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二次看岬洋介的故事,上次的《再見,德布西》是我2014年最愛的書其中之一,它融合美妙音樂,以及青春成長故事,更有讓人意料不到的出色推理,若是單就成長小說,或是推理小說來說,都可說是上乘之作,更難得的是,能夠將這兩者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一起,真是讓我驚豔!也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次又有岬洋介出現的《永遠的蕭邦》,閱讀過程不用說十分享受,真是讓我恨不得希望作者中山七里能寫得更多,讓我不要一下子看完它啊!
觀看書名便不難猜之,這本書中的音樂,應該會圍繞在「鋼琴詩人蕭邦」身上,果然,一打開書本,便進入蕭邦的故鄉波蘭,感受濃厚的波蘭風味,動盪的社會,以及音樂家熱血的堅強心念。
相較於《再見,德布西》,這本《永遠的蕭邦》的格局更大,背景架構在波蘭五年舉辦一次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而伴隨著這場世界矚目的音樂盛事,還有波蘭與蓋達組織的緊張關係,波蘭派遣支援部隊進駐阿富汗後,恐怖分子不僅策劃了總統專機墜機事件,也在首都華沙進行一連串的炸彈攻擊,鋼琴大賽,就在這樣緊張高壓的局勢下進行著。這個故事不僅從不同國籍出賽選手所帶給人的感受、表現音樂的技巧與詮釋(我很喜歡其中關於「波蘭的蕭邦」的探討)、以及評審閱聽人和演奏者的關係,中山七里以各種角度細膩深刻的描寫出一場引人入勝、精彩絕倫又勵志的賽事。在殘忍戰爭與恐怖攻擊下,骨肉支解、鮮血淋漓的場面讓人悲傷憤怒,而音樂就像普照世人的陽光,能夠跨越種族、跨越仇恨,穿透到每個尋求寧靜安詳的內心深處。
看中山七里寫的音樂,真的是對音樂門外漢的我來說的一大享受,他鉅細靡遺地描寫困難的手指技法(對我來說那難度簡直像變魔術啦!),讓我更加體會到要演奏出美妙音樂,真的是對演奏者體力與精神力的大考驗。而完美展現應有的指法與節奏,不失誤的彈奏出樂譜音符,對於比賽而言,對於每個日復一日努力練習的鋼琴手而言,只是基本要求!要在比賽脫穎而出,還必須展現個人對樂曲的「詮釋」。由於蕭邦是波蘭人,加上他音樂中充滿了對波蘭的濃濃情感,以及展現波蘭人始終遭遇壓迫,卻仍每一次勇敢奮起的意志,蕭邦是深受波蘭舉國上下喜愛並推崇的音樂家,因此這場音樂賽事對波蘭而言自然意義深刻,故事中我們時常看見作者提及「波蘭的蕭邦」,便是在意表演者如何能夠展現出波蘭人心中蕭邦樂曲應有的情感樣貌。
雖然是同樣的音符與節奏,但表演者不同,所呈現出的樣貌便截然不同,我喜歡書中對波蘭的蕭邦產生的思索,不管是美籍、俄羅斯籍、日籍或中國籍的演奏者,所謂評審心中的「波蘭的蕭邦」,無疑是每個參賽者必須努力突破的高牆。故事裡各個選手都用心展現自己心中的蕭邦樂曲,而不管是陽光躍動、溫柔細膩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這本書的第一男主角並非岬洋介(但岬洋介無疑是裡頭最耀眼,最讓我喜愛的存在),而是一名出身波蘭鋼琴世家,本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參賽者楊‧史蒂芬斯,他背負著家族盛名,曾爺爺是華沙高等音樂學校校長,爺爺是華沙音樂協會會長,父親也是音樂學院教授,在父親的期待及嚴格要求下,他從小唯一的玩伴只有鋼琴,而父親更是要他以絕對要拿下蕭邦鋼琴大賽冠軍為人生目標。
楊‧史蒂芬斯的音樂在他看到其他令人震撼的演奏者,以及碰到岬洋介之後逐漸有了變化,他歷經震驚、自我懷疑、沮喪的過程,逐漸探索自己並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我很喜歡他這段宛如蝴蝶蛹化新生的成長歷程,他的音樂開始不同,更打動人心。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岬洋介的人生態度!(害羞的中年婦女謎之音:其實內心裡沒有後面那五字「的人生態度」啊!~掩面),他生了一個絕對可說對音樂生涯「致命」的疾病,但他沒有選擇放棄,沒有退出,反而堅守到最後一刻,即使到最後的最後,啊!這真是我心中追求夢想的最極致展現,套用一本最近出版的新書書名《沒試100次,別說你有夢想!》來對自己精神喊話一下!我的夢想被我收在抽屜中好多好多年啦,趁著去年底的大低潮,我發現自己竟然已經走到一種不得不改變的狀態,也就順便對自己的人生做了自省與檢視,今年度給自己的關鍵字是「改變執行力」,對於夢想我也列出了一些小小計劃與里程碑,希望在岬洋介的激勵下,我能夠持續地繼續惕勵自己,往後沮喪時,就要打開《永遠的蕭邦》來回溫啊!
