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主題企劃

2009.10.05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

文/
2009.09.28

慎選好食物 健康一輩子

文/

【選購指南經驗】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

文/朱慧芳(綠色採買達人)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大家都知道藥品有副作用,可是人們懷抱著痊癒的希望,飯後睡前乖乖的照三餐吞下肚。農藥也是藥,它是用來醫治或是預防蔬果的病症,有時候,也當作是蔬果的營養品。人們不是直接吃農藥,卻神經兮兮的擔心受怕,無非是害怕農人有心或是因為無知而下重藥,況且時有所聞的黑心食品、農藥事件,更加重了大家的不安。
台灣的有機種植面積,占可耕面積不到1%,換句話說台灣有99%以上的耕地都在使用農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很難避免不去買到或吃到含有農藥的食物。除了選購有機食物之外,還要更積極的具備與農藥共處之道,降低農藥可能的傷害,才是比較實際的飲食之道。

與農藥共處的十個安心採購訣竅

安心採購訣竅1:購買當地種植、適合當季生產的農產品。不是當季的食物少吃。
安心採購訣竅2:盡量選擇需要剝皮的水果吃。表面不平整或是細毛多的水果,容易沾留農藥,去皮後再吃。須用刀切的水果,表面必須先沖洗乾淨再切。
安心採購訣竅3:不要選擇過大、過美的水果。颱風前後,以及重大節慶前後,趕著搶收的或是味道生澀的蔬果少吃。
安心採購訣竅4:連續採收的蔬菜,例如番茄、小黃瓜、豆莢類,務必清洗徹底,不確定來源的,最好煮熟後再吃。
安心採購訣竅5:單一種水果不要長期吃,或者連續吃太多。多樣性的選擇蔬果,偶爾要更換購買的地方,不要長期固定跟同一家商店購買同樣產品。 
安心採購訣竅6:一般而言帶有苦味,或是特殊氣味的蔬果,用藥量會比較低。
安心採購訣竅7:套袋種植的水果,可避免掉一些從表面噴灑的農藥。
安心採購訣竅8:避免購買有明顯藥斑、或是有藥水味的蔬果。
安心採購訣竅9:用水清洗。雖然在蔬果內部的農藥無法去除,但是殘留在表面的農藥還是可以用清水沖洗,去掉一部分殘餘。
安心採購訣竅10:安心買放心吃自己採買的食物,不需要惶惶終日,抱著懷疑的心吃東西。此外均衡飲食,適量的挑選各種不同類別的食物,多喝水、多運動,強化新陳代謝功能也是有幫助的。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 簡單的說,安心飲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採買在地盛產的當令食物,跟著四季吃就對了。

生活在台灣比白雪公主還要幸運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台灣的四季比別的地方更長,一年到頭都有豐美的蔬果可吃。我的一位阿兜仔朋友顧孚佑,來台灣定居超過三十年。有一回我們在他種滿幾十株香蕉的院子裡聊天,他一邊剝著香蕉一邊說他這輩子再也離不開台灣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一回去奧地利就開始想念台灣!生活在台灣,會以為每天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理所當然的事,妳冬天去歐洲看看,除了雪還是雪,沒有香蕉也沒有鳳梨,更不可能有綠色的青菜……。」
顧孚佑是奧地利人,他這段話讓我聯想到奧地利的鄰居德國,我想就算住在夢幻的新天鵝堡,吃不到新鮮的蔬菜,也快樂不起來!難怪白雪公主看到蘋果就咬,可能太久沒有補充新鮮水果了。
生在台灣的確很幸福,只要不貪嘴,不肖想吃異國奇珍,跟著在地量產的季節新鮮食物吃,基本上就能生活得安全又健康。

*文中圖片,由新自然主義提供。
*本文摘自《只買好東西(2):吃穿用的幸福學》(新自然主義)一書,作者朱慧芳先後出版《從泥土冒出的有機人生》《只買好東西》暢銷書,在書中首次公開自己的私房好食材,且分享長期累積的採買選購經驗,此外,她也致力於推廣台灣優質天然農產日用品,並將國際化綠色行銷觀念轉植實踐於本土企業。本書則是朱慧芳繼暢銷書《只買好東西》三餐主食採購之後,繼續教導讀者如何聰明選對優質油、米、豆、醬、醋、奶、茶、點心、日用品的採購指南。只要確實掌握書中真假有機辨識採買要領、安全用藥蔬果食用訣竅,你也可以天天買得放心、餐餐吃得安心,成為一位有機樂活達人喔。

【特別企劃】

慎選好食物 健康一輩子

隨著自然有機生活態度的抬頭,我們都知道食用有機或無毒藥農產品不但有益身體健康,更可以因為減少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而對生態的保護有極為正面的影響。但其實大多數現代人,不管男人女人都不懂如何正確挑選好食物,所以每天吃的都是「添加許多化學藥品,看起來像食物的可食用物質」,以至於讓自己的健康也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慎選好食物 健康一輩子」為題,和讀者分享「有機品牌故事」和「選購指南經驗」兩個子題。前者分享〈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告訴讀者「生產履歷認證」的重要性,因為想要吃到好東西,生產者是需要被尊重的,如此消費者才能吃得安心;後者則透過〈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一文,旨在告訴讀者除了選購有機食物之外,還要更積極的具備與農藥共處的方式,降低農藥可能的傷害,才是比較實際的飲食之道。

其實好食物,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機」,還有個東西更可貴,那就是「有心」。畢竟有機是過程,無毒是結果,但應該更值得大家肯定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有心的態度。如果「有機」對你而言還有段距離,那麼至少可以先把心態調整好,重視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健康,就從慎選好食物開始,那麼相信人人都能擁有健康啦。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

【有機品牌故事】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

文/白佩玉(無毒蝦養殖達人)


學習尊重為我們生產天然好食材的農林漁牧業者
這兩年行經一些日式漢堡店或健康餐廳門口,越來越常看見「萵苣:台中縣××農場」、「番茄:宜蘭××有機農園」之類的標示。每回看見,我都忍不住會心微笑,真喜歡這樣的感覺,看到對作物有信心也有擔當的生產者被尊重,我就會覺得,其實台灣還是很有希望的。
政府努力推廣生產履歷,成效在農業上比較顯著,但在漁業養殖方面,迄今只有兩、三百個認證戶。為什麼漁產養殖的生產履歷不易推廣呢?

