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新書精選
-
2017.09.15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文/浪漫卻又理智的自然書寫有多久沒站在一棵大樹旁看著它迎風搖曳、歡聲歌唱了呢?《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是一本我非常喜愛的好書,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是位美國南方大學的同行,他以一年的時間,在田納西州塞瓦尼鎮(Sewanee, Tennessee)一塊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觀察,追蹤大自然的四季變化,《森林祕境》就像是這片小森林的週記。他透過生動的筆觸,把森林的面貌以及林中生物的情態,描寫得活靈活現。哈思克以曼荼羅為符號,來比喻那片森林裡,幻化無常而又繽紛美妙的生命!《森林祕境》已非一般的科普寫作,而是一本優異的紀實文學作品,是一位博物學家用極為優美的文筆,為一片森林寫出充滿詩意的感人篇章。他除了以一位科學家的身分來分析這片森林的一景一物,也以哲學家和藝術家的情懷感... -
2017.09.15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溫和堅定的父母力,90個守則,引導孩子放眼未來、邁向獨立
文/擔任編輯工作這麼多年,一直相信遇上什麼書,不僅是當下的緣分,且冥冥之中呼應自己的現況。《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這本書是輾轉來到我的手上,巧妙的因緣讓我開心極了!家中正有升上小六的青少年男孩,心想:媽媽太需要這本書了!編這本書時,白天在文字中看簡和琳兩位作者以大量家庭實例和溫和、貼近人心的觀點描述青少年的種種;夜晚回家後,對應家中青少年男孩時而起伏的情緒,時而疑惑的探問,真正感受到兩位作者對青春期孩子有深刻的了解。比方說,書裡提到,「你的感覺告訴你,孩子變成青少年了!」這句話深有同感,成長的腳步如此之快,不久前還黏在身邊的孩子,好似一瞬間就不太一樣了。有什麼不同呢?或許無法說得具體,但孩子想的、談的話題就是隱隱有些改變。作者說:「青少年正踏上『個體化』的旅程!」他們開始以新的眼光看待周邊的人事物,開始對自己和世界充滿好奇。這時,父母該做什麼呢?作者說:「青少年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控制!」看似短短一句話,... -
2017.09.11我真的不是潑冷水!:不要讓創業套牢了你的青春
文/在閱讀這本書前,我以為它是一本教年輕人如何創業、激勵年輕人勇敢創業的書籍。看了內文後,才知道書名叫作《我真的不是潑冷水》是有原因的,因為書中內文皆為作者對有心創業的年輕人提出的建議與當頭棒喝。我以前一直覺得年輕人選擇創業就等於勇敢追尋夢想,但作者透過在職場多年的豐富經驗,告訴年輕人創業的風險與現實。他主張創業不是不好,但太多人沒準備好就上場,往往失敗收場。此書運用清楚易懂的插圖解說創業的相關知識,並列舉大量的商業案例,例如品客洋芋片這麼大的品牌為何剛推出時曾經無法打入市場?保養品品牌SK-II如何透過商品代言人刺激消費者購買?這些經典案例都非常有趣,值得作為創業的參考。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把〈虯髯客傳〉中的人物李世民、李靖、紅拂女、虯髯客比喻成現今不同的商場角色,非常精彩!作者杜紫宸老師以有趣、淺顯易懂的方式寫出這本《我真的不是潑冷水》,我認為不論有沒有要創業,都適合閱讀此書。文/捷徑文化執行編輯 姜怡... -
2017.09.11與貓的好味時光:第一本貓與貓奴的鮮食共享料理,從做點心開始,享受你與貓的約會
文/做鮮食寵愛你的毛小孩 文/歐陽銘文 獸醫師 記得蛋捲爸爸第一次就診坐在候診區的樣子,診療後說明了蛋捲目前的狀況及治療方向。蛋捲爸很是煩惱蛋捲,因為疼痛而食慾不佳體重直線下降,目前在貓咪臨床上最怕的就是食欲降低後繼發代謝性疾病,嚴重的病程可是會致命。 當然透過蛋捲爸精心調理軟式鮮食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後,蛋捲的體重先是持平然後回升,甚至達到可以手術的理想狀態。目前蛋捲爸爸其實要煩惱的是蛋捲可能會因為食物太好吃而日漸增加的體重。 現代的家貓多數面臨一個攝水量不足的問題,長期攝水量不足的情況會接著影響腎臟泌尿道狀態接著提高罹病的可能性。透過書中的計算方法可以簡單地算出家裡貓咪所需的每日喝水量,計算後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光靠貓咪去舔個兩三口水,怎麼可能夠呢?所以各式各樣的讓貓咪喝水的方法及商品不斷出爐,但你會發現,貓咪多數是三分鐘熱度,剛開始還好奇的多喝幾口,後來只在辛苦從國外網購回來的噴泉前面發呆。 鮮食這時候就是我們貓咪... -
2017.09.04映初圖書館
文/你最終會回到這裡,照映最初的模樣 歡迎來到映初圖書館,翻開這本書,你就進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仿若和主人公一樣去探險,寄出一封時間膠囊邀請函,邀請老照片上的人揭開這座百年圖書館不為人知的祕密。 一九七八年的老照片,十個人,以不同的身世、故事,殷殷以切這場在映初的相會。信任、背叛、愛情、思念、悔恨、打擊、糾結……經由生命的反覆連結,抽絲剝繭的謎底慢慢揭露,那些曾經遇到的人和事,在境遇裡面竟然開出了不同顏色的花海,所有的誤解和原諒,在死亡和冗長的時間面前不值一提。但凡是誰,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這些記憶都會伴隨他們永續地留存,直到生命終結,或被記錄,或被遺忘。像只有暗到深處才會對如皎月的家鄉產生這種深深的眷戀,這跨越三代的十個人,對映初圖書館的情感,就像對自己本身的樣子有了最初的念想,他們離開那裡,又回到那裡,似是人生中畫了一個對等的圓,回到各自原來的命運線上,當活下來的人回到映初,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故事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