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週年慶

選擇分類

1015_迷宮裡的魔術師【電影書衣限量珍藏版】

焦點議題

 

選書推薦

出版情報

探索宇宙與友情的故事

10/15 「月亮自己會發光嗎?」在圖書館說故事時,我拋出了這個問題。 結果,一半的人舉手回答「會!」,另一半則說「不會!」 繪本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此——明明是為孩子撰寫的故事,卻也常常喚起大人內心的好奇與思索。那一天,我難得看到現場的家長與孩子們全神貫注,一起思考,一起大笑,完全沉浸在故事的驚喜裡。 《那天,月亮和地球大吵一架》出自義大利知名繪者諾耶蜜.沃拉(Noemi Vola)之手。她擅長以馬克筆創作,在本書中以生動幽默的筆觸描繪月亮與地球的爭執,以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獨特模樣:例如將「金星」畫成沖天炮造型,凸顯火山與有毒雲層;「木星」頂著大紅鼻子,呼應大紅斑風暴;「土星」身穿各種彩色緞帶,強調它的環是由億萬顆細小的冰屑和碎石組成;「天王星」則以淺藍色、長鬥雞眼與黑牙齒呈現,暗示它散發如臭雞蛋般的氣味,引人反感。這些細節讓孩子們一看就對各個行星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張力十足的場景畫風,使得每次翻頁都充滿驚喜,讓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不斷發出「哇!哇!」的讚嘆。像是地球與月亮背對背賭氣不說話的畫面、木星身旁擠滿80顆衛星的盛況,以及冰冷海王星以大片深藍色塊呈現孤寂與寒冷的氛圍,都令人印象深刻!最後,當月亮與地球重修舊好,再度繞著地球旋轉時,畫面巧妙呈現月相變化,帶來既有趣又具知識性的閱讀體驗。 諾耶蜜.沃拉的作品充滿童趣與想像力,同時隱含淡淡哲思。書中的主角月亮被畫成「長腳的月亮」——圓滾滾的腦袋、長長的腿、揹著小背包,氣呼呼地說走就走,既滑稽又耐人尋味,彷彿提醒我們:即便是看似理所當然、身邊永遠不會離開的人,也可能有追尋自由的渴望。試想,連存在了45億年的月亮與地球之間的友誼都有可能說變就變,更何況是人與人之間短暫的情感。 為營造宇宙神秘氛圍,諾耶蜜.沃拉還會大膽使用大片黑色底色,搭配鮮明繽紛的色彩,描繪八大行星與宇宙中各種奇妙生物,讓孩子在閱讀中不只收穫笑聲,也能激發對宇宙的無限想像。 其實,大多數的孩子們都喜歡月亮,我的兩個孩子也不例外。弟弟曾童言童語地指著月亮說:「月亮好像香蕉」、「月亮好像小船」、「月亮為什麼一直跟著我走呢?」「月亮怎麼都不關燈?」 孩子們喜歡月亮,不外乎是因為月亮總是不斷變化、月亮看起來會發光,而且抬頭就能看到它。月亮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此親近,卻也同時充滿著神秘感與解不開的謎團。 就像我在圖書館問家長和孩子們的問題——「月亮自己到底會不會發光?」又或者「月亮是從哪兒來的?」、「是什麼將月亮和地球拉在一起?」「為什麼月亮每天晚上看起來都不一樣?」這些孩子可能感興趣的問題,我建議大人先不要急著上網找答案,不妨陪孩子一起閱讀《那天,月亮和地球大吵一架》。在這本書裡,不論年齡或背景,每個人都能各自感受人際情感的共鳴,也能獲得豐富的天文知識的啟發。

