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謝謝你說錯了——在錯誤中,才能發現真正重要的事
09/23 閱讀許多國內外的童書繪本,真正能觸動我的,往往不是那些最新穎、最流行的作品,而是經得起時間淬鍊的經典之作。這本《教室裡,說錯了沒關係》正是如此——日文原版最早出版於1987年,至今已近38年,如今嶄新再現讀者眼前,依舊歷久彌新,仍能對現今的校園教育與生活帶來深刻啟發。 細想我們身邊那些待人處事充滿魅力、表現出色的人,他們往往不是小心翼翼、不會犯錯的乖乖牌,而是勇於表達、敢於探索、眼神裡閃爍著自信光芒的人。而這樣的人,最大的共同特質就是——敢於提問。 特別是在 AI 時代,我們能快速、有效地找到答案,卻往往忽略幫助如何孩子勇敢地「提出問題」。 然而,所有創意的起點究竟是什麼?正是「問題」。 因為心中有疑問,所以才會發問;因為勇於提問,才會展開討論。在這過程中,孩子們也許會犯錯,但也正因為錯誤,才有機會找到更接近真理的答案。 我的女兒有一位溫柔又細心的老師。孩子曾分享過,如果在課堂上有人被點名回答卻答錯了,老師從來不曾責罵,反而會帶領大家一起對那位同學說:「謝謝你說錯了。」我再進一步問孩子:「你知道為什麼要謝謝他嗎?」孩子回答:「因為老師說幸好他說錯了,才能幫助大家一起好好重新學習。」 是的,老師深知——唯有在錯誤中,才能發現真正重要的事。那或許是正確的答案,但更多時候,是思考的能力與探索的勇氣。 我也曾和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共讀這本書,兒子一邊聆聽故事,一邊專注觀察畫面。他仔細看著書中教室內每個小朋友的表情,尤其是主角小男孩因不敢舉手表達而陷入焦慮、侷促不安的模樣,他也能感受到那份不安。當小男孩受到鼓勵,勇敢舉起手、與全班同學一起融入老師的大大懷抱時,兒子會試圖找出並指出小男孩,感受主角的心境轉變——從害怕說錯,到自信表達、展露笑容,與大家手牽手,共同建立一個活潑、快樂、開放的教室。 許多我們想向孩子們傳達的深奧信念,透過繪本的畫筆被具象化,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涵。 《教室裡,說錯了沒關係》源於作者蒔田晉治在任教時所寫的一首詩,因學生真摯的回信而化為繪本。搭配繪者長谷川知子充滿童趣與情感張力的畫風,巧妙呼應文字,為故事增添戲劇氛圍與情境共鳴,讓每一頁都充滿趣味與感動。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並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這句話,正好呼應了本書的精神——說錯了不是失敗,而是思考與成長最寶貴的契機。 學校即將開學,九月也適逢教師節,願每一間大大小小的教室都像本書描繪的那樣,擁有溫暖接納孩子說錯的老師,也有在老師鼓勵下自信成長的孩子。更希望,不僅在教室裡,我們的社會也能共同營造一個「即使可能說錯了,也敢勇於表達」的正向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