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5.04.13

與時俱進的經典——《逃避自由》

文/李嘉琪(木馬文化編輯)
老實說,初拿到譯稿準備著手編輯工作時,心裡難免惶恐。二十世紀心理哲學大師,法蘭克福學派名家,受納粹迫害移民美國的猶太人,一路跟隨佛洛伊德理論,直到經歷了更大的生命苦難而有了深刻主張,終於顛覆傳統心理學取法社會觀察而另闢蹊徑……這些無疑宣示了這本《逃避自由》所謂經典的重量與意義,以及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歷史定位與宏觀視野。

直到開始閱讀佛洛姆,從宗教改革到文藝復興,從中世紀傳統到現代資本社會,循著他的立論層層考掘經濟、政治、文化、信仰等面向,探索人類性格結構和潛意識力量與社會文化的交互作用。不記得多少個挑燈整校的夜晚,幾度因為書中鞭辟入裏又精彩萬分的辯證過程激動不已,雖然不時擔心著進度,卻不得不放下書來做幾個深呼吸。沈澱、思考、再同意不過之後,才抱著一份不捨和迫切,繼續深入複雜卻清晰的脈絡,跟隨佛洛姆步步剴切的質疑力道,衝破現象背後的迷障,找到正確的理解路徑。

我想,從來沒有一個心理學家像佛洛姆這樣,熱烈地談論自由的價值、社會的形塑、民主政治的真義,以及個體發自內心的愛;也沒有一個心理學家會像佛洛姆,隻身從學術象牙塔走入人群,大聲疾呼對人性倫理的肯定,展現追求幸福的巨大決心。

「忙、盲、茫」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註解,本書點出現代人一方面追求自由權利與獨立自我,另一方面卻不自覺逃離自由、背棄自我的弔詭心態。無論是捷運上殺時間的低頭族、沈迷物欲的流行客,埋首工作的上班族,還是重度資訊上癮的青少年……空虛與忙亂背後反映的是深沈的孤寂與不安,以及疏離的個體迫切與社會人群建立連結的渴望。

經典總是與時俱進的,它讓新世代讀者能置身時代的對話,回應歷史的挑戰,並善用前人的經驗與智慧,尋求更美好的未來。《逃避自由》於1940年代出版至今,影響了當代人的整體思維,書中所訴諸的處境,你我從不陌生。誠摯邀請對「自由」這個字眼有感覺、有嚮往的讀者進入這本書,它將顛覆你對自由的想像,也將重建你對自我的認同與價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