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喜歡與否,戰爭與戰爭的陰影,都正在成為這世代難以迴避的關鍵字
08/15 在終戰80週年紀念的此時此刻,推出一部討論「人類為什麼要戰爭」的作品,多少顯得有些矛盾與諷刺。然而,令人遺憾的事實是,當我們努力紀念和平,世界卻在無意間滑向戰爭。 如今,全球戰雲密布,百年未有之大戰席捲歐洲大陸東部;中東的以色列與伊朗兩國再度為核武問題開戰;再往東去,巴基斯坦與印度邊界的衝突態勢依舊緊張。就更不用說大家都在擔心的台海危機,或是時不時發作的北韓要脅。 全球化與現代性的進步與樂觀已經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區域大國追求安全空間所導致的動盪不安、經貿壁壘與軍事對抗,戰爭的隱憂久違地再度成為臺灣人的日常──愈來愈多人在討論國防軍購、民防組織、避難措施與物資,也愈來愈多人向人類歷史尋求當今衝突世界的解釋。 和平不好嗎?我們為何擺脫不了戰爭?在這一點上,人類歷史可說是提供了大量豐沛的例子。本書作者李察.奧弗里繼去年推出的三冊巨著《二戰》之後,決定用這本小書歸納出人類過往發動戰爭的八大面向。 無論是對於世界戰爭史或軍事史不太了解的入門讀者,或是長期關注軍事相聞與戰史著作的專業讀者,都能在這本《人類為何好戰》中獲得有意義的啟發,對戰爭爆發的原因有一套系統性的解釋框架,更能用宏觀角度來理解當今世界為什麼愈來愈往戰爭的老路走去。 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戰爭暫時還不會消失或遭廢棄。正如作者李察.奧弗里在書中觀察到,戰爭未來仍會持續下去,只要我們一不留意書中整理的八項因素便有可能捲土重來。但這並不是一本懷憂喪志、打擊士氣的負面之書,作者希望藉由本書帶給世界的,是更加戒慎恐懼的清醒頭腦,以及如果想要真正「反戰」,需要從哪裡開始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