慢慢來也沒關係,《慢捨離》陪你打開整理的開關,重拾空間的輕盈與自在

10/14 每到週末,甚至是每年年底,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焦慮:大掃除修羅場又要來了!我們都知道,整理很必要,也對斷捨離的概念不陌生、明白防微杜漸的道理,卻總是缺乏動力,能拖一天算一天!實際要動手時,也會卡在「怕浪費」或「萬一還要用」的掙扎之中。《慢捨離》的出現,正是在這樣的矛盾裡,以更柔軟、更有節奏感的方式,陪伴我們整理物品與情緒的糾結。 大多數的我們都只有一個生活空間,不論是精挑細選的租屋宅,或努力存錢入手的夢想「好」宅,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空間」是固定的,不會變大,也不會變小,但儲放在這個空間裡的東西多寡,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作者黃惠如延續其暢銷書《慢老》的思路,當我們能接受「老不可逆」,才能跟著歲月聰明慢老;當我們正視「空間有限、東西真的太多」,才能真正開啟整理之路。 在編輯的過程中,作者曾經分享一個小故事,若是想減肥的人一走進診間就說:「請給我減重食譜」,這樣的減肥結果,往往是復胖收場。整理也是一樣,若是沒有改變生活習慣,只想短時間一陣暴丟,很快就會復亂。 到底要如何開始?書中讓人覺得很安慰的一個重點是,在整理的過程中「捨不得」這件事本身就是合理的。因此作者建議準備一個「也許箱」,把暫時無法抉擇的東西放進去,既不影響整理的進度,也給自己一點緩衝的時間,避免因為猶豫或焦慮而做出衝動決定。這樣的做法,有助於建立整理的自信。 在《慢捨離》裡,作者也提供了不同生活場景的「馬上丟清單」,如果你需要指引,可以跟著丟,當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版本,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重點是「開始」。 此外,整理的重點是「持續」,把家事拆解成可以完成的任務;短時間可做完的家務,不要猶豫馬上做。這些原則看似簡單,但在時間與能量都有限的日常中,恰恰是最可行的路徑。《慢捨離》還有個小提醒,「不復亂」並不等於永遠不亂,我們還需要為空間「新陳代謝」,例如買一件新衣服之前,需要先思考我需要淘汰哪一件舊衣服,才能為衣櫃騰出空間?這個心法很有用,無形中也省了荷包。 對我來說,《慢捨離》最直接的收穫,是一種「可以開始」的感覺,不需要等到某個特定時機、不需要有壓力,也不必讓自己變成家事達人才能動手。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特別是從「平面」開啟第一步,不論是書桌、茶几、流理台,就算做不到馬上淨空,至少先清掉不必要的雜物,視覺淨化的效果,很真實,你會很滿意這樣小小的改變。 如果你曾經因為「整理」感到挫折,或者心裡常對滿屋子的東西感到負擔,但又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慢捨離》可以幫助你,陪伴你,一點一滴清出生活的空間,也找回內心的富足與自在。

從思辨到成為公民的旅程

10/13 今年暑假經歷了兩場投票,正好在處理《寫給青少年的正義1: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及《寫給青少年的正義2:成功是因為努力或幸運?》的稿務中度過,這兩本書的內容分別節錄自邁可‧桑德爾《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及《成功的反思》。看著書裡的許多論調和諸多觀點真實上演,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常常也讓我的腦內辯論爭論不休,就像周伯通左右互搏那樣難分難捨。在不同的社群平臺上,觀看各種不同立場和背景的人討論,同時也不斷思考著,為什麼會形成現在這樣的局面呢? 雖然桑德爾教授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及《成功的反思》出版許多年,但裡面很多觀點和視角至今依然很值得省思,從不同哲學派別的論述到社會、政治和經濟,人在江湖上行走,不論是未成年的學生,或是出社會的每個人,真的會親身面對這些課題,無法逃避或輕忽。 為了方便閱讀,書中以大量的圖,輔以簡潔的文字帶出思考問題,再節錄並濃縮桑德爾原著的重點,讓讀者們開始思考這個社會和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習慣,想一想如何成為民主社會中,稱職的公民?想一想對你來說,什麼是正義?其實有許多議題不僅扣合生活,也能對應到108課綱中,6~12年級的社會或公民課程。 很多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一如最知名的電車問題,近期國片《96分鐘》中,當摯愛的家人成為受害者中的少數,陌生人是多數受害者的時候,你會選擇救哪一邊? 前陣子北模引起熱議的代理孕母議題,同樣也有許多討論面向。剛好在前不久的臺北藝術節中,看了一場很好看也很發人省思的《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來說是「我要將我太太的卵子和我弟弟的精子培育成受精卵之後,植入我的子宮」的過程,某些部分和代理孕母很像,關係卻完全不同、加倍複雜。非常佩服當事人三方面對問題和願意真實呈現整個過程的勇氣。即便是三方同意且有充足認知的情況下,無論合約或行為就能合法或合情合理嗎?在這個情況下誕生的孩子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 而無論在職場或任何交易中,為了保障彼此利益的合約,怎樣才算有效?如果因為簽約前認知不足,簽了不公平的合約內容,還必須遵守嗎?真的有人能完全中立,不帶任何立場的決定所有事情嗎?怎麼做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呢? 深深認為許多議題都需要經過各方討論,才有走向更美好未來的可能,而能讓每個人盡情發言、表達自己想法的環境,更是民主社會最難能可貴的自由。

