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 2015.07.13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賴宇凡

    文/Obby(鄉村人商店編輯)
    身為世界上出過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得主,從小就喜歡不停的問「為什麼」的賴宇凡,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套書是「一萬個為什麼」。大量精讀、建構理論的個性,成就了尋找「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觀察事物核心的能力。讓人讀她的作品、聽她演講時感到興味盎然。 在美國居住的賴宇凡,於自己孩子校區擔任五年的翻譯義工後,便進入加州大學拿了學校心理諮商及婚姻家庭診療諮商的雙碩士。此後取得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學金,曾前往中國做心理研究與教授「行為管理」學,課程堂堂爆滿,深受歡迎。 之後她回美國開門診,有天突然發現她診中所有重度憂鬱症病患都是吃全素的,於是她開始記錄病患的飲食,並提供病患飲食上的建議,病患痊癒的速度都開始加速,她因此確定了食物與心理情緒間必然的關係,原來人體內如果不平衡,是不可能有好情緒的。 賴宇凡深度了解生理、心理與食物間的關聯,身為世界上出過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得主,她捨棄主流教育選擇...
  • 2015.07.06

    引領我們走進生活的莊祖宜

    文/HAKU(新經典文化編輯)
    當年她為我們娓娓道出廚藝學校裡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打開了米其林餐廳廚房裡神秘大門、創下全新的飲食書寫文體。我還記得有一陣子許多人的部落格一定分享過她的「五分鐘免揉麵包」「番茄大蒜烤雞腿」,據說做過的都說成功率極高…… 其實約莫一年半前的某一天,我在超市買到了一塊等級極好的牛肉,正愁著怎麼料裡時,翻了手邊幾本食譜後,才發現原來很少有人把這麼基礎的菜式說清楚、講明白。如果沒有可參考的食譜,我通常做菜時還有另一招:上YOUTUBE! 接著我鍵入「煎牛排」關鍵字,在琳瑯滿目的視頻中,篩選掉國外廚藝大師們為求節目效果而不切實際的誇張片段,最後停在她示範煎牛排的樣子:沒有過分裝潢的廚房、燈光與布景,用我再熟悉不過的語言,流暢地道出煎牛排秘訣:鍋子要夠熱、不要一直翻面、夠厚的牛排要足夠的鹽……最後又表演了一招掐指一算自行檢測牛排熟度。那一晚,我很滿足,不只因為牛排煎得大獲好評,同時讓我看到、親自體驗到,原來做...
  • 2015.06.26

    我們永遠都需要的大A

    文/Shawna(三采文化編輯)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大A的?某一段時期,FB上幾乎女性友人的臉書塗鴉牆上,都貼著一篇《單身的原因》,點進去看之後,又忍不住看了《30歲》、《很傷心了以後》……,一字一句就像揭開自己的傷疤一樣,那是誰寫的?怎麼把自己這樣深刻寫了出來? 那個時候,還沒有一大票臉書作家,也沒有動輒出現的金句牆,妳只是這樣靜靜地讀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無法決定要分享哪一篇,因為,裡面都是自己的人生。 那是第一次讀到大A。 然後她出了書,不再是30歲,甚至進入了婚姻、有了孩子,而當年臉書上貼著大A文章的朋友們,一半進入了婚姻、有了孩子;另一半則是繼續淌著血、掛著笑,大口喝酒大聲鬧,只是不再為自己單身的原因辯護,因為也不需要了,這些年不管愛不愛聽,催婚對話早變成SOP,笑罵由人。 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大A。 不管在哪個時空下,忙忙茫茫盲盲的日復一日,內心裡依然有個小女孩,就算妳自己忘了她,大A還是會幫妳把她找出來,細細梳理她的頭臉...
  • 2015.06.19

