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6.14

台上的她是反派網紅,真實的她是貫徹夢想、傳遞歡樂能量的表演工作者

文/喬齊安
「快一點~我一秒鐘幾百萬上下哪有時間跟你耗啊!」

她是網路上著名的奧客「貴婦蘇奈噁」,也是《波特王幹話搭訕術 十八禁特輯》裡話題葷素不忌、尺度大開的「十八禁女王」──在YouTube上有18.4萬追蹤者的Suri蘇瀅。我們認識的她,是栩栩如生到令人咬牙切齒的反派網紅,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她「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所積累的血淚付出,以及身為專業表演工作者的幕後心聲。《蘇瀅無所畏 敢輸才會贏》是蘇瀅的人生自傳,也是鼓勵各位追夢人勇敢堅持下去的勵志物語。而筆者更認為,它還是一部能夠帶給上班族實用撇步的職場工作學。

這一段奇妙旅程,從台灣家庭最親密的電視連續劇時光開始定格。蘇瀅回憶,在外婆家度過的童年裡,即便那時候的她無法徹底理解銀幕劇情,但看著外婆的各種情緒反應,她也見識到戲劇的魔力:「那就是自我共鳴,演員帶觀眾走進另一個世界,喚醒你真實的情感。」就此在心中播下了「我要當演員」的種籽,並逐漸發芽茁壯。

高中的戲劇社成為蘇瀅開啟夢想大門的敲門磚,她也意識到,社團只能學到基礎,不知道該如何找到真正詮釋角色的方法。她不干於只停留在玩票性質,而是要尋找到真正能夠成為演員的地方。下定決心參加劇團徵選成功成為儲備演員的蘇瀅,每日下課便熱情地投入在製作道具與打掃、印傳單等各種劇團工作裡,卻也與父母產生了摩擦與爭吵。最終,她選擇不告而別,離家出走。

不僅在台灣,幾乎整個重視學歷的亞洲社會,想要走藝術這條路的孩子,往往引發激烈的家庭革命。蘇瀅回首過去,提出「請拿出實際的目標和規劃」這樣的叮嚀。確實有很多案例佐證「玩藝術的會很窮」,父母也不想讓孩子們吃苦,自然會希望她們走上最平穩的一條路。如果有明確的目標與計畫,能夠讓父母安心,也可以讓她們提供一些協助兒女的方式。

又或許,明白地讓父母認同自己的夢想,理解夢想的美好,是一個最光明正大的「正面對決」方式。蘇瀅知道自己傷害了父母,她希望讓他們了解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於是買了劇團的戲票,特意挑選中年夫妻婚姻危機的主題,帶父母一塊去看舞台劇。戲裡經歷波折找回愛的角色,打動了感同身受的爸媽。他們不再反對女兒參與劇團,蘇瀅也看見,表演是可以如此深刻地影響現實中的一個人,更看見了這個職業的意義與責任。

舞台劇台前上映著一段又一段的人生,而台下則是劇團裡各司其職卻又要求合作無間的嚴苛職場。許多人都是身兼多職,白天要工作或唸書,即使擁有共同的理想「把戲拍好」,但人不是機器,這種需要彼此腦力激盪的文創工作更是容易引發衝突。蘇瀅以自己還是菜鳥時為例,每天都會被罵:「講重點!」、「不懂就要問!」包含筆者在內,這確實是社會人在新鮮期時常被念的。但這兩句話在字義上的解讀前也是有學問的。

「不懂就要問」通常是犯了「我以為」這個錯誤。但犯錯的時候不要說出「我以為」,那是激怒主管的一句話,而是虛心了解彼此的認知落差所在。而「講重點!」確實乍聽下令人不愉快,但可以想像每個人都忙,敘述太多前因後果只是浪費想知道「結果」的主管時間,因此把「結論放在開頭」,是蘇瀅認為最好用的溝通公式。更建議在開口之前,先在腦海中自問「三層」以上的問題:「我的問題是什麼?自己想不出來怎麼辦?如何讓導演理解我這個問題?」很多時候「講重點!」代表我們還沒有理清思路就發問了,多一個步驟,便能夠建立起最有效率的對話,也更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每個人演戲都想成為目光焦點的男女主角,幾乎沒有人會願意一生只甘於配角是吧。然而演戲這一行想要一步登天自是難之又難,跟許多工作一樣要從打雜開始。很多人排斥這些瑣碎又沒有辦法發揮專長的打雜,但蘇瀅指出,每一個過程,其實都是重要的成長機會。在執行雜務時,她很喜歡專心觀察整個環境的運作模式,吸收團隊與演員們的表演觀點。她喜愛當環境演員,也就是俗稱的跑龍套演員,可能整齣戲只會出現幾秒鐘,也可能要輪番在不同場景裡扮演不重要的路人。

一般人或許不會多花心思在路人身上,但蘇瀅會用心地將每一個小人物發揮到極致,在短短的時間內創造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成果也都有被看見的可能。既然想在演戲的道路上成功,就不要輕易錯過每一次登台的機會。值得敬佩的是,爾後在YouTube上以原先並不是主角的奧客貴婦演技意外走紅,正是驗證了蘇瀅的這一套小人物哲學,也提醒我們在職場內不要輕忽每一次的任務:把簡單的工作做得不簡單,才能夠把複雜的事情做得簡單。

