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6.03.14
用滿滿的愛做元氣便當
文/編輯部

例如,日本有一位名叫kaori的單親媽媽,在部落格上分享她替高中女兒做的便當照片,引發不小的話題,最後甚至還出版《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一書。kaori的二女兒正值叛逆的高中時期,不做家事就算了,還經常頂嘴甚至搞冷戰,媽媽的反擊方式卻是每天精心製作愛媽便當,以女兒每天在學校打開便當時吸引同儕圍觀的尷尬為樂,即便女兒抱怨丟臉也不退縮,後來甚至在每天的便當中用海苔拼出各種留言,便當從此成為她與女兒溝通的對話平台,考試前的打氣叮嚀、督促女兒早起、叫女兒幫忙做家事等,都透過便當傳遞進耳根硬女兒的心裡。便當成為母女倆化解心結、互相勉勵的媒介,原本怒氣滿腹的她也在做便當中得到了療癒,內斂、善感的女兒也在每次的「便當對話」中理解母親的用心。
而在台灣,近年來除了傳統常見的便當菜式外,越來越多主婦也發揮創意,做出令人驚嘆的便當藝術,甚至在網路社群上分享作品。最具討論度的,莫過於利用食材做出流行卡漫角色或吉祥物造型的「卡通便當」,在白飯上面用海苔或起司擺出平面圖案的只是入門款,甚至還有用飯糰等材料捏成立體造型的3D作品。除了主角飯糰,旁邊的配菜也都精雕細琢到極致,確實達到了藝術的境界。
如果自認不是心靈手巧,但也想做出令人驚嘆的美美便當,不妨看看《簡單&有趣?食物造型120》,書中以廚房剪刀和削皮器,就能作出各式各樣可愛又華麗的造型食物,維也納香腸金魚、竹輪獅子、小番茄鬱金香、星星香菇……簡單、快速、安全,也可以帶著小朋友一起享受親自動手作料理的樂趣。而裁剪下來的「碎屑」也能作出美味好菜色,如作成炒飯配料、包入水餃中、擺放在pizza上……完全不浪費食材。
如此充滿創意的便當,除了美觀以及美味等實用價值外,更重要的是,裡頭還包含著做便當者的滿滿心意。透過這充滿新意與心意的對話方式,吃便當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的例行公事而已。從拿到便當時的期待、打開盒子瞬間的驚喜,再到一口口享用時的滿足,吃下的不僅僅是餐點,更是滿滿的愛意與感動。能品嘗到來自家裡的新鮮營養好味道,補充元氣後再為下午的工作或課業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