生產履歷認證,判斷品質的依據
生產履歷的精神是「透明化」,政府不僅會規定用藥範圍,還會委託學術單位隨時抽檢,以維持可信度,感覺頗像老師拍胸脯保證:「某某同學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有檢查驗證過,願意替他擔保。」...more>>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

【選購指南經驗】
與農藥共處的飲食之道

文/朱慧芳(綠色採買達人)

大家都知道藥品有副作用,可是人們懷抱著痊癒的希望,飯後睡前乖乖的照三餐吞下肚。農藥也是藥,它是用來醫治或是預防蔬果的病症,有時候,也當作是蔬果的營養品。人們不是直接吃農藥,卻神經兮兮的擔心受怕,無非是害怕農人有心或是因為無知而下重藥,況且時有所聞的黑心食品、農藥事件,更加重了大家的不安。
台灣的有機種植面積,占可耕面積不到1%,換句話說台灣有99%以上的耕地都在使用農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很難避免不去買到或吃到含有農藥的食物。除了選購有機食物之外,還要更積極的具備與農藥共處之道,降低農藥可能的傷害,才是比較實際的飲食之道。
與農藥共處的十個安心採購訣竅
安心採購訣竅1:購買當地種植、適合當季生產的農產品。不是當季的食物少吃。(2009.10.05敬請期待)

2009.09.28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

文/
2009.09.21

921地震十週年 看見美麗新台灣

文/

【有機品牌故事】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

文/白佩玉(無毒蝦養殖達人)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

學習尊重為我們生產天然好食材的農林漁牧業者

這兩年行經一些日式漢堡店或健康餐廳門口,越來越常看見「萵苣:台中縣××農場」、「番茄:宜蘭××有機農園」之類的標示。每回看見,我都忍不住會心微笑,真喜歡這樣的感覺,看到對作物有信心也有擔當的生產者被尊重,我就會覺得,其實台灣還是很有希望的。
政府努力推廣生產履歷,成效在農業上比較顯著,但在漁業養殖方面,迄今只有兩、三百個認證戶。為什麼漁產養殖的生產履歷不易推廣呢?

生產履歷認證,判斷品質的依據

生產履歷的精神是「透明化」,政府不僅會規定用藥範圍,還會委託學術單位隨時抽檢,以維持可信度,感覺頗像老師拍胸脯保證:「某某同學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有檢查驗證過,願意替他擔保。」
這明明是件值得爭取和驕傲的好事,為什麼養殖業願意參與的人如此有限?我聽過不少漁民抱怨,大家也是一肚子委屈。
「我配合政府做那麼多事,對售價卻毫無幫助。」
「我照規定做登錄,也接受檢驗過關,但並沒因此比較好賣。」
「隔壁的養殖戶笑我是阿呆,政府要我幹嘛我就幹嘛。」
「不曉得政府會持續多久,我何必一頭熱?」
我想,一個好的政策光有美意是不夠的,還需要周詳的配套措施。如果能再更深入對養殖業的生態多些了解,替有生產履歷的漁民多設想一點,推廣成功的機率應該會更大吧!

推廣「生產履歷」,就是雙贏建立品牌,別讓老鼠屎壞了整鍋粥

我的無毒蝦建立了一個專屬的品牌,這麼做不是因為想要出名,而是我不想要被「莫名牽連」。每回水產養殖業出現「老鼠屎」,連帶地,所有人就跟著倒大楣。我們明明是無毒養殖,卻因某個不相識又遠在天邊的養殖戶不守規矩,台灣所有的魚蝦就跟著滯銷,這真是糟糕又荒謬的一件事!
如今政府推廣生產履歷,原是美事一樁,可惜只做到管理生產,但沒有想辦法建立政府保證的品牌,也缺乏銷售的平台,等於前功盡棄。這些有生產履歷的漁獲等於有了「身分證」,政府應該盡力去教導消費者辨識「有生產履歷」和「沒有生產履歷」的差別,壞新聞一發生,所有養殖業者被混為一談,豈不讓老鼠屎一次又一次地壞了整鍋粥嗎?

