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新書精選
-
2018.08.27廚師劇場‧北方菜:大廚說菜,咀嚼北方飲食文化的轉變
文/好戲開鑼!聽大廚說菜──一道菜、一張餅,咀嚼北方菜的樸實味提到北方菜,無不想到那冒著白煙、正剛出爐的大饅頭、以及現烙蔥油餅,一口咬下,滿口麵香,配著幾盤北方熱炒:它似密、京醬肉絲、合菜戴帽……鹹甜滋味交融,十分對味。在品嘗這些菜餚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能更深入地去瞭解每一道菜的故事呢?《廚師劇場》由中餐專業廚師領銜主演,與各位分享一道道佳餚的精采典故,深入淺出地以有趣角度,說古道今,告訴你「好吃到連舌頭都吞下肚的菜」、「慈禧太后念念不忘的平民小吃」、「老北京道地的炸醬吃法」……讓大家不僅吃得巧,還能吃出門道、吃到樂趣。聽完大廚說菜後,不妨自己動手實作!每道菜餚均有詳細分量與做法,並解說北方食材的特性,教大家選對食材與正確的處理方式,輕鬆做出美味北方菜。文/四塊玉文創編輯部 吳嘉芬... -
2018.08.27眾神與野獸
文/孤獨者的雙人舞陳牧宏《眾神與野獸》的最後章節「花神祭」,是在和作者來來回回的編輯過程時加進去的。我猜詩人正在進行著另一個主題書寫的計畫,但不知道為什麼改變心意,向我展示了這系列,我很喜歡,當然希望可以加進來。有了這批花朵的加入,神與獸的雙人舞就有了舞台。這當然不是碧娜鮑許的《康乃馨》,舞台上各種年齡男男女女傾訴著生命,任憑四季流轉。「花神祭」的底色是向日葵、是麗菊,菊的意象佈滿全書,有肉體的指涉,也有精神的象徵,還來就菊花,不會是只有單一想像的。那天早上睡醒,看到messanger上傳來的訊息。這一兩年到處遊歷的陳牧宏(到底怎麼這麼多假期)從北海道傳來一首詩,〈大花獨活——記稚內日出,兼記辛波絲卡凌晨四時〉:微微鼓起緩緩脹大的意志和潛意識床上,沙發上,凱達格蘭道上。更多的人願意涉入廢核廢死,婚姻平權,居住正義也更多的人願意射入噴泉,池塘,游泳池,馬克杯齒隙,嘴巴,眼瞳。遊行的時候,抗議的時候瞻之前忽焉後他們喜... -
2018.08.13氣味情緒:解開情緒壓力的香氛密碼
文/你相信嗎?氣味比你想得還要神奇,喜歡或者討厭著某個香氣,就反應著你是什麼樣的人,而這更與你的人生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這本書的一篇篇關於氣味的故事,皆來自芳療師同時也是氣息智能師的作者陳美菁的親身經歷,細讀其中內容會發現,這些情節一點都不陌生,肯定曾經發生在你我身邊。因前男友回頭而猶豫的女孩、外遇的中年男子、在父母壓力下成長的孩子……是如此能夠讓人產生共鳴,並且進一步省思自身的狀況。更深一步品味這些故事,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一直以來我都排斥著某些香味,也總說不上為什麼。直到見到本書中,描寫香氣和對應的事物時,才恍然大悟,纏繞自己一生的困擾,竟然與香氣有這麼深的關聯,甚至書中就已經給了答案,讓我重新面對自己早該好好面對的問題。這是一本充滿香氣且溫暖的書。期待每個閱讀這本書的人,都能夠發現香氣與自身經歷連結的秘密,並能感受這一股美好的溫暖,讓心越來越柔軟。文/四塊玉文創編輯部... -
2018.08.06可喜可賀的臨終
文/可喜可賀、光明的面對臨終接到方智出版社的邀請寫推薦序,我們醫院的祕書因為書名《可喜可賀的臨終》感到疑惑,遲疑的把電子郵件轉給我。在我看了書的內容後,便很高興的答應為這本書寫推薦序。小笠原醫師的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多年來從事居家安寧療護的心路歷程。小笠原醫師並不是在鼓吹居家安寧療護就能可喜可賀的面對臨終,而是他有許多末期病人可以因為最後在家的生活,讓他們與家人有更多值得喜賀的經驗、體驗與記憶。馬偕紀念醫院自一九九二年起開始提供居家安寧療護,二十六年來,有著許多和小笠原醫師雷同的感動。臨終的任務,是需要善別與善終的,而善別與善終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目標,不可能單獨存在,但對於即將離世的人而言,善終則是最後的目標。二○一六年起,馬偕醫學研究部靈性與生死學研究組獲得政府科技部補助,進行「逝者善終與生者善別醫事人員知能提升計畫」,其中一部分的研究,我們訪談了十二位癌症末期且生命有限的病人,讓他們談談什麼是他們心中的善終。根據... -
2018.07.30心靈過敏:你的痛我懂,讓我們不再孤單地活著
文/你的心過敏了嗎?在這個手機不離身、通訊軟體隨時暢通的時代,一天24小時似乎轉瞬即逝,伴隨的可能是與愛人、朋友之間關係的束縛,或工作上無法停止的忙碌與焦慮、與家人溝通上的誤解……然而,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當你開始對生活感到疲憊,面對壓力時心理逐漸變得敏感,產生憂鬱、不安、躁鬱等負面情緒,也許你的心靈已經「過敏」,需要找個出口。第一次讀紀雲深的文字,便能感覺到平靜。書中記錄了雲深這十年來擔任伽藍菩薩譯者的過程與心得,他陪伴許多人走過生死、度過痛苦,也因為理解愛,所以懂得祝福與放下。他彷彿化身為說書人,分享諮商個案的故事,讓你明白世界上有些人也曾經歷你的憂傷;他也像是與你無話不談的心理醫師,同理你內心深處的黑暗,帶領你學習天然情緒療法,學會靜心沉思,走向光亮。很難想像這樣的沉穩與溫暖來自一位不到三十歲的男孩,正因為他曾身處黑暗,才懂得世間的苦痛與美好,對於生命中遇見的人不吝給予祝福,也盼望所學所寫能夠撫慰讀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