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9.03.02

廖輝英 從心理學角度剖析愛情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GDP下修負5%,房市衰退三成,平均生育率1.07,既然這是個由數字帶領思維與決策的年代,我們就先來看看一些數字吧。美麗多情的台灣,就有那麼一些個一直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嚇人數字,譬如說這一項:台灣的情殺案件和美國一樣多,而美國人口兩億三千萬,台灣兩千三百萬,又一個令人望塵莫及的「台灣第一」。

廖輝英在最新出版的愛情文集《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九歌)不只一次指出這個事實,但「下修情殺數字」這微弱的呼喊肯定不會出現在國家政策上,唯有仰靠心理諮商師和兩性作家拉開救生網,努力以赴,救一個是一個,也所以廖輝英這幾年來很難拒絕赴各大專院校以兩性情愛為題發表演講,在報刊雜誌撰寫兩性文章的驅動力也來自於此。

愛情災難越演越烈,廖輝英認為,這和上床先於愛情,男男女女也太早變得世故有很大關連。愛情從上床開始,上床快分手也快,表面看似進步開放,兩相情願,但這卻是所有問題的開端,亦開啟了一系列傷害的源頭,愛情已經走到無法回到一對一、手牽手、細水長流的緩慢而純真的年代了。

「台灣每一年每一所大學都有三到四個自殺死亡案例,這還不包括自殺未遂和情殺未遂。」廖輝英又舉出另一個數字。

在七、八年級世代眼中,廖輝英比較不是那個寫出震撼社會的小說如《油麻菜籽》(皇冠)、《負君千行淚》《輾轉紅蓮》《愛殺十九》(皆為九歌)等的小說家,而是為人排解愛情疑難雜症的「廖老師」、電視名嘴,甚至走來路上都有傷心人過來告解,尋求協助,「雖然我更想談的是人生歷練」。高雄一所陽盛陰衰的科技大學,她則每年必訪,演講之外,還附帶接受一對一諮商,很多男孩總是未語先落淚,接著說出自己的故事,期期艾艾的,吞吞吐吐的,有人被女友當作備胎,有人扮演提款機,他們自認愛得認真癡傻,卻沒能得到相同的回報。

女孩或女人的愛情也是千瘡百孔。有人癡心付出結果換來「我們只是朋友」,就算下跪也挽不回他;有人因為寂寞而抓住一根飄過的浮木;有人傻傻跟定一個完全不尊重自己的人;有人交往的對象腳踏兩條船、三條船、很多條船……。

在一起時有多少甜蜜,分手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渴望就有多少失落,這就是愛情,也是成長,愛情乃是深奧到讓哲學家到科學家都傾力投入研究的課題,而情關難過,為此廖輝英讀了不少心理學與諮商書籍,各種類型的小說,加上心理諮商師所沒有的人生歷練與人性觀察,據此寫出的《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連專業的兩性諮商家、精神科醫生鄧惠文也大力肯定:「從學生時代到現在,廖老師的文字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愛情是門複雜的哲學,不同於一般空談高調的兩性指南,廖老師的故事是長期輔導個案的累積,再加上她對人性獨具的慧心體驗,能讓讀者在情感徬徨時尋得踏實的方向。」

只是在廖老師面對讀者或觀眾時的生龍活虎、放言高論背後,其實是一副病痛的身軀。

一直到2005年出版的《焰火情挑》(九歌),二十多年來廖輝英寫了32本小說,主要有都會職場愛情小說、台灣大河小說、大陸撤台軍眷小說三大系列,她的小說對台灣女性的滲透力與影響力,更甚於任何一位女性主義學者。但長年熬夜寫作的結果,身體早已吸乾耗盡,飛蚊症、胃痛、頭痛,病痛纏身,卻憑著從小油麻菜籽般的際遇練就一身忍痛功夫,從不哼哼唉唉,以一種強悍的氣魄既活出自己,也扶持他人。去年兩度急診,都是痛到感覺身體就要被撕裂,彷彿經歷過一場小型的爆炸這種程度,才被家人架到醫院,結果發現腦裡長了一顆三公分的瘤,醫生正在評估是否必須開刀。

寫作《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期間,廖輝英聽說一位法國駐外人員娶了中國太太,外派時,那位太太除了衣物,只帶了一套廖輝英的小說,這使她有了新的體悟,「我當了多年義務的廖老師,服務社會也服務夠了」,她決定努力調養身體,儲備力氣把一部魂牽夢繫多年的大河小說寫出來,小說開頭,一個男人從桃園步行到台北,入贅的命運正在等著他,故事將橫跨三到四代,「我真正想寫的還是小說,大河小說,如今有信心寫得更加細膩。」

當廖老師告別江湖的時刻,小說家廖輝英將再度重裝上陣。

*文中廖輝英照片,由九歌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