我所生產的、吃的、賣的,都是一樣的「真食物」

想要吃到好東西,生產者是需要被尊重的。可惜在一般人的價值觀裡,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少人懂得尊重農林漁牧業的朋友。
在建立吉品美味合作社的過程裡,我認識了很多生產者,他們的專業和自我要求之高,都值得被尊敬和喝采。有時同事會問我:「打通電話說一說不行嗎?妳還真愛跑現場耶!」其實,我是想當面跟對方說聲謝謝,感謝他生產這麼健康純淨的真食物,我想親口把這些榮耀和讚美轉達給對方。
我也看過某些養殖業者或農民,把自己吃的和要賣的東西完全分開。這種做法令我非常不以為然。如果知道把好東西留給自己,為何還要生產不好的東西賣給別人呢?為什麼不把所有的東西全變成好品質呢?
我身兼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的三重身分,我希望你家、我家吃的,都是同樣的真食物。

*文中圖片,由蘋果屋提供。
*本文摘自《假食物教我的50堂健康課》(蘋果屋)一書,作者白佩玉原本是人人稱羨的科技貴婦,直到小女兒出現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讓她決定找尋天然無毒的食材,利用食療法來改善女兒的健康。當發現市面上蝦子的養殖過程,充滿抗生素與添加物,為了讓女兒可以安心吃蝦不過敏,她一頭栽進飼養無毒蝦,從科技貴婦變成養蝦女。在本書中,她則以女兒親身改變飲食經驗為例,分享在拒吃「假食物」,只吃「真食物」之後,嚴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症,居然不藥而癒的故事,旨在告訴讀者如何透過摸、聞、看、嚐,輕鬆分辨「真食物」和「假食物」。相信有了無毒蝦養殖達人白佩玉的掛保證,你也可以吃對「真食物」,健康一輩子。

【特別企劃】

921地震十週年 看見美麗新台灣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多,歷時四十秒的天搖地動,沒人忘得了那條近百公里地表破裂的斷層線「車籠埔」,更忘不了那埋在瓦礫、鋼筋水泥、山石中的千條生命。不知不覺,10年過去了,大概初聽到「10」這個數字的人,都會訝異道:「過了10年?」然而對於921大地震,你還記得多少呢?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921地震十週年 看見美麗新台灣」為題,和讀者分享「重生,看見美麗新台灣」這個子題,透過〈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一文,分享921地震災區復原的新風貌,並特別列舉「石岡水壩」、藝之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和「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公園」三地頗具特色的景點,適合民眾在假日前往走訪,藉由實際的到訪感受與體驗,重新看見台灣重生的美麗新風貌。

是的,921已過了10年,地震烙印在大地歷史上的也許是傷痛,但時間烙印在人們心上的卻是頑強的生命力。時值921大地震屆滿十週年之際,值得所有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你我,共同記取這令人傷痛的歷史傷痕,看看在瓦礫堆中站起來的人們,其所展現的台灣人堅韌精神!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重生,看見美麗新台灣】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文/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921大地震至今已過了10年,但想必大家都還對中部災區殘破的景象記憶猶新。然而從災區蛻變到重建區,甚至發展到今天的多樣化風貌,在在展現了台灣人堅忍不拔的強韌精神。本書藉由「旅遊」元素,為讀者導覽了艱辛重建路上所經歷的人事物,小編特地挑選其中三地頗具特色的景點,適合民眾在假日走訪,藉由實際的到訪感受與體驗,重新看見台灣重生的美麗新風貌。
石岡水壩(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最下游,豐原往東勢的路上,建於1974年,當初為大甲溪的攔河堰,全長 700多公尺,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發電尾水,是提供台中縣市的主要水源區。水壩在 921地震中毀損、重建,地震後有效蓄水量為 80萬立方公尺,每日可供應大台中地區 220萬人飲用及耕地灌溉、工業用水約 140萬噸,充分發揮大甲溪水資源的經濟效益。災後經過管理中心的規劃及保留原貌,已建設完成「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其中特別保留了嚴重毀損的部分斷壩景觀,讓民眾能親身體驗斷壩景緻...more>>

2009.09.21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文/
2009.09.14

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

文/

【重生,看見美麗新台灣】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文/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921大地震至今已過了10年,但想必大家都還對中部災區殘破的景象記憶猶新。然而從災區蛻變到重建區,甚至發展到今天的多樣化風貌,在在展現了台灣人堅忍不拔的強韌精神。本書藉由「旅遊」元素,為讀者導覽了艱辛重建路上所經歷的人事物,小編特地挑選其中三地頗具特色的景點,適合民眾在假日走訪,藉由實際的到訪感受與體驗,重新看見台灣重生的美麗新風貌。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石岡水壩(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最下游,豐原往東勢的路上,建於1974年,當初為大甲溪的攔河堰,全長 700多公尺,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發電尾水,是提供台中縣市的主要水源區。水壩在 921地震中毀損、重建,地震後有效蓄水量為 80萬立方公尺,每日可供應大台中地區 220萬人飲用及耕地灌溉、工業用水約 140萬噸,充分發揮大甲溪水資源的經濟效益。災後經過管理中心的規劃及保留原貌,已建設完成「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其中特別保留了嚴重毀損的部分斷壩景觀,讓民眾能親身體驗斷壩景緻;此外,為了生態保育,斷壩旁也設置了魚梯試驗道,維護大甲溪魚類生態,讓石岡壩成為兼具地震遺址與生態保育的國家級景點,目前已正式對外開放免費參觀。

石岡水壩(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費用:無
電話:04-25722511 
地址:台中縣石岡鄉豐勢路 1033號
網址: http://travel.shihkang.gov.tw/05_01_01.htm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藝之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 

園區最早於1991年時核定設立為「九九峰藝術村」,1999年921大地震前尚處於規劃階段,地震後,九九峰一帶嚴重受創,多處嚴重崩塌。文建會再委託專業評估後暫緩執行,另提出「藝之森」構想,移交「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開發與管理,而成今日之藝術園區,定位為運用現地自然資源,調查記錄並保存復育園區動、植物種,提供民眾親近大地、學習自然之機會,並建構生態保育之藝術創作與教育等。
本園區位於九九峰山麓南側,九九峰則位於中潭公路旁,名稱由來據聞因為有99座山峰,峭壁、高峰、蒼松與深谷,天然景緻甚為壯觀,921地震造成群峰宛如刀削,已被列為「921震災自然保留區」,與藝術園區為鄰。九九峰歷經10年時間,原本光禿如刀削的山峰又重新冒出青翠,綠林繁茂,園區工作人員笑稱:「頭髮又長出來了。」前陣子因發生植物遭盜採,目前自然保留區暫不開放,藝術園區則不受影響,照常營運。