沒有人想要遭遇挫折吧?但蘇瀅說她喜歡,因為可以從中吸取成長的養分。某次因演員懷孕無法拍攝,導演決定由19歲的她上場代打。沒有正式演戲經驗,甚至還沒談過深刻戀愛,就必須演出一位35歲面臨離婚的熟女,要在台上表現各種壓抑與崩潰的情緒。被不斷要求修正也拖延到眾人進度的蘇瀅,當場被資深藝人指責「為什麼要找她演?」導演卻給予「因為她做得到」的回應,鼓勵了蘇瀅的自信,在瘋狂的練習後終於逐漸掌握到法門。回想起這段傷人的真心話,蘇瀅說與其放大受傷的感受,不如將重心擺在如何努力跟上其他人的步伐。「這塊絆腳石會讓妳跌倒,也可以爬起來拍拍膝蓋,拿來當作墊腳石!」

當我們從青澀的菜鳥漸漸長大為在工作領域上有所成績的社會人,也還是可能面臨到卡關的命運交叉點。很多事情堅持著就可以繼續,但並不是所有事情單靠努力就有轉機。十年間劇團宛如蘇瀅的另一個家,從來沒有思考過要投奔其他地方。然而當年父母的反彈不是沒有道理,在經濟壓力下劇團倒下了,蘇瀅開始著邊打工邊尋找演員甄選,在接連不斷的試鏡失利後,也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當演員?」在茫然的生活中,她發現了新大陸。一個平凡的演員要如何快速地累積作品、同時增加個人的曝光度?什麼類型的表演能夠同時符合這兩個要點?那就是具有聲量影響力的「影視圈作品」和「網路影片」!

筆者在一次《公視人生劇展:沉默之槍》的專訪中,導演林真豪表示對編劇而言,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想入行當編劇,沒有以前那樣高的電視台門檻。只要有一台筆電,身在何處都可以創作故事。但也正因如此,競爭者遠比以前要多,想要打出名號是很長遠的挑戰。

對演員來說亦同此理,蘇瀅在「網路影片」看到遠超過舞台劇觀眾的流量人次,卻也發現這是一個人人都能拍影片上傳的時代,隨時都有人突然爆紅、卻也有人早早便被淘汰。「成立頻道上傳影片並不難,長久經營才是每一位創作者最大的考驗。」想成為人氣Youtuber,不但需要穩定的更新,更必須關注著潮流時勢,快速捕獲要拍攝的題材,拍完後也得細細省視內容。同樣做著角色扮演的工作,卻呈現與舞台劇演員大不同的業界生態。

Youtuber的考驗不僅於此,導演賴孟傑在推薦序中說明,觀眾普遍會較尊重演員的私生活,即便在路上遇到歌手,也不可能跑上前去請對方開口唱歌。但網路這些表演工作者,卻要保持在網路上跟在平常時的形象一樣,於是他們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他們得長時間維持人設,這是相當辛苦的。筆者認為如蔡阿嘎便是很好的案例。Youtuber憑藉生活化的形象博得認同,卻也因此無法輕易脫下戲服。

泰國華裔網紅「Alizabeth娘娘」2020年從實況主反向踏上舞台劇之路,「我詮釋的就是劇本裡的角色,真實的我絕對不會去教人家怎麼直播,每個網紅都該有自己的風格。」他的這段話充分詮釋了演戲與經營頻道的差異,每個人有自己演戲與拍片的訣竅。那麼,從舞台劇演員轉換為Youtuber的蘇瀅本人,又該如何進行調適?

她說,當初想當演員的初衷,就是藉由表演反映出真實生活。於是她用搞笑的方式呈現具備生活溫度的作品,以「真誠」的態度拍片,才能真正打動觀眾。令筆者佩服的是,蘇瀅確實無意追求譁眾取寵的主題,她認為一支支影片得到粉絲認同後,默默便扛起了意見領袖的身分,這個公眾身分無形中代表著社會責任,也就是影片是會影響到觀眾的思想。所以她會在許多作品裡先演出討厭的角色後,在字幕放上語重心長的小叮嚀:「說話直不等於可以傷害別人,那不是做自己而是自私。」;又或是將現實中的爭執、尷尬場景入題,在影片最後請做出正確應對行為的角色出場發言分享。每每在哈哈大笑之餘,仍不免被蘇瀅給成功「輸入」了做人處世之道。

無論身在哪一個舞台,都致力展現出最高水準的演技,並堅守自己道德理念的原則。這是豪爽不做作的蘇瀅,在「貴婦蘇奈噁」或「十八禁女王」這些特定人設以外,以真誠塑造出的人格魅力,保持樂觀散發出來的正能量,讓她成為在Youtuber平台上為網友所喜愛的活躍表演者。她轉換跑道的奇幻旅程告訴我們,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夢想,在吃盡苦頭打算放棄之前請再勇敢一次,敢輸的人才會贏,去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 希望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