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
2017.06.19每一場雨,都會讓這個世界產生一段愛情故事
文/s編輯部這樣想,下雨天是不是讓你不討厭一點了?雖然一點科學根據都沒有,但是的確有許多愛情小說都會在下雨天安排轉折的橋段,尤其是春天飄逸的綿綿細雨,彷彿一首美麗小詩,滋潤在每個少男少女的心中,可能從共同稱一把小傘開始,又或者是突然傾盆大雨的邂逅,當然大部分的時候雨天始終讓人失落,但在看不見的角落或許又充滿希望,一株小草正在萌芽。 他的心,一直下著雨,他等待,放晴的時刻。 施韋格先生覺得這一生,就是必須待在巴黎。但這個城市,讓他感到孤單極了。他常在晚間漫無目的搭乘地鐵,只因下了班的人們卸下防備,地鐵變得溫暖了。他也熱愛夏提耶餐廳的旋轉門,進門的瞬間,感覺自己身在世界的中心。他還辦了支手機,幻想從巴黎打給初戀情人,但他的手機卻只用來撥給氣象台。他孤獨、害羞,渴望與人互動,卻總是開不了口。可是在這一天,他發現自己似乎戀愛了,而那個女孩竟然離他這麼近……《2018760175317》作者菲利普.德朗被譽為「法國的村... -
2017.06.05美國優先,難道地球最後?全球暖化(火氣)的一人降溫計畫
文/s編輯部美國總統川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拒絕抑制全球暖化,刻意選取有利的數據為此決定做解釋。全球暖化的問題是越來越靠近,你知道一個人也是可以幫助北極熊的嗎?除了關燈省電、多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以外,各種有趣的人為了減碳而發展的新形態生活方式,降低各種物慾以後反而幸福指數破表的美好新生活! 隨著地球的溫度增加,會帶來什麼影響呢?例如傳染病的疫情加重,還記得前幾年台南登革熱?抑制不了的疫情病例破紀錄達2萬2千例;持續的高溫也會造成心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病風險提升,增加猝死的情況;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的研究指出,當氣溫超過三十度時,全台腎臟疾病就醫率,比25度時多出45%;熱相關疾病如中暑、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就醫狀況加劇,尤其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許多老人還留在農村種田,經常傳出天氣太熱暈倒在田中央而熱衰竭過世。天氣傷身,更何況是地球。 用溫柔的心對待世界,世界也會溫柔待你! 《202328... -
2017.05.29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最猛烈又最純潔的靈魂
文/s編輯部屈原選擇不與世浮沉的決心,在小人君臣讒言下仍挺直一身傲骨令世人懷念。比照身處現代的我們,若是與社會不同,便容易招致許多冷嘲熱諷的人。但這樣一個與現實格格不入的角色,卻往往更能折射出現代社會的種種不公不義,與個人理想的失落。在這些小說角色中,我們看盡現代人喧譁激情;以他人的身影,似也見到自我存在的無奈。 如果我們明白卡夫卡要說什麼,《蛻變》再具體寫實不過,一點也不怪誕了。 最無法適應社會的應該就是卡夫卡所寫的《2028820021928》,主角葛雷高爾某天昏昏然地醒來,卻發現自己變成一隻「蟲」。他想:「唉,我的工作真是繁忙啊,天天出差!出去談生意麻煩多多,整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好了,現在這些我統統都不用再理會了!」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半人半蟲之間的疑惑與掙扎,葛雷高爾終於明白,這一切都不是暫時的。他也被像蟲一般地對待,並且厭棄他。最終,當他明白大家的厭棄後,葛雷高爾懷著奇特的體諒,自願離開了人的世界。... -
2017.05.22大人的橋樑書,獻給初入職場的你,開始編寫自己人生的書