藝之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
收費:無
電話:04-23723552(國美館台中)
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健行路152號
網址:http://www.ntmofa.gov.tw/c/c03_1.php?gp=2&id=1746&m1=2&m2=0

重返車籠埔 探幽訪古蹟

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公園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一場台灣近百年來最震撼的芮式規模7.3級大地震,相信身歷其境的人永身難忘,其威力相當於46顆原子彈!時隔10年,許多地區已重建完成,而在921震央所在的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公園裡,仍保留當時地震所留下的景象並加以規劃,如傾斜屋、氣爆點、堰塞湖、紀念碑等,讓民眾藉由身歷其境深切感受地震帶來的影響。當你站在921氣爆點旁,遠眺俯瞰其刀削峭壁,一眼望去便是一處巨大的坑洞,一處處聳立的土黃色岩石和斷崖峭壁,遠方山頭還有殘破倒塌僅剩紅色屋頂的房舍,親眼目睹便不難想像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以及人類的渺小脆弱。

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公園
電話:049 2201789、 049 2721002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長石巷(路牌指示明顯)
網址:http://travel.nantou.gov.tw/14pho_11.asp?Id=129

*文中圖片,由宇林文化提供。
*921地震相關資訊亦可至「921網路博物館」查詢。
*本文摘自《十年921,走過車籠埔.雨過天晴》(賑災基金會)一書,是一書雙封面形式,〈走過車籠埔〉收錄十年來921地震後地震地、復原的新風貌,以旅遊形式,分成六條不同路線,導引讀者利用週休二日重回地震地,一起見證台灣重生的生命力;〈雨過天晴〉部分則是電影書,電影由台灣兩大新銳導演魏德聖、林育賢聯手打造,故事藉由主人翁小晴921地震父母雙亡後,進入認養家庭,經過十年療癒傷痛從心出發的故事。時值921大地震屆滿十週年之際,值得所有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你我一讀,共同記取這令人傷痛的歷史傷痕,並從中滋養出重生的生命力,展現台灣人堅韌的在地精神。

【特別企劃】

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

近日H1N1新流感似乎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校園、軍營和醫院都紛紛爆發群聚感染。然而根據《康健雜誌》最近一期關於「流感防疫大調查」結果顯示,不到一成的民眾完全了解H1N1傳染途徑,其實是經由接觸和飛沫傳染,而非民眾誤以為的飛沫和空氣傳染;此外,預防流感除了多洗手、保持空氣流通外,有流感症狀的人更應該主動戴起口罩,但調查結果卻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得了流感不會去上班上學,可見台灣民眾對流感的認知還有待加強。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為題,和讀者分享「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和「輕鬆施行的保衛措施」兩個子題。前者透過〈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一文,告訴讀者按照目前新流感猖獗程度來看,大家應該正視萬一被傳染了,自己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措施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後者則透過〈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一文與讀者分享,洗手是預防病菌最重要的行為,唯有從生活中斷絕對我們虎視眈眈的病原危險,才能對病原有多一層防護。

有句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對付新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必須前往人潮聚集處時不忘戴起口罩;從公共場所回家與進辦公室、上完廁所後,或是準備進食前後,都不忘先洗洗手,而洗手時使用洗手乳,更要記得多搓揉一分鐘。如此一來,相信就能有效隔絕新流感的傳染,H1N1不上身啦!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張珩(新光醫院副院長)、馮長風(陽明大學急重症研究所副教授)


在過去的認知裡禽流感病毒是不會感染人的,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人及雞隻的禽流感病毒(H5N1)疫情,罹病的18人中有6人死亡的案例之後,才發現此事件的嚴重性,證明禽流感病毒是會感染人的。從2003起至2009年5月9日止,累計全球被禽流感病毒感染之人數僅有423例,但死亡人數卻高達258例,可以說人類對禽流感病毒的入侵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高達61%的死亡率讓世人聞禽流感而色變,這還是經過實驗室證實的個案,未經實驗室證實的個案可能更多。正當大家在慶幸禽流感病毒尚未有直接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的報告之時,禽流感病毒已悄無聲息地與豬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3種病毒基因混合重組變成了另外一種新型的H1N1 A型流感病毒了,這種來勢洶洶的新型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並藉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大規模的流行。從2009年3月墨西哥爆發疫情開始至5月20日為止,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已有40個國家傳出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高達9830例,死亡人數亦達79人(死亡率約為0.8%),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確定病例。...more>>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輕鬆施行的保衛措施】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文/佛德希克.沙德曼(職業醫師、營養專家學者)

我們已經說過,洗手是最重要的行為。但我們仍須深入瞭解如何才能最有效率地擺脫惱人的病菌。首先,洗手動作不能馬虎進行,指縫和指甲四周都要洗乾淨,還要大量用水沖淨。但小心喔,假如洗完手卻沒有擦乾或徹底風乾,洗手的功效可會變得很差喔!事實上,殘留在皮膚表面或指縫間的濕潤度非常有利於微生物繁殖。測試顯示:潮濕雙手傳播病菌的數量遠高於乾燥雙手傳播數量五百倍。
事實上,我們若認為擦乾手只是擦去洗手的水,這樣的想法也是錯誤的。擦手,同時也等於擦去殘留在手上的洗手乳、殘留的污垢以及老舊的皮膚角質。這個動作最大的好處在於減少皮膚上的病菌量,正是我們堅持這個經常被忽視的擦手步驟的理由。根據「歐盟雙手衛生推動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Hand Hygiene)在德國、法國、荷蘭與瑞士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七千七百位公共衛生設施使用者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四的受測者並沒有將手擦乾,這些人心想,反正在臉盆上方把水甩掉就好了,何需大費周章弄乾雙手呢?...more>>

