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6.03.28
教室外的視野。我的家庭教育翻轉──番紅花
文/吳靜怡(圓神出版社主編)

幾年下來,她一路溫婉而堅定地持續筆耕,走出了更大的格局,除了陸續出版的幾本書外,她的文字更散見於《國語日報》《親子天下》《主婦聯盟》《高鐵雜誌》等處,受到更多讀者信賴與肯定。也積極參與各種公共事務,曾受邀為公共電視紀錄片撰文介紹宣傳、年終為遊民烹煮餐宴、擔任主婦聯盟講師、為知名的有機食材便當「原味廚房」規畫菜單……很少看見如此認真、自我要求如此嚴格的作者,從那些分享裡,不難發現她的用功與改變。她的觀點愈發深刻,但文字卻愈發懇切親和。
熟稔之後漸漸發現,原來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她擔任了十餘年的高階行銷主管,那是資訊不斷更新,時效分秒必爭的時尚產業,所以養成了她大量閱讀,理性思考的習慣。不管是書籍、報章雜誌、網路……她都用心理解每一則新聞與文章背後的深意,再轉化為教育的養分,帶回給孩子。原來,母親真是一個家庭裡的靈魂,她所主導著的精神與態度,將影響孩子會有多寬廣的視野。
這次推出的新書《教室外的視野:小學六年的母親札記》裡談的,就是關於這些。小學時期是孩子成長最快速的六年,他們從事事仰望依賴,變成偶爾青澀彆扭,但也時有成熟發言的矛盾小大人。這六年也是依偎在父母身邊最後的幾年,很快的,他們將展翅飛翔,而身為父母,我們該教給孩子哪些人生必備技能,才能放心地放手呢?
兩個孩子分別就讀高中與國中的她,清楚了解這些父母的焦灼與擔憂,於是用她最溫柔的同理,消化整合了多元資訊,再以清晰的說明,讓每一位父母都能依循著嘗試,為自己的家庭寫下各式多采的視野。
她可以藉由一篇金鶴米的報導,延伸出孩子對生態、對地理的真實理解,她不紙上談兵,而是真真切切地帶著孩子走到田野,親眼看看小白鶴,感受農人們對生態與環保的深刻情意,因而,那些襯著故事種植出來的米,便真實觸發了孩子內心的感動,也因此對自然、對食物更顯珍惜。
談到飲食,她可以浪漫地提到自古生物都是以餵養為親職的始端,我們又如何能忽視飲食對孩子的重要性。也可以理性地分析一個國小學童一天需要多少熱量,蛋白質與澱粉該如何搭配以使營養均衡,這樣看似極端不同的資訊與陳述,卻可以在她動人的文字裡完美結合,驅動了閱讀者實作的動力。
她也熱愛科普、運動,因為那帶給孩子的正是教室裡最缺乏的,還有金錢觀、閱讀習慣、獨立自主……這些未來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能力,遠勝過課堂裡追逐的分數。透過這樣的學習,必定更加快樂深刻。她用愛,翻轉了家庭教育。
「所有那些我與孩子在形體與時間上溫暖相擁的片片刻刻,最後都只成為我人生的收藏。」番紅花這麼說。
的確,身為父母,我們與孩子相擁的時刻分秒珍貴,彷如沙漏,一日日從指間流過,倏忽成為過去。幸好,我們還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