸山居波蘭壯闊的天空時,又想念孩子了。
在回程的捷運上,湘吟若有所思的說著,她在今年暑假,會同小四(支教機構成員)一起回山區探望孩子的狀況,幾個孩子上初中沒幾天就輟學了,好幾位小女孩都當媽媽了。湘吟說,三年三個支教學校,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與他們愈來愈親密,卻要面對學年結束不得不的分離,說實在,她也不很確定,讓孩子這麼早就體會思念與悲傷,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人生無不散的宴席,結束,是下一個旅程的起點。三年多的支教生活,無論是悲是喜、是艱苦是感動、是不堪是難忘……似乎已揉合成為湘吟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寶貴經歷。滿懷感恩、感動地寫下《多一公斤的旅程》,並帶著歸來時的行李與滿滿的回憶,繼續走向未知的下一站……因為——旅人的天性,就是始終在路上。
再見到她,已經是2012年的初秋,她剛結束三年的支教回台灣,聽了她不可思議的山居生活經歷,如:到河邊打水洗頭、洗衣……一周一次步行四小時進城採買食物日用品、大山裡那群可愛又可惡的孩子們,以及懷著各種各樣的動機前來山區來支教的老師,當然,還有旅途中,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人情……等,我邀請她把它寫下來,一貫低調的湘吟一口拒絕了我,她的理由是:「這有很特別嗎?我不覺得很有趣啊!」說的那麼理直氣壯。
老實說,被拒絕並不意外,這就是湘吟。
又經過三個月,不知是甚麼原因讓湘吟因此動了心,湘吟終於願意動筆,記錄在大陸山區支教長達三年的生活點滴,終於讓《老師不要走》以及《多一公斤的旅程》能夠順利出版。
前幾天陪湘吟上完廣播節目專訪,從她螢光閃閃的眼神,知道她在回憶在大陸山居波蘭壯闊的天空時,又想念孩子了。
在回程的捷運上,湘吟若有所思的說著,她在今年暑假,會同小四(支教機構成員)一起回山區探望孩子的狀況,幾個孩子上初中沒幾天就輟學了,好幾位小女孩都當媽媽了。湘吟說,三年三個支教學校,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與他們愈來愈親密,卻要面對學年結束不得不的分離,說實在,她也不很確定,讓孩子這麼早就體會思念與悲傷,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人生無不散的宴席,結束,是下一個旅程的起點。三年多的支教生活,無論是悲是喜、是艱苦是感動、是不堪是難忘……似乎已揉合成為湘吟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寶貴經歷。滿懷感恩、感動地寫下《多一公斤的旅程》,並帶著歸來時的行李與滿滿的回憶,繼續走向未知的下一站……因為——旅人的天性,就是始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