2009.09.14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文/

【輕鬆施行的保衛措施】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文/佛德希克.沙德曼(職業醫師、營養專家學者)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我們已經說過,洗手是最重要的行為。但我們仍須深入瞭解如何才能最有效率地擺脫惱人的病菌。首先,洗手動作不能馬虎進行,指縫和指甲四周都要洗乾淨,還要大量用水沖淨。但小心喔,假如洗完手卻沒有擦乾或徹底風乾,洗手的功效可會變得很差喔!事實上,殘留在皮膚表面或指縫間的濕潤度非常有利於微生物繁殖。測試顯示:潮濕雙手傳播病菌的數量遠高於乾燥雙手傳播數量五百倍。


事實上,我們若認為擦乾手只是擦去洗手的水,這樣的想法也是錯誤的。擦手,同時也等於擦去殘留在手上的洗手乳、殘留的污垢以及老舊的皮膚角質。這個動作最大的好處在於減少皮膚上的病菌量,正是我們堅持這個經常被忽視的擦手步驟的理由。根據「歐盟雙手衛生推動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Hand Hygiene)在德國、法國、荷蘭與瑞士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七千七百位公共衛生設施使用者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四的受測者並沒有將手擦乾,這些人心想,反正在臉盆上方把水甩掉就好了,何需大費周章弄乾雙手呢?其辯駁的理由大多是:沒有時間擦手,也不清楚擦手究竟有何好處。事實上,洗手後擦手與否,與現場所設置的擦手設備或烘手設備的舒適感(尤其是柔軟度、擦淨率與吸水率)息息相關。為了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各項研究正推動進行中。

該使用哪種擦手設備或烘乾設備?

擦手設備的衛生狀況無論如何都必須是無懈可擊,否則將會使洗手的效益大打折扣,甚至讓手上的帶菌狀況比洗手前更糟。具體而言,上班場所的擦手設備必須避免以下幾項:
*避免使用如廚房抹布或浴用毛巾材質的織品當擦手巾,因為這類型的材質會處於濕潤與骯髒狀態,會讓雙手在擦拭時再次沾染到病菌。
*避免使用熱風烘乾設備:因為這類型設備提供病菌理想的濕熱生長環境,當濕答答的雙手放在熱風烘乾設備下吹乾,濕與熱就會一拍而合。

1998年10月《醫院科技設備》(Techniques hospitaliere)這份期刊中,刊登著杜賽爾(Ducel)醫師進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洗手後使用熱風烘乾機的人,其手上的病菌數量高於洗手前的帶菌量,事實上,使用這類型器材者會沾染上前幾位使用者手上的病菌或是空氣中的細菌,因為氣流將細菌帶入烘手機內部,而內部的濕熱環境會讓這些細菌數倍滋長。

該實驗為了更明確描繪這個現象,特別針對手上皮膚(受測單位面積為二十四平方公分)的帶菌量進行計算,實驗對象有兩組,一組人員在洗手後使用擦手機中的纖維材質擦手巾來擦手,這些人在洗手前平均手上的帶菌量為一三七個,洗手後為一一七個,在烘手並用擦手巾擦拭之後僅剩四十七個。而另一組純粹使用熱風烘手機者,其洗手前的帶菌數為一二七個,洗手後為一一○個,而烘完手之後竟高達二○六個!還有一些具說服力的數字顯示,熱氣往往還會導致皮膚過於乾燥脫水呢。

因此,我建議使用捲式纖維材質擦手巾或是單次使用的擦手巾機。該類型的擦手巾機可讓每個使用者都用到乾淨的部分,因為已使用過的區塊將自動捲回機器內部。根據杜賽爾醫生的研究,這個方法將會使洗手後與烘手後的皮膚帶菌數減半。其成效一點也不神秘啊。

紙巾一樣也很衛生,但是得預備一個垃圾桶來收集這些使用過的紙巾。不過,得小心紙巾的費用,因為紙巾的耗費很容易大大超過纖維材質擦手巾的預算。
最後,我們得時時強調洗手的重要性,還有將手擦乾的重要性!我們得意識到這些日常生活中小動作的好處:這些小動作可讓我們的預防細菌傳染成果大大向前邁進。

過猶不及的清潔觀念

既然談到「新」衛生保健觀念,也就意味著某些舊有的措施以及沒有根據的既定觀念有檢討的必要,因為人們會憑藉這些似是而非的舊觀念衍生或「發明」出許多宣稱有功效的產品。

我們先來談談「酒精消毒雙手」的效力。須知酒精一遇上有機物質就會喪失部分效力,因此,光在髒手上塗上酒精消毒是沒用的,酒精只能在乾淨的手上發揮消毒力。相對地,我們得先用清水和肥皂洗手,然後再用具有殺菌效力的手部清潔用品加以消毒,這種以酒精溶液狀態呈現的產品僅能被視為清潔雙手的輔助品,但絕對無法替代洗手這道程序。唯有在某些特定場合,例如牙醫診所,這種消毒溶液癌才相當有用。