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成人非小說系列作品——《永遠記得:男孩、鼴鼠、狐狸、馬與風暴》

10/07 2019年,一本封面有著「男孩、鼴鼠、狐狸、馬」的繪本突然席捲書市,書名就叫做《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作者是英國插畫家「查理.麥克斯」。這本繪本甫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並成為英國《週日泰晤士報》蟬聯第一名最久的暢銷書,並在亞馬遜書店累積超過十萬筆五星好評。 2023年,改編的同名動畫短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以及包含最佳特別製作等安妮獎的五項大獎。有了得獎光環,風潮席捲全世界。《男孩、鼴鼠、狐狸與馬》被翻譯超過五十種語言,並在全球熱賣突破一千萬冊,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成人非小說作品。讀者把書頁貼在醫院病房、學校牆面、路燈柱,讓查理本人在睡覺或吃義大利麵時,這本書也能持續與更多讀者對話。 與五花八門的得獎獎項相比,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四個朋友「男孩、馬、狐狸、鼬鼠」一同上路,他們不知道要去哪,也不知道在尋找什麼。溫柔的馬永遠陪伴他們,受過傷的狐狸總是安靜傾聽,鼴鼠三句不離蛋糕為旅途帶來笑聲,男孩與你我一樣,愛著這些朋友,所以害怕失去他們。然而越是這樣簡單的故事,越能超越國籍與語言。 「我擔心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男孩說。 「你很善良,」鼴鼠說,「善良就是最好的事。」 「我覺得自己不是很勇敢。」男孩說。 「你這麼說很勇敢。」 「你從風暴中學到最珍貴的事是什麼?」男孩問。 「它們終究會過去。」 「當你想起你所愛的每一個人時……」狐狸說, 「希望你也想到了自己。」 「你為我做了好多事,」男孩說,「而我為你做過什麼嗎?」 「你做我的朋友,」馬說,「真好。」 寫下如此感動千萬人的睿智話語,作者查理卻表示:「老實說,我對愛的理解也並不比別人多。我認為愛存在於一些細微的小事——地鐵上的一個微笑、為某人泡杯茶、發訊息給朋友、在某人遇到困難時緊抱他的肩膀並互相扶持——愛不會成為新聞,但愛無處不在。」在疫情期間,他失去了親人、愛犬、朋友。世界變了,他也變了,但這成為他創作續集《永遠記得:男孩、鼴鼠、狐狸、馬與風暴》的動力。「苦難並非我們所願,但苦難往往能將我們變成我們想成為的人,即使我們並未選擇透過苦難來實現。這正是發生在男孩身上的事。他一直渴望變得勇敢,卻不曉得該如何前進,但當他孤身一人,去直面內心最大的恐懼,恰恰讓他得以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男孩」,人生無處不是「風暴」,不過只要閱讀《永遠記得》,將查理發人深省的圖文珍藏心中,一定能長出橫度風暴的翅膀。

話題推薦

即時排行榜 看更多

 

新刊雜誌 看更多

3C/家電

親子玩具

居家休閒

會員專屬優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