    吳明益:關於我的小說裡的二戰兩三事

    文/吳明益(作者)
    2003年左右,我開始有了寫作一本長篇小說的念頭,這本長篇小說寫的是陷入某種睡眠情境的「我」,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經驗了父親「三郎」在二次大戰末期,被徵為少年工,到日本高座海軍工廠製造戰鬥機的故事。這故事跟「現實歷史」黏附得太過緊密,以至於有很長的時間我陷入了另一個現實的憂鬱。 我閱讀史料,甚至兩度到日本旅行,去到當年的高座海軍工廠、厚木海軍飛行場。在那個小鎮裡,一路問人才找到「台灣少年工慰靈紀念碑」。但站在碑前時,我很快體認到,那並沒有辦法支持我寫出一本小說。因為我並沒有真正進入那個時間的靈魂內裡,我所體會的,「三郎」十三歲到異地製造戰爭機器的心境,跟我所知道的一隻鴿子的飛行原理,膚淺程度相差無幾。 這個焦慮在兩個意象浮現之後,「現實」那頭的史料爬梳才出現力量。其中一個便是我採用了「觀世音」的觀點來寫作,另一個是食蛇龜「石頭」的故事。透過這兩個「角色」,我終於獲得敘事的「乩身」,得以真正如夢地短暫進入某個...
  • 2015.06.12

    全民熙 亞洲最傑出的幻想小說家

    文/柏青(翻譯、文字工作者)
    說起幻想文學,大部分都會想起《魔戒》《哈利波特》甚至《冰與火》,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所伴隨的都是歐美大師的名字。似乎場面恢宏的史詩篇章、各具特色的魔法師、精靈角色都不可能屬於亞洲。因此,當出版社告訴我韓國有一位西方式奇幻小說大師——全民熙,並把她的作品寄給我時,我對此嗤之以鼻,韓國人怎麼可能寫得好幻想小說?但是讀完她的作品後我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這個韓國人還真寫得非常好。她的作品被譯為中、日、泰、英等各種文字,甚至成為日本最暢銷的韓國小說。 全民熙有很多頭銜,氣質美女作家、亞洲第一奇幻作家、亞洲身價最高的女作家(身價早已超過五億新台幣)、網路遊戲、朝鮮日報科幻文學獎評委,還有,網路遊戲開發者。如果說有一本書能改編成網遊,那是運氣。但如果說從處女作起每一本書都能改編成世界級的網遊,那是真正的本事。世界上這樣的奇幻作家只有一個人——全民熙。 她熱愛旅行,喜歡去不一樣的地方探險;她每天都閱讀一些好書,同...
  • 2015.06.05

    小莊:用漫畫紀錄人生

    文/沈慶瑜(大辣出版編輯)
    廣告導演、漫畫作者、2014年金漫獎得主??這些都是小莊的簡介中固定出現的字眼,然而讓我真正認識到小莊的,是他的《80年代事件簿1》(大辣)。在《80年代事件簿》中,小莊回顧從青春期跨到成年的那段時期,挑出在記憶中揮之不去、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用平實的敘事語氣及簡潔的黑白線條,勾勒出他心目中的80年代樣貌。選擇以個人成長歷程作為創作題材,小莊不僅僅紀錄了關於那個年代的吉光片羽,同時也把自己攤開在讀者面前。《80年代事件簿》不是歷史事件的流水帳,也不是百轉千迴的偉人傳奇,然而這個關於平凡小人物,有溫度、有情緒的故事,卻很容易地滲入心靈引起共鳴,讓我看完之後開始回想過去的自己,闖了哪些禍、為了何事哭與笑、如何揮霍著青春,就像小莊說的「回憶被一把鑰匙打開了」。 《80年代事件簿》裡的小莊,是爸媽寶貝的么兒、哥哥呵護的弟弟。在〈漫畫書〉〈錄影帶〉〈關於老爸的一件小事〉等篇章中,可以看見小莊與父兄之間的互動與情感。除了...
  • 2015.05.29

    追愛有理--超現實社會觀察家 H.H先生

    文/Rosa(三采文化編輯)
    平常於網路創作的H.H先生,這次讓筆下角色「美美」談戀愛了!陪伴她的男朋友,正是先前最愛用言語酸她的「眼鏡男」。很神奇是嗎?作者H.H先生說,戀愛就是這樣,往往在不經意之間,愛就這樣悄悄萌芽了……。 對於戀愛的想法,H.H先生認為任何人都一樣,在每一段感情中,並非永遠只有甜蜜時刻,有時也會受創,就算只有曖昧或是單戀,難免也會遭遇小挫折。但天性樂觀的H.H先生,無論感情的結束是好是壞,都只會記得好的部分,他說:「如果一段戀愛最終結束了,給我最大的影響會是『成長』,而這份成長將會回饋到下一段幸福裡。」因此,他期望自己或是大家,都能不斷的在愛裡學習,進而變成一個更懂愛的人。 在H.H先生的觀察中,發現很多人總喜歡自行評斷外表、長相,或是背景有落差的戀人,嘲諷般的認為他們這一定是「真愛」,但H.H先生無法認同這種觀點,他忍不住想對這些人發出抗議之鳴:難道不能單純因為對方有被愛的價值,兩個人就在一起嗎?所以他藉由第...
  • 2015.05.22