一般而言,我們只能消毒乾淨的物品,只能針對乾淨的物品進行殺菌。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屋內清潔。居家打掃時,最常見的錯誤是:人們使用強力消毒劑時,往往會忽略了清潔的重要性。然而,有機物質與灰塵往往是細菌生長的靠山,因此一塊凝結著食物的污漬,若不先將污漬清除,光在上頭使用消毒劑,就算消毒劑威力十足也是無濟於事。簡言之,我們得先確實將屋內反覆刷洗乾淨,才是最簡單卻也最具效力的行為。

至於目前相當流行的抗塵蹣洗衣劑,也無法將衣物表面的髒污充分洗淨,更無法消毒表面污垢。這類型產品僅能當清洗衣物時的輔助品,但無法取代洗衣過程。

許多人常常白費苦心的舉動是:為了增加洗淨效果,自行增加清潔劑的用量。我們得明白,產品外包裝上所標示的用量已是為達最佳洗淨效力加以計算出的理想用量。提高產品用量只會讓地板上殘留清潔劑,在衛生方面發揮不了多大作用。更慘的是,過量使用清潔劑會提高毒性,有刺激呼吸道、引起過敏等症狀的風險。


同時使用多種清潔消毒產品也很危險。清潔消毒廁所時,許多人都自以為是地認為,漂白水再加上氨水成分的清潔劑能讓清潔效力加倍。殊不知,這樣的舉動會引起產品的化學反應,因而產生會毒害呼吸器官的氨氣。

同樣地,將純氨與其他產品一起裝瓶,也會造成刺激肺部的氯胺。還有,若將漂白水加入酸性物質(如去除水垢的產品)當中,將會產生引起咳嗽與呼吸器官不適的二氯物質。

最後我們來看看一個在浴廁常誤用的另類清潔方式:我們在某些餐廳會看到一種自動馬桶刷,每次使用馬桶之後,只要輕壓一個按鍵,馬桶刷就會自轉一圈進行清洗。由於這樣簡單刷了一圈的運作,讓人們誤以為一切都會變得很乾淨。但事實上,整個馬桶刷上卻因為自動清洗的運作累積了許多細菌。相反地,傳統塑膠握把、拋棄式刷頭的馬桶刷才是模範的清潔用具。

*文中圖片,由商周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不生病,從洗手開始》(商周出版)一書,作者佛德希克.沙德曼醫生經常代表各大行業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狂牛病危機,在歐州各媒體發表演講。他認為過度渲染疫情與漠視災害都是無濟於事的,想要對抗新興疾病,就得學習新的衛生觀念,並且改變習慣,學習使用現有的良策來加以對抗。所以他在本書中,旨在告訴讀者哪些是真正有用的衛生措施,而哪些措施用處不大,書中從過敏症開始談到禽流感及SARS等疫情,細數生活中不斷對我們虎視眈眈的病原危險,也詳細提供讀者自我防備的簡單方法。在N1H1新流感愈趨加溫的此刻,閱讀此書將有助於個人多一層保衛防護措施。
2009.09.07

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

文/

【特別企劃】

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

近日H1N1新流感似乎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校園、軍營和醫院都紛紛爆發群聚感染。然而根據《康健雜誌》最近一期關於「流感防疫大調查」結果顯示,不到一成的民眾完全了解H1N1傳染途徑,其實是經由接觸和飛沫傳染,而非民眾誤以為的飛沫和空氣傳染;此外,預防流感除了多洗手、保持空氣流通外,有流感症狀的人更應該主動戴起口罩,但調查結果卻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得了流感不會去上班上學,可見台灣民眾對流感的認知還有待加強。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H1N1流感大作戰 你做好準備了嗎?」為題,和讀者分享「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和「輕鬆施行的保衛措施」兩個子題。前者透過〈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一文,告訴讀者按照目前新流感猖獗程度來看,大家應該正視萬一被傳染了,自己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措施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後者則透過〈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一文與讀者分享,洗手是預防病菌最重要的行為,唯有從生活中斷絕對我們虎視眈眈的病原危險,才能對病原有多一層防護。

有句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對付新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必須前往人潮聚集處時不忘戴起口罩;從公共場所回家與進辦公室、上完廁所後,或是準備進食前後,都不忘先洗洗手,而洗手時使用洗手乳,更要記得多搓揉一分鐘。如此一來,相信就能有效隔絕新流感的傳染,H1N1不上身啦!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張珩(新光醫院副院長)、馮長風(陽明大學急重症研究所副教授)


在過去的認知裡禽流感病毒是不會感染人的,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人及雞隻的禽流感病毒(H5N1)疫情,罹病的18人中有6人死亡的案例之後,才發現此事件的嚴重性,證明禽流感病毒是會感染人的。從2003起至2009年5月9日止,累計全球被禽流感病毒感染之人數僅有423例,但死亡人數卻高達258例,可以說人類對禽流感病毒的入侵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高達61%的死亡率讓世人聞禽流感而色變,這還是經過實驗室證實的個案,未經實驗室證實的個案可能更多。正當大家在慶幸禽流感病毒尚未有直接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的報告之時,禽流感病毒已悄無聲息地與豬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3種病毒基因混合重組變成了另外一種新型的H1N1 A型流感病毒了,這種來勢洶洶的新型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並藉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大規模的流行。從2009年3月墨西哥爆發疫情開始至5月20日為止,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已有40個國家傳出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高達9830例,死亡人數亦達79人(死亡率約為0.8%),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確定病例。...more>>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輕鬆施行的保衛措施】
讓你達到最佳洗淨力

文/佛德希克.沙德曼(職業醫師、營養專家學者)