文/s編輯部邦喬飛驚喜現身美國大學生的畢業典禮,舞台上說:「今天代表你們人生中一個篇章結束,另一個新篇章開始。享受其中,你們是編寫這本書的人。」美國的大學畢業典禮經常會邀請政治、商業、科技、文化領域的佼佼者,給即將離校的畢業生們提供進入社會前的囑托。小編精選10本既談人生也談工作態度的大書,讓你進入職場不徬徨。 不必走跌撞的人生路,哈佛名師說出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2011770902843》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也見不到學生七嘴八舌爭相發言的情景,只有任課教授對台下這群菁英學生,說一段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15位名師最溫暖動人的分享,讓剛進入職場的你不必走過跌撞的人生路,也能領受的智者風景,而這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成為你一生中面臨困難抉擇時的重要指引。 對於人生不知該如何選擇的你,讓你鼓起勇氣跨出第一步 《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 -
2017.05.15走進來吧,像命中註定一般
文/s編輯部你是不是也曾走進一個場所,覺得這塊地方似乎有自己的生命?這裡的店家不一樣,可以回到過去或是典當回憶,與推門走進去的人展開一場生命旅行,無法預知更隱約有一種推理般的神秘感,處處產生驚喜。但是讀完後比起驚奇,更多是如流水般的沉靜感,靜靜地撫平對生命突出的刺與執著,以療癒親切的故事讓讀者重新找回生命的價值。 一間能回到過去的咖啡店 《在咖啡冷掉之前【電影書腰版】》故事的主軸很簡單:一杯咖啡就可以達成時光旅行。只是咖啡店有一大堆的限制,也不能改變過去,那我們到底還回到過去做什麼呢?當我們懊悔於過去所做的事情,其實也有許多美好的細節藏在裡面。真正的自由,其實不在於形體,而在「我能不能接受過去的一切,都是真實的自己?」,如此一來,才能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才能痛快的愛人,認真地和世界接軌。真實的面對自己,也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禮物。 一間只能典當回憶的當鋪 《在咖啡冷掉之前【電影書腰版】》這家當鋪不能... -
2017.05.08向前走吧!女孩們,沒有人能從傷痛逃出去,只有愛可以
文/S編輯部人生的傷痛無法重來,只是隨著時間常伴我們左右,有時候走得近,有時候又可以走得比較遠,生命在擺盪之間從來無法完全脫離,即使擁有巨大的智慧也不一定能得到生命的答案。曾有人問愛因斯坦覺得自己聰明嗎?愛因斯坦說:「並不是我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較久。」允許自己偶爾鑽牛角尖,然後又能和朋友互相取笑對方的執著,即使走走停停也要持續前進。 曾經受到創傷的她們還能不能再迎接新生活?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這是一部韓國得到布克獎的作品,《素食者》中英惠因為小時候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長大以後仍帶著掙扎活在噩夢邊緣,是否能與姊姊踏上自我救贖的新旅程? 2016電影上映並獲得最佳女主角的電影原著小說《房間(不存在的房間電影書封版)》,從真實社會犯罪事件改編,女主... -
2017.05.01把書本搬到草地上,來野餐與朋友分享書裡的故事最開心
文/編輯部野餐看什麼書好?帶著毛孩子有什麼新鮮的故事?那還有你知道各個國家的人都怎麼野餐嗎?迪士尼裡面的主角也都愛野餐,小熊維尼為什麼每次都期待不已?野餐就是簡簡單單的快樂,一口飯糰、一杯茶,再搭上一本書裡的小故事,就可以讓你的野餐時光更加有滋味。 微野餐的文青午後時光 溫暖的陽光搭配微風徐徐,以及青草的香味,野餐的時候小編認為很適合來一本有點味道的書,宇文正新書《微鹽年代‧微糖年代(中西兩翻雙書封設計)》將人生的味覺記憶記錄在每一篇短短的故事裏。微鹽,說的是一種遺憾;微糖,說的是一種甜蜜,各自搭配十二道料理,讓你口心皆甜又真誠流浪,今天的心情,你想讀微鹽?還是微糖?旅行類的書籍也很適合在這樣輕鬆愜意的午後時光,村上春樹今年1月出版的旅行散文《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光看書封上村上大叔在旅館陽台翹著腳閱讀的樣子,就已經覺得這樣的書擺在草地上毫無違和感,似乎可以跟著村上春樹的文字一起去看「沒什麼」的寮國,然... -
