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新書精選
-
2017.07.07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文/換一套對孩子有用的教養方式吧!文/大好書屋編輯 陳家珍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被教養長大的呢?在我成長的那一代,教養方式不是放任就是獎懲。打耳光、打手背、罰抬椅子,處罰方式應有盡有,我幾乎都經歷過。師長的教育觀念是做錯了要懲罰,懲罰是為了讓孩子害怕,不敢再犯錯。但結果我有改進嗎?完全沒有。因為沒有人教導我該如何改善問題。所以當我看到《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這本書時,真的覺得很驚奇。「正向教養」認為「犯錯」是孩子個體化的一環,孩子能在自己覺得安全的環境,找出定位並測試能力。另外,「正向教養工具」卻有利於父母引導孩子學習能力,不害怕挑戰,感受到自信、歸屬感與自我價值。它不再只是讓孩子害怕結果,卻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一步步引導孩子往對的方向前進,親子之間也不會陷入拉距戰。看完書後我總是在想,如果父母、師長都能這樣教導孩子,孩子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自信的大人,並且能對社會有許多貢獻。... -
2017.07.07有你,真好
文/獻給最真誠的你~河&我的連結創作這本是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發生的。我記得在2014年初順利送走摯愛的父親後不久,我彷彿像一條繃得過緊的弦突然斷了似地,不久就陷入藍色的憂鬱裡,也在那時才深切體悟父親一生給我的愛和影響力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那是我第一次對生命和死亡感到強烈的困惑,想著父親到底去那兒了?生命又是為何而來?也經常回想起童年父親對我的呵護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小在台北市民生東路?公圳旁長大的我,河對我而言有著深刻的記憶,每當颱風來襲?公圳必氾濫成災,眼看著上游的牲畜、樹木枝葉、家具像錄影帶似的漂流過去,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另外,一年夏天年幼的我跟母親在市場不慎走散,蹲在好心的雜貨店老闆的店家門口,哭得像一隻落水的小貓,直到接近黃昏才看見一雙熟悉細長的雙腳,接著看見父親一雙曬得黝黑的雙手輕輕地把我抱起,我緊緊地靠在父親肩膀上不斷地啜泣一邊偷瞄跟在後頭的祖母,她雙手拿著打撈水溝的長柄鐵勺(應該是去過河邊打撈我吧)心... -
2017.06.30紐約早餐女王Sarabeth,s甜蜜晨光美味全書:130+道活力早餐.豐盛早午餐.暖心甜點完美提案
文/我向來喜歡早餐。在我年幼時,這是我一天中最愛的一餐。事實上,蛋和法國土司常是母親沒時間為我們製作傳統晚餐時的簡便料理。我對早餐的愛與年俱增,而我的早餐菜色也一直是Sarabeth’s餐廳的立足重心。1981年,我和丈夫比爾在紐約市的阿姆斯特丹大道(Amsterdam Avenue)開設了第一間小店,打算利用這個地方生產和販售果醬,包括我的家傳柳橙杏桃果醬。我們也把廚房變成小烘焙坊,製作並提供可搭配手工果醬食用的糕點、麵包和瑪芬。而決定在店裡提供早餐彷彿才是昨天的事,我們的事業以此為起點蓬勃開展。這些年來,許多人從各地遠道而來,在Sarabeth’s餐廳享用早餐。只要想到我已在漫長歲月中滿足了廣大的顧客,便感到無比欣慰快樂。透過本書,我希望能繼續為其他人在早餐桌上帶來愉悅享受,藉由多采多姿的食譜創造與眾不同的週間與週末早餐。你可在書中找到Sarabeth’s餐廳的招牌菜色以及其他美味驚喜。我也收錄了許多原本只是... -
2017.06.30勾癮:創造品牌幻想,從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解構行銷創意,觸發消費渴望
文/這本書的主題是品牌塑造,作者從心理學和腦科學的角度切入,剖析消費者微妙的心理和腦活動如何無意識地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決策,進而決定一個品牌的成與敗。和市面上常見的論調不同,作者向時尚界取經,強調「品牌幻想」的觀念:不需要刻意去強調品牌屬性或特色,不見得要用賺人熱淚或讓人狂笑的廣告宣傳,而是改用格調、氛圍、情緒、外觀、身分認同來「勾引」消費者對你的品牌「上癮」。當今的消費潮流和過去已然不同,過去的傳統行銷思維必須與時俱進;如果能夠在行銷流程的前端,就懂得利用人類對腦科學和心理的理解,一定能夠激發更棒、更有效率的品牌行銷策略。撰文∕寶鼎出版主編Mina... -
2017.06.30食療聖經:【最新科學實證】用全食物蔬食逆轉15大致死疾病
文/讀透全球營養學研究,解剖「擇食科學」的絕世健康好書從第一眼看見原文書名「How not to Die」的氣魄,我們知道,新世紀的救命飲食書,終於問世;它具體分析如何不死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15大致死疾病,更是所有讀者的福音。作者葛雷格醫師長期關注第一手營養學知識,經營「食物真相」網站,免費提供全球最新營養資訊與影片。他的出發點只有一個:自己的健康自己救。不要只相信醫師,讓科學證據來說話。他長期觀察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發現:唯有透徹地了解食物裡營養素的生化特性,交叉靈活運用,才能夠對治所有疾病與狀況,真正發揮食療的力量,更能夠避免誤用。而這,才是健康之道不變的定律。是毒是藥,關鍵在你是否了解療效背後的科學原理。有了客觀依據在手,如何在天花亂墜的飲食建議中提取有用的資訊、或者判斷真偽,就不是問題了。本書是你最佳的飲食顧問,也是保命防病必備的聖經。文/漫遊者編輯... -
2017.06.23嘛呢石,靜靜地敲
文/萬瑪才旦因為台灣的文學,因為台灣的電影,和台灣有了許多的不解之緣。在台灣出版小說集,卻是第一次。 這部小說集裡的十篇小說都是寫藏地的人,藏地的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老病死,雖然虛構,卻來自真實的感受。說起藏地,對於許多人而言可能有一種陌生神祕的感覺,但對於一個生長在那裡的人而言,那裡的一切都是自然親切的。我在那裡自然地生長,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寫作,自然地拍電影。我希望這部小說集也能讓你自然地感受到那裡的人,感受到那裡的人的生存方式。最後,還是請讀者朋友們進入我的小說世界吧,如果你之前只看過我的電影,我相信我的小說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
2017.06.16火星時代:人類拓殖太空的挑戰與前景
文/我從小就很喜歡開拓者的故事,例如老電影《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或是歐洲探險家為了尋找未知的大陸,踏上漫長而危險的航海之旅,這一類的故事深深刺激著我的想像力。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時,我15歲時。我和全世界幾億名觀眾一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目睹尼爾和巴茲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對於人類能夠達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我深受感動。在那次轉播中,控制中心也轉播了尼克森總統打給太空人的電話。他說:「由於你們的成就,天界也成了人界的一部分。」就此開啟了全新的疆界。那之後過了26年,我正在製作電影《阿波羅13》(Apollo 13)。這些現代探險家為了探索人類潛力的極限而冒上生命危險,因此,我很榮幸能講述他們的個人故事。訪問阿波羅13號的初代太空人與相關人員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每次訪談都指向同一個結論:我們已經做了這麼多,更應該繼續下去。巴茲?艾德林(Buzz Aldrin)非常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