我們已經說過,洗手是最重要的行為。但我們仍須深入瞭解如何才能最有效率地擺脫惱人的病菌。首先,洗手動作不能馬虎進行,指縫和指甲四周都要洗乾淨,還要大量用水沖淨。但小心喔,假如洗完手卻沒有擦乾或徹底風乾,洗手的功效可會變得很差喔!事實上,殘留在皮膚表面或指縫間的濕潤度非常有利於微生物繁殖。測試顯示:潮濕雙手傳播病菌的數量遠高於乾燥雙手傳播數量五百倍。
事實上,我們若認為擦乾手只是擦去洗手的水,這樣的想法也是錯誤的。擦手,同時也等於擦去殘留在手上的洗手乳、殘留的污垢以及老舊的皮膚角質。這個動作最大的好處在於減少皮膚上的病菌量,正是我們堅持這個經常被忽視的擦手步驟的理由。根據「歐盟雙手衛生推動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Hand Hygiene)在德國、法國、荷蘭與瑞士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七千七百位公共衛生設施使用者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四的受測者並沒有將手擦乾,這些人心想,反正在臉盆上方把水甩掉就好了,何需大費周章弄乾雙手呢?(2009.09.14敬請期待)

2009.09.07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
 

【不可不知的流感知識】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

文/張珩(新光醫院副院長)、馮長風(陽明大學急重症研究所副教授)

個人對新型人流感及禽流感的認知在過去的認知裡禽流感病毒是不會感染人的,但在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人及雞隻的禽流感病毒(H5N1)疫情,罹病的18人中有6人死亡的案例之後,才發現此事件的嚴重性,證明禽流感病毒是會感染人的。從2003起至2009年5月9日止,累計全球被禽流感病毒感染之人數僅有423例,但死亡人數卻高達258例,可以說人類對禽流感病毒的入侵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高達61%的死亡率讓世人聞禽流感而色變,這還是經過實驗室證實的個案,未經實驗室證實的個案可能更多。正當大家在慶幸禽流感病毒尚未有直接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的報告之時,禽流感病毒已悄無聲息地與豬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3種病毒基因混合重組變成了另外一種新型的H1N1 A型流感病毒了,這種來勢洶洶的新型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並藉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大規模的流行。從2009年3月墨西哥爆發疫情開始至5月20日為止,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已有40個國家傳出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高達9830例,死亡人數亦達79人(死亡率約為0.8%),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按照目前的猖獗程度來看,大家應該正視萬一被傳染了,自己該怎麼辦?要做哪些措施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以下先從人傳人的可怕性探討起,再說明個人應該立刻做的相關行動。

注意人傳人的可怕性

在禽類身上的傳染力愈來愈強
截至目前為止,亞洲各國的禽類幾乎都已「淪陷」。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孟加拉,印度、尼泊爾、埃及、蒙古、俄羅斯等國的禽類,都已出現感染H5N1病毒,同時,2005年10月中旬,歐洲的禽類也發現感染了H5N1病毒。台灣迄今雖未發現有高病原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但已有低病原性禽流感H5N2疫情的發生,不過僅止於禽鳥之間而已。由於台灣位處候鳥遷徙飛行的路線上,因此在全亞洲的禽類都「淪陷」 後,禽流感病毒是否會隨著候鳥登陸台灣,值得農業相關單位增加抽查率,嚴加防範。值得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本身雖未有直接的人傳人報告,但它的分身──新型H1N1 A型流感病毒已經在蔓延了,可見這個問題絕對是世界性的重要問題,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個人更不可能倖免。

一旦感染可能造成嚴重的多重器官衰竭
禽流感常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2004年泰國17個病例統計顯示,最常見的有呼吸衰竭(76%)、心臟衰竭(41%)、腎臟衰竭(29%)、肝臟衰竭(18%)及骨髓衰竭(6%)等,有多重器官衰竭之病人,其死亡率可高達71%。還好新型H1N1流感之致病力沒有禽流感那麼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5月20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除了在墨西哥爆發的疫情死亡率稍高(2%, 72/3648)之外,美國的5123個病例只有5例死亡,而加拿大的496病例中亦只有1例死亡。

還沒發燒就有傳染力
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之所以令人擔心,主因即是此兩種病毒皆「難以預防」。人類又對此兩種病毒皆無抗體,一旦感染就會迅速傳播。根據流行病學者的預估若禽流感一旦出現「人傳人」的廣泛模式之後,感染率可能高達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被感染,我們可從H1N1新型流感之快速傳播的人傳人模式就可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尤其目前醫學尚未能快速做出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疫苗廣為施打,因此無法大規模的預防傳播。
H1N1新型流感及禽流感之所以難以預防除了人類皆無此兩種病毒的抗體之外,還有禽流感的傳染力可能出現在發燒之前,因此不像SARS,只要沒有發燒就沒有傳染力,可以用「發燒」來做為隔離病人的標準,預防病毒傳播。
根據現在觀察統計,此兩種流感病毒是在人類出現發燒症狀之前,就帶有感染力,所以屆時可能會導致很多「看不出來」的帶原者「滿街趴趴走」,快速傳播病毒的險象。