夏天碎碎念時間到作者的文字太動人,讓我不管在閱讀時,或是現在書寫心得時,都忍不住的尋找書中提及的蕭邦樂曲跟著聆聽(註:當時閱讀時想著「音樂界真應該找中山七里老師跨業合作,一定會大量刺激提升銷售額!」,而出版社也真的是非常體貼,這本書中還附贈了一片音樂CD呢!真是雙重享受啊!),音樂,無國界無距離,那種從內心最深處發出的能量,的確是能夠感動人,產生共鳴的最溫柔武器!(好想親耳聽聽岬洋介彈的那首夜曲啊!)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2015.03.06
                            夏天走過義大利
文/Vernier
                        
                            
                            Vernier說:「一輩子一定要去過一次義大利,那裡的美麗與悠活、建築與歷史,教人流連忘返,有趣的是,那邊有很多具故事性的地標,譬如羅馬的許願池,都有著讓遊客做些什麼動作流程,將來就可以重返當地的傳說,所以我在每個景點地標都留下了心願,許諾自己有朝一日定當重遊。」因此,Vernier回來後便一心想著申請個部落格放上這些心情,再加上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稱呼她為夏天,於是「夏天走過義大利」這個部落格名字便這樣誕生了!
從小,寫文字一直是Vernier的救贖,「不管再大的挫折,在每天的日記中,把悲苦憂煩全讓文字受去,日記上鎖時,情緒也跟著上鎖,不愉快的事就讓日記記得、大腦忘掉。」而她的另一種救贖,也與文字有關,就是閱讀。「自小家裡就像小型圖書館,從科學到文學五花八門都有,三歲就開始自己看報紙,媽媽說我非常的乖,只要有書看,我就可以安靜整天。」所以小學時她迷上科普及推理,小三便看完《亞森羅蘋全集》和《福爾摩斯》,國中則愛上武俠,曾躲在棉被裡看金庸、古龍、梁羽生,直到聯考前三個月才洗心革面拿起教科書。不過,上了高中開始就百花齊放,到現在她也是葷素不忌,看得既多也雜,但最愛看的還是小說,不論是推理、驚悚、科普、文學性強的、寫實的、魔幻的、new age的通通都喜歡!
就在2008年8月,朋友告訴她有個《巧克力戰爭》(遠流)的試讀徵文活動,這才發現,「啊,原來有試讀這樣的活動啊!對愛書人而言真是福音,也很幸運的,陸續得到了許多試讀機會。」也因為試讀活動,必須將閱讀後的心得整理出來,這個嘗試對她來說很新鮮,平常寫的東西中幾乎沒有評論或心得這種領域,所以寫一篇心得往往要花好幾天的時間,「沒想到把愛讀書跟寫字這兩個興趣結合在一起,竟發酵成意想不到的樂趣。」
除了閱讀寫部落格,Vernier的興趣也非常廣泛:「從小愛跳舞,拉筋到長不高,曾經想當個舞者,後來發現自己只有興趣卻天分不足,但熱舞、爵士、騷莎、肚皮無一不歡,最近又開始想嘗試印度和佛朗明哥;看電影成癮、曾經一天連看五部,類型同樣百無禁忌,悶死人吵死人的都喜愛;愛吃美食,所以部落格上也出現了許多食記;也愛旅行,不過現在最大的興趣是陪兔兔玩,旅行,可得等她再長大些再說嘍!」
                        
                    從小,寫文字一直是Vernier的救贖,「不管再大的挫折,在每天的日記中,把悲苦憂煩全讓文字受去,日記上鎖時,情緒也跟著上鎖,不愉快的事就讓日記記得、大腦忘掉。」而她的另一種救贖,也與文字有關,就是閱讀。「自小家裡就像小型圖書館,從科學到文學五花八門都有,三歲就開始自己看報紙,媽媽說我非常的乖,只要有書看,我就可以安靜整天。」所以小學時她迷上科普及推理,小三便看完《亞森羅蘋全集》和《福爾摩斯》,國中則愛上武俠,曾躲在棉被裡看金庸、古龍、梁羽生,直到聯考前三個月才洗心革面拿起教科書。不過,上了高中開始就百花齊放,到現在她也是葷素不忌,看得既多也雜,但最愛看的還是小說,不論是推理、驚悚、科普、文學性強的、寫實的、魔幻的、new age的通通都喜歡!
就在2008年8月,朋友告訴她有個《巧克力戰爭》(遠流)的試讀徵文活動,這才發現,「啊,原來有試讀這樣的活動啊!對愛書人而言真是福音,也很幸運的,陸續得到了許多試讀機會。」也因為試讀活動,必須將閱讀後的心得整理出來,這個嘗試對她來說很新鮮,平常寫的東西中幾乎沒有評論或心得這種領域,所以寫一篇心得往往要花好幾天的時間,「沒想到把愛讀書跟寫字這兩個興趣結合在一起,竟發酵成意想不到的樂趣。」
除了閱讀寫部落格,Vernier的興趣也非常廣泛:「從小愛跳舞,拉筋到長不高,曾經想當個舞者,後來發現自己只有興趣卻天分不足,但熱舞、爵士、騷莎、肚皮無一不歡,最近又開始想嘗試印度和佛朗明哥;看電影成癮、曾經一天連看五部,類型同樣百無禁忌,悶死人吵死人的都喜愛;愛吃美食,所以部落格上也出現了許多食記;也愛旅行,不過現在最大的興趣是陪兔兔玩,旅行,可得等她再長大些再說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