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精品咖啡修行者

精品咖啡修行者:從選豆到萃取,咖啡職人的真誠獨白

每一次沖煮,都是一次創作。 「要沖煮出好的咖啡飲品,靠的不只是感官或直覺的表現,也不是依賴複製其他咖啡師的曲線或沖煮技巧,而是能否依據現有的咖啡條件與器具選擇研磨方式與沖煮計畫,手作一杯美味的咖啡……提升自我技巧,指的絕對是概念的提升。」 正如朱明德老師這段話,咖啡師必須真正了解咖啡製作的基本脈絡與認知,然後加以拆解,才能靈活運用,他在第四本著作中,同樣無私分享了大量的咖啡手札,其中有他的心路歷程、透徹觀察,也有深切反思與市場剖析,以及一次又一次無比寶貴的實驗成果。 烘豆模式真能複製貼上嗎?烘豆概念這兩三年出現了哪些劇烈轉變?不同的手沖壺彎嘴設計如何影響沖煮?虹吸怎樣透過攪拌棒介入額外的動態來加速或緩和萃取?又為什麼說攪拌得宜,對於萃取會有很大的認知收穫?咖啡好不好可以用看的嗎?想開店的話,所謂合理的定價又該怎麼抓? 在當今的飲品市場中,精品咖啡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緻的製作工藝,吸引了無數咖啡愛好者的目光。從理性務實的心態出發,兩位抱持著相同教學理念「分享與傳承」的老師――咖啡大師朱明德和拉花冠軍周正中――在書中聯手分享他們最新的所思所想。 「用十種手法煮出一杯好咖啡,而不是用同一種方式煮十種咖啡。」〜〜隆重推薦〜〜朱老師對待咖啡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卻用詩人一般的文學藝術來表達……他用最平實與自然的手藝,烘出了脫俗的評價與貴族氣質的馨香!――李興文(永遠的班長)朱明德老師是一位對咖啡懷抱無限熱情的修行者。他從十七歲便踏入這片芳香四溢的世界,憑藉著對風味的敏銳、對技藝的鑽研,成為台灣精品咖啡發展的重要推手。他用一杯杯風味獨特的咖啡,詮釋著文化與記憶,讓每位品嚐者都能在杯中找到故事。――何志偉(總統府副祕書長、中華精品咖啡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在這一切講求快速的商業社會中、講求量產與利潤的咖啡商業模式下,雖然看似曲高和寡,朱明德老師始終無怨無悔地推動著精品咖啡文化,誠如書名,是一位精品咖啡文化的修行者,著實令人由衷敬佩。――張嘉哲(南投市市長)朱老師的著作從《精品咖啡不外帶》到《精品咖啡修行者》,可謂咖啡大師的畢生經驗與技術傳承。每一本都給予許多啟發,讓喜愛咖啡的追隨者有了重新認知與刷新自身對於咖啡的了解及熱愛。――周綉美(台北大學餐飲管理系教授)這不只是一本講述咖啡技術的書,更是一場關於咖啡哲學的對話。――杜勇志(Driver咖啡器具設計研發總監)職人的榮譽感來自堅持,正是我在Ben哥身上看到的。――許華山(許華山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精品咖啡修行者》嚴格說來不是工具書,反而像是朱明德老師一路走來想告訴大家的心裡話。――鍾佩玲(台北市議員)在朱老師的書中每一段文字裡,彷彿當咖啡的香氣氤氳而起,雲霧輕繞,將我帶回那些埋藏已久的記憶深處。――維多夫人(維多利亞夫人骨瓷之家創辦人)從咖啡豆的種植、採收、販售、烘烤、萃取、品飲,每一環節都是道途。――林凱羚(知名聲優與配音講師)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咖啡學

名店探路

書的故事

出版情報

看懂變化之前,我們得先學會看——何偉與《別江》的二十五年觀察

10/30 一個外國人,為什麼能把中國、甚至我們,都看得這麼細膩? 每次重讀何偉,我都會想起這個問題。 或許答案在於:他並不是看得多遠,而是看得多近。 從《江城》開始的長鏡頭 1996 年,二十七歲的何偉(Peter Hessler)以美國和平工作隊志工身分,來到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任教於師範學院。那時的中國正準備迎接千禧年的轉折,他在課堂上教英文,也在筆記裡記錄身邊的學生與街道。 三年後,他出版《江城》,一部以外國人視角書寫的城市日記。書中沒有宏大的政治論述,只有課堂、長江、老師與學生,但它卻讓世界第一次透過一雙理解而非批判的眼睛,看見了中國。 那本書之後,何偉成為當代報導文學最受注目的名字之一。 他的作品兼具記者的敏銳與作家的節制:他不追求立場,也不急著給出答案。 他更關心人,關心變化。 在《尋路中國》裡,我們看到改革年代的民間奔走;在《甲骨文》裡,讀到古今交錯的中國故事;而在《別江》,他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片土地,重看那些曾經教過、長大的學生與新一代的年輕人。 回望中國,也回望自己 2019 年,他帶著妻子與一對雙胞胎女兒重返中國,在四川大學任教非虛構寫作課程。 這一次,他不只是觀察者,也是父親與老師。 他讓女兒在當地公立小學就讀,看著她們在中文環境裡成長;同時,也與一群出生於 2000 年後的中國大學生一起討論文字與現實。 這些學生聰明、有想法,卻活在更緊密的競爭與體制之中。 何偉稱他們是「習近平的一代」——他們理解體制的限制,也知道變化的邊界;他們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能說、能思考,卻也更早學會了沉默。 二十年前的涪陵學生努力向上,只為離開貧窮的農村;如今的城市青年在富足之中焦慮,為的是能留在體制的安全裡。 《別江》不只是他對中國的再度回望,更像是對「變化」本身的一場長期實驗。 他記錄的不只是中國的經濟與教育,更是那些在時代夾縫裡的情感與靜默。 正如他在書裡所寫:「一個國家在社會、經濟與教育上都經歷這麼大的改變,怎麼政治還停滯在那,甚至倒退呢?」 這句話既是觀察,也是一種溫柔的提問。 觀察,是一種緩慢的誠實 何偉的文字從不急躁。 他會讓故事自己發展,讓細節自己說話。 他筆下的學生、司機、小老闆或學者,都帶著時代的氣息卻沒有被簡化。 正因如此,他的書不只是外國人看中國的記錄,更是一種「如何觀看」的練習。 閱讀他的作品,我們彷彿也被閱讀—— 被那些學生的掙扎讀懂,被城市的節奏提醒:原來我們都在同樣的時間裡,學習忍耐。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合上書,我們仍會繼續觀察,繼續思考。 因為何偉的觀察,最終也指向我們自身: 我們是否還願意在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裡,放慢腳步,好好看、好好聽、好好活? 閱讀的意義 《別江》讓人重新看見何偉筆下的中國,也讓我們重新看見自己。 在資訊流比真實更快的時代,何偉提醒我們——觀察,是理解世界之前最重要的事。 它不華麗,也不一定會帶來結論。 但正因如此,它是一種誠實:一種在變動的世界裡,仍選擇看清的勇氣。 或許我們讀的不只是他的故事,而是一種態度—— 對人、對時間、對世界的耐心。 何偉花了二十五年記