應該立刻做的行動

未受到感染時需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一般民眾而言,若非必要儘量少去有養雞、養鴨的地方或有禽鳥棲息的沼澤及湖泊地帶,以期減少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機會。賞鳥人士只宜遠觀,不可碰觸禽鳥,或最好佩戴外科口罩,同時不可觸摸口鼻。除了不接觸禽鳥、不生食雞鴨肉及其蛋類之外,我們強調的還是要勤加洗手,萬一不慎接觸到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更應徹底以肥皂清洗雙手。
至於H1N1新型流感爆發及流行時則應減少去公共場合的機會,尤其要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大型的活動如演唱會及各種造勢活動等最好暫緩參加,若萬不得已一定要去時,最好佩戴外科口罩及縮短逗留的時間,減少與可能已染病的人士接觸的機會。因為受感染的患者在症狀出現前的前1天到出現症狀後7天或以上的時間都可能會感染他人。
同時也鼓勵大家接受施打季節性人流感疫苗,以避免發生禽流感病毒與人流感病毒同時在體內發生基因重組的機會及減少H1N1流感所引起的併發症。其他如多休息、多補充水分、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及適當的運動能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有助於對抗病毒的侵襲。

受到感染或疑似感染時應速請醫師診治
H1N1新型流感的症狀,與一般人類季節性流感相似,即使有經驗的醫師亦難加以區別,何況一般病人?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家人或親友出現流感的症狀時,應即戴上口罩及儘速送醫,讓醫師及早作必要的檢查及處理。口罩的使用方法亦宜正確;先將手洗淨擦乾,再佩戴口罩,並輕壓鼻樑以確實蓋住口鼻。口罩之選擇以一般的拋棄式外科口罩即可,用完後宜放置於需要進行消毒滅菌的袋子內集中處理,切忌隨意亂丟造成二次污染。
特殊族群如65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和兒童等較易產生流感併發症,因此有類似流感的症狀時,更需要多加注意並及時送醫。
有些「緊急徵象」是需要馬上就醫的。如兒童的「緊急徵象」包括︰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皮膚發青、腹瀉和嘔吐、不省人事或不能與人反應、非常煩躁以致於不願讓人抱、類似流感的症狀有改善,然後又復發並帶有發燒和更厲害的咳嗽、帶疹的發燒等。對於成年人,需要馬上就醫的「緊急徵象」包括︰呼吸困難或氣促、胸或腹部疼痛或有壓力、突然頭暈、神智不清、嚴重或持久的嘔吐等。

*文中圖片,由文經社提供。
*本文摘自《大流感:預防流感關鍵10堂課》(文經社)一書,由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博士總策劃,書中邀集十大中西醫學者、防疫專家所共同執筆而成,全書分成10篇,從基礎的認識流行性感冒、如
2009.08.31

抗癌這樣做 絕處又逢生

文/

【特別企劃】

抗癌這樣做 絕處又逢生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平均每13分50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更令人震驚的是,台灣的癌症五年存活率45.3%,遠遜於其他先進國家,如日本的52%。其實,除了西醫手術及抗癌劑治療外,若能再輔以正確的飲食療法及運動,將有助於大大提升癌患的生存率。

有鑑於此,本期《出版情報》的「特別企劃」即以「抗癌這樣做 絕處又逢生」為題,和讀者分享「醫師給的抗癌建議」和「真人真事抗癌故事」兩個子題。前者透過<手術成功不是治療結束,而是治療的開始>一文,期勉在進行癌症治療時,能以手術及抗癌劑加上飲食合併療法,日本濟陽高穗如此施行,治愈率從50%提升到66.3%;後者則透過抗癌辣妹克莉絲<吃妳的疏菜,扭妳的臀>一文,與讀者分享她如何聽從大師及醫生的建議,透過飲食和改變生活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堅強到足以對抗癌症。

多年來,癌症在國人疾病死亡率中一直位居榜首,除了積極接受手術以及抗癌的化學治療外,如果治療中能夠再搭配飲食方式的調整,設法調節人體免疫力,將有助於緩解癌症病情,這時候,多閱讀一些關於防癌飲食及醫師所寫的抗癌相關書籍,相信對病情絕對有益無害。。

手術成功不是治療結束,而是治療的開始

【醫師給的抗癌建議】
手術成功不是治療結束,而是治療的開始

文/濟陽高穗(日本消化道外科名醫)


「手術成功了。壞細胞已經切除掉。恭喜你了。」
癌症手術結束之後,醫師可能會跟患者這麼說吧。畢竟醫師本身鬆了一口氣,患者和家屬也會安心又開心,這麼說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事實上手術結束之後才更要防範粗心大意。
癌症是新陳代謝異常的全身疾病,癌症患者大多都是因為飲食生活而罹患癌症的。所以即使切除了眼前的癌症病灶,只要飲食生活沒有改善,就可能引起轉移或復發。也就是說,即使手術結束了,患者的體質基本上依然是「癌症患者」。...more>>

吃你的疏菜 扭你的臀

【真人實事抗癌故事】
吃你的疏菜 扭你的臀

文/克莉絲.卡爾(演員、成立抗癌辣妹組織)

在百老匯、電影、電視和許多商業廣告裡都有不少演出的克莉絲.卡爾,被稱作「廣告界的茱莉亞.羅伯茲」,前途似錦之際,卻在31歲的情人節被宣告得了癌症,她不敢相信、崩潰大哭、害怕得不得了,但克莉絲並沒有在「定時炸彈」上坐以待斃,而是聽從大師醫生的建議,透過飲食和改變生活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堅強到足以對抗癌症,這些kuso的抗癌妙招都收錄在書中,小編特別摘錄其中三個秘訣,與讀者分享,你將從中看見一個美麗、堅強、性感且自信的抗癌人!
秘訣No.36:把病人這個詞換成過來人
我不是一直都這樣想,事實上,我是一直到最近才敢用「過來人」這個詞。這是一個特別的詞,是了不起、堅強的人所專用。...more>>

頁數13/3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