2017.04.24別人有的是學問你有的是想像力,從愛因斯坦看見科學的浪漫
文/編輯部「到底相對論是什麼?」即使念得是文組,但是也會對相對論感到好奇。大學的時候曾經不斷纏著念物理系的朋友跟我解釋相對論,在那個MSN仍盛行的年代,朋友以特有的手寫板功能畫圖加上文字,在電腦的另一方手腳並用地對一個文組笨蛋解釋相對論,我還記得當時想得腦袋發疼,但是我的思考似乎跟著愛因斯坦可以漫步宇宙之上... 其實,科學也可以很浪漫。 「如果一個人能夠跑得跟光一樣快,會看到甚麼樣子的世界?」愛因斯坦畢業以後先擔任專利員工作,總是喜歡在早上就把所有的工作做完,這樣下午他就可以盡情思考令他著迷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就是其中一個會讓愛因斯坦停頓思考的想法,在國家地理頻道即將播映的《世紀天才》劇集中,年輕的愛因斯坦與女性友人瑪莉騎腳特車兜風,他想要向女性友人解釋他在思考的問題,於是他假裝自己是光,要瑪莉努力跟上他,兩小無猜地開始腳踏車追逐戰,停下來以後愛因斯坦問當他們兩個速度一樣快的時候她看到了什麼?是靜止的時間。... -
2017.04.17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黑洞,在那裏卻有最深沉的愛與寬容
文/編輯部在台灣家庭中仍深受傳統價值觀影響,「角色」身分與「人」的本質時常有所矛盾衝突,不斷重複上演家人之間不可理喻的互相傷害。《日常對話》紀錄片導演黃惠偵與母親的關係始終弩張劍拔,讓她決定重新面對內心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親密的人,跟她講話那麼困難?」。又漸漸發現,原來家人間的愛,早已細膩地流暢在對話之中。 這不是妳的錯,也不是我的錯。 在紀錄片裡導演從日常中反覆與母親的詰問、對話、沉默,將近20年的畫面與關係角力,不只是導演和同志媽媽之間的日常家庭秘密,更是一個女兒長期以來殷切想與母親對話的心,最後導演也對母親道出自己最深沉的秘密與傷痛,這不只是一部紀錄片,更帶出導演與母親面對過往的勇氣,一起超越家庭所曾有過的所有傷痛。 家人,永遠是創作者最難的題目。 作家平路用最長的寫作準備在她的最新著作《袒露的心》中,親自揭露身世之謎,這是她多年說不出口的祕密:身為家裡唯一的小孩,「為什麼母親不愛我... -
2017.04.03我出去一下
文/編輯部在電影裡,主角只是低調地跟朋友說了一句「我出去一下」,就獨自踏上聖雅各古道的朝聖之旅。人生或許遇到低潮、困難的時候,總是會有出走的念頭,在時間的缺口裡,給自己流放的空白,放逐的盡頭總有回家的路。但曾幾何時,「流浪」被包裝成過度浪漫的人生夢想,而失去其為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 《2017850086816》堪稱流浪旅人最經典的代表作品,改編自真實人物的小說,主角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學優等生,把自己的存款全捐出去,燒光所有的現金、遺棄代步的汽車,以搭便車加上走路的方式,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雖然在自我野放的體驗後計畫重新回歸社會,最後卻誤食有毒植物而身亡。他不只是一本流浪的書,它觸及到人類彼此的了解和成長的苦痛,但是更多的時候,它觸及到人類更內在的神祕呼喚和生命的躍動。 《遠離非洲》則是女性中的流浪代表,作者凱倫出生在丹麥的貴族世家。她愛上了堂哥,但這段得不到回應的愛,讓她決定遠離家園,與堂哥的攣生兄弟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