    裸食超級廚娘蔡惠民

    文/盧宜穗(天下文化編輯)
    其實我與惠民並沒有見過面。 從我們一開始合作到現在,甚至只講過一次電話。當然,會這樣的主要原因是惠民人在美國,而身為編輯的我人在台灣,所以我們總是飛鴿傳書,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紙上交流,交織出這本書的樣貌。 在與她的書信往返中,我體會到她是一個多麼極細心、謹慎,且思慮嚴密的人。每回的討論中,不論是書的大綱、子題、標題、書寫的內容,她總是不厭其煩仔細與我推敲確認,力求完美。我想,她最在意的,當然就是能不能呈現出這本書最美好的一面給讀者了。而這樣的性格,當然也反映在她對於飲食的態度上。 由於對飲食安全的在意、對食物與土地的尊重,所以她大力的推廣「裸食」,不過度加工、不過度烹調、只用當令的新鮮食材,以雙手完成一道道精采的料理,是她的最高指導原則。這,也是她細心謹慎個性中的一環。 因此不論是身為讀者或身為編輯,我都是非常佩服她的。 我對她的第一個印象來自她於二○一一年出的第一本書《裸食:好食 好日 好味道》(三...
  • 2015.05.15

    甘耀明啟動小說模式 不只是唬爛而已

    文/林美蘭(甘耀明夫人)
    當啟動小說模式,甘耀明便移動兩個世界之間。現實是真的,小說也是真實的。 他總是陪著帕吉魯和古阿霞一起山山水水的來來去去,隨著他們的遭遇在他們森林裡浪漫悠哉或血脈賁張。我不太確定他會不會想念現實中的滂沱大雨或是風和日麗,我知道他在跑步的時候,忘不了帕吉魯和古阿霞,會擔心他們如何脫逃森林;喝咖啡的時候,他會說:「你知道帕吉魯去哪裡了嗎???」 不騙人的,當他?動小說模式,我都懷疑現實世界他真的有帕吉魯和古阿霞這兩位朋友。在「殺鬼」時期也是,他甚至為了帕掉下了悲傷的眼淚。 對啊,這些故事說出來大家一定不相信那是真的,不過是小說家的唬爛。我知道的是,甘耀明寫小說也不是空穴來風的真唬爛,他感受風的可能性,風帶出的氣味、溫度或是風來自的方向,風是一種暗示,他說,風裡有人風裡有故事,他要把故事找出來。 在進入帕吉魯和古阿霞的世界前(他真的佷想認識他們,他說:「我在花蓮我在山上我在森林感覺被他們注視過...
  • 2015.05.08

    只想寫「我們的故事」—— 雪倫

    文/陳思帆(商周出版編輯)
    完成第一部以上班族女性為主角的小說《那些愛,和那些寂寞的事》時,雪倫正是處於過了二十五歲,年齡逼近三字頭的時期。據她說,那是在某次和朋友閒聊談話間,友人提到「妳啊,能不能寫點我們這個年紀看的小說?」使她決定為生活中所有既是女孩又是女人的女子們,創作「我們這個年紀」的故事。 於是,三十代女性、勤奮敬業的工作者、追韓劇、熱愛美食、小酌、運動、姊妹淘聚會??和雪倫合作的這些年,無論是她書寫的故事,乃至於她本人,都與上述詞彙有著極深切的關聯。 她的小說,看不到風花雪月的情節,而是忠實地描繪著現實人生裡,面對各種情感時可能遭遇的糾結。透過角色對話和故事發展,雪倫更每每寫出打進閱讀者內心,令人忍不住想拿起螢光筆畫重點的絕妙字句。或戳中淚點、或戳中笑點,我們總在又哭又笑間,就這麼讀完一個又一個她所寫的故事,彷彿自己也隨著經歷了主角們一段又一段的人生。讀著她的故事,我們才發現自己是如此愛笑,也如此愛哭。 而不知不覺間,...
頁數25/6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