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5.11.02

從呼吸找到身心轉化的力量

文/編輯部整理
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是人生的起點,也啟動了呼吸系統;一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呼吸的歷史。我們每天約呼吸二萬餘次,只要幾分鐘不呼吸就會喪命,呼吸的重要性無與倫比,但一般人卻不太注意呼吸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顯示,呼吸的確能影響自律神經的功能,過於快速並短淺的呼吸,會刺激交感神經亢奮,使心跳加速、令人感覺緊張甚至焦慮不安,由於自律神經遍布全身,症狀也可能發生在身體各處,例如頭昏、暈眩、眼乾、口乾、喉嚨有異物感、肌肉僵硬疼痛、胃痛、消化不良、頻尿、失眠等。

正確的呼吸方法搭配適當的呼吸頻率,不但可以改善上述症狀,更有助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協調與穩定,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搭配得宜,精準的控制身體,讓血壓、血糖、體溫、心跳等,趨於平穩恆定。

而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近年更是大力推廣靜坐和呼吸,調整身體節奏,像是每分鐘呼吸6次的「諧振式呼吸」或是「淨化呼吸法」。因為他自己和《呼吸的自癒力》作者理查.布朗(Richard P. Brown)、柏崔霞.葛巴(Patricia L. Gerbarg)夫婦都是醫師,也都從呼吸找到身心轉化的力量。他們從呼吸體會當下,找到自己,不對任何人批判、評斷或期待,就會發現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不需增加、減少、計較。布朗、葛巴夫婦甚至經過實證,讓一些曾經經歷重大災難的人如上過戰場的士兵等,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的人,透過呼吸,很明顯地好轉。

雖然適當的呼吸頻率因人而異,但仍然有基礎範圍與準則,每次吸或呼,都要等長,約4至6秒為宜,換算起來,就是每分鐘約呼吸5至8次。正常的呼吸練習,不需要強調呼吸多「深」,許多人常常把深呼吸誤解為用力呼吸,與其如此,倒不如將重點放在「慢」。研究顯示,一吸一吐在適當頻率時(每分鐘呼吸5到8次),自律神經的協調性最佳,而呼吸練習的方式則以腹式呼吸為宜。

呼吸,每人每天不知反覆進行過多少次,居然對健康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只要矯正以往不正確的呼吸習慣,訓練自己養成適當的呼吸頻率,自律神經就能獲得最好的協調。楊定一也提醒,正因為呼吸太「簡單」,不像古人拜師多年求法那樣珍惜,他鄭重請求大家勤懇練習呼吸,身心將會悠然安住,生命也會因此改觀。

*圖摘自《健康,在於呼吸之間》(天窗出版社)。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