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6.12.18

一段歷史所帶出的幽微故事:《綠島》與楊小娜

文/印刻編輯
二月出版大事台北國際書展過後,收到了《綠島》版權通知。那時這本書的英文版已經在國際漫天報導。除了台灣紙本媒體的刊登語專訪外,《紐約時報》中文版書評提到了一個移民二代楊小娜,如何描寫出台灣這一段二二八的歷史,這段國外也所不知的歷史。

跟小娜的接觸並不多,僅限於有限的國外媒體、版權資料,以及書上的資訊。她的個人資訊上記載著父親為美國人,母親是台灣人,現居美國夏威夷,在夏威夷大學英語系教創意寫作。感覺上,很難想像她能寫下並處理台灣這段旁雜的歷史,每每讀她筆下的故事,除了震驚程度遠遠大於自己長久以來所接受的教育外,對於書中主角以及主角父親的遭遇,總是差點落淚。此外,也非常好奇,華裔的她,為什麼一些過往年代的場景、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寫得那麼栩栩如生,彷彿親臨現場?另一個問題則是:為什麼她會想寫下這樣的故事?

小娜曾在媒體上提到,當初寫下這個故事,有個人因素(她的媽媽是台灣人,讓她想更了解這裡),另一個原因算非常偶然。早些年,她回台探親,在台北閒逛時參觀了二二八紀念館。那時,她非常震驚於一九四七年的台灣曾經發生了這麼一場「內亂」,而這件事竟然是整個封鎖。這引發她的好奇;幾年後,她讀到《被背叛的台灣》這本書,觸發她下定決心要書寫這一場歷史悲劇。

綠島》透過在二二八當天產下的「我」的眼光,來看蔡氏家族一家經歷二二八後、戒嚴、白色恐怖、甚至到SARS期間的經歷,整個時間幅員橫跨六十年。為了盡量真實呈現二二八的景況,寫作期間,小娜多次來台進行田野調查。除了與二二八的倖存者訪談外(為了訪談,小娜也開始學中文),也曾在友人的幫助下,走了一次當年二二八受難者的逃離路線。而回美後,則是接受很多灣區社區的幫助,得以寫出當年在海外的華人,即使遠在美國,如何在無所不再的秘密警察監視下度過白色恐怖時期。

與媒體的訪談中,小娜自己也提到原本的主角設定是男性為主,但後來將主角設定為女性,主要是她覺得當一家發生變革或是狀況時,女性會展現出其韌性。(另一說是:這可能跟勞動有關);再者這個故事她甚至可以在一直書寫下去,但後來停在2003年SARS,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剛好當時在台灣,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台灣因這而封閉的狀況,像是對應過往台灣對外鎖國的情形,也呼應了主角父親蔡醫生當年被監禁的景像。

這之中讓人最好奇的是,小娜的中文程度如何?前文提到為了訪問耆老們,小娜還特地學中文,而小娜的英文經紀告訴我,她聽得懂也看得懂中文,只是速度比較慢。(這是真的,剛好有個機會跟她面對面,我們的互動是一人講中文,一人說英文,但溝通無誤)至於下一步寫作計畫,她也略微透露是書寫美國西部故事,因為那地方多色人種混合,有很多故事可以書寫。就請讀者們拭目以待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