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04.03

要戰就戰的朱宥勳

文/黃崇凱(作家)
每次看著朱宥勳,我常想起香港漫畫《海虎》的萬用台詞:要戰,便戰。這部港漫的特色是從不廢話鋪陳,明快直接,期期都有戰鬥,有時很over,卻大快人心。這很像我看宥勳在網路上到處征戰的感受。

見他戰文學、戰教育、戰政治、戰時事、戰棒球,心想他實在戰力驚人,耐心也很驚人,居然可以長期跟一大堆網路小白、鍵盤柯南沒日沒夜地糾纏,而不影響他對寫作的專注,持續交出一部部作品來。

我在第一屆「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文藝營認識宥勳的時候,他還在讀高三,我是不知所云的研究生。之後一起在耕莘青年寫作會搞東搞西,討論彼此的作品,批評很多人的作品,辦營隊,弄活動,編小說選集。一直以來,他都是我深深信賴和依賴的戰友,完全沒意識到我們相差七歲。那幾年我常看他在讀前衛出版社那套「台灣作家全集」,每回拿出來都是不同作家分冊。很多人對創作有熱情,卻不見得有熱情補上過往文學史的認識,這或許是他日後能在每月專欄的壓力下寫出《學校不敢教的小說》的原因──他有紮實的文學史內力、打筆仗練出來的犀利快筆,以及對文學的堅定信念。

有次我們聊到,現今台灣文學雖然在學科建制化過程中,出現不少台文系所,相對於文學創作的狀態,評論似乎相對欠缺。我們都認為有機會就該多寫些評論,一方面鍛鍊自己評析作品的能力,一方面讓更多作品也能獲得討論機會。然而文學評論發表的空間卻極為有限。我本來的想法只是各自作戰,盡量在不需成本的網路空間寫,也不在乎讀者。但摩羯座的宥勳認真思考了一番,接著召集一批同代人,創設文學評論線上月刊《秘密讀者》。他不募資,在盡可能使用免費的網路資源之下,自己支付所有維持刊物運作的費用,擔下大部分繁瑣的編務。我擔心他燒錢太快,想捐點贊助,他卻回說:我不要錢,多給我稿!

於是在他的糾集之下,《秘密讀者》從2013年9月起,每月準時出刊至今,每期都有專輯討論其他文學刊物不太可能做出來的內容,以及各種直球對決的書評。許多人看到這份刊物號稱「匿名」,馬上對內容的信心打了折扣,但其實所有編輯委員和撰稿者都列在每期工作人員名單中,並不真的完全匿名。累積的上百篇評論文字,沒有出現某些人以為的一味攻擊謾罵,而是有憑有據有論證地評析文本。儘管如此,三不五時仍有好些沒讀過《秘密讀者》卻對匿名很有意見的酸言酸語,擔任主編的宥勳總二話不說,一肩扛了。

近兩、三年,宥勳完成碩士學業、服完兵役、發表大量時事評論,嘗試將他所知道的文學技法應用到萬事萬物(比如去年1129大選前那篇〈你為什麼忍不住收看連柯爭霸〉),差不多同期間也完成棒球長篇小說《暗影》。我知道他從來是個死忠棒球迷,球季期間每晚都要看球,出手的第一部長篇卻是寫職棒場上的假球案。不用說,故事的背景當然是在台灣,只是時代稍微挪後一點的近未來。宥勳在他的小說中發明觀測球員打球模式的程式,能準確抓出誰打放水球。然而打假球牽涉的不會只有球員和簽賭組頭,小說挖掘了更深更遠的社會成因,不賣弄熱血,而往人性挖掘,搭配宥勳高超的說故事能力,足以讓這部小說躋身最佳運動文學演出的行列。

球迷常說「你怎麼可能不愛棒球」,宥勳的小說讓我感受的卻是「你怎麼可能不恨棒球」──他實在太愛棒球,才會用小說狠狠打棒球。

*文中朱宥勳照片,由寶瓶文化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