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6.03.28
《即使如此,這一天也不錯》重新思考關於這個當下
文/劉毓玫(春光出版資深編輯)
去年一看到《即使如此,這一天也不錯》的書訊時,我們就知道,這本書非簽不可。
那時我們對作者的背景還不清楚,只知道是位聽不見的圖文作家,貌似年紀不大,但整本書的氛圍好溫暖,我們很單純的覺得一本書若是光看圖片就能讓人感覺溫度,那麼配上文字之後能傳達出來的療癒能量一定更大。
果不其然,當熱愛這本書的譯者GIN,將作者如詩般的文字貼切地呈現出來時,整本書的樣貌頓時展現開來!這不單單是一個失聰作者的勵志故事而已,這是一個讓你我重新思考關於這個當下、關於一生的追求、以及如何將日常的每一天,都當作值得紀念的一天的故事。
活著多美好!
你能夠想像兩歲之後就聽不見,活在無聲世界中的感覺嗎?或許你覺得也不算太糟,至少四肢健全而且還有其他的感官知覺;但若是在你克服無聲的不便,靠著畫圖得到大眾肯定,卻又被診斷出即將失明的現實後,你還能繼續笑著迎接這個無聲又即將全黑的人生嗎?
那就像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密閉的空間中,幾乎與世隔絕,從此只能與自己對話,放棄所有的專長興趣,以及對人生的所有規劃。而這一年,作者才剛在圖文界嶄露頭角,正處於20多歲的青春年華。
書中有一句話,非常動人:我發現,造成我不幸的,並不是「條件」,而是「比較」。
這本書絲毫沒有顧影自憐的味道,作者展現出來的也不是故作堅強,而是體悟到人生既美好又不容易,有夢想一定要趕緊實現,不要再給自己藉口了,也不要以為還有很多個明天,現在就做,每一天都非常珍貴!
坐在這兒的小編我,看著電腦,寫著這些,這是習以為常的一天,但相比之下,這是多麼美好又樸實的一天?這本書讓人懂得珍惜渺小的美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讓我們能感受美好的,無與倫比的小事。
那時我們對作者的背景還不清楚,只知道是位聽不見的圖文作家,貌似年紀不大,但整本書的氛圍好溫暖,我們很單純的覺得一本書若是光看圖片就能讓人感覺溫度,那麼配上文字之後能傳達出來的療癒能量一定更大。
果不其然,當熱愛這本書的譯者GIN,將作者如詩般的文字貼切地呈現出來時,整本書的樣貌頓時展現開來!這不單單是一個失聰作者的勵志故事而已,這是一個讓你我重新思考關於這個當下、關於一生的追求、以及如何將日常的每一天,都當作值得紀念的一天的故事。
活著多美好!
你能夠想像兩歲之後就聽不見,活在無聲世界中的感覺嗎?或許你覺得也不算太糟,至少四肢健全而且還有其他的感官知覺;但若是在你克服無聲的不便,靠著畫圖得到大眾肯定,卻又被診斷出即將失明的現實後,你還能繼續笑著迎接這個無聲又即將全黑的人生嗎?
那就像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密閉的空間中,幾乎與世隔絕,從此只能與自己對話,放棄所有的專長興趣,以及對人生的所有規劃。而這一年,作者才剛在圖文界嶄露頭角,正處於20多歲的青春年華。
書中有一句話,非常動人:我發現,造成我不幸的,並不是「條件」,而是「比較」。
這本書絲毫沒有顧影自憐的味道,作者展現出來的也不是故作堅強,而是體悟到人生既美好又不容易,有夢想一定要趕緊實現,不要再給自己藉口了,也不要以為還有很多個明天,現在就做,每一天都非常珍貴!
坐在這兒的小編我,看著電腦,寫著這些,這是習以為常的一天,但相比之下,這是多麼美好又樸實的一天?這本書讓人懂得珍惜渺小的美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讓我們能感受美好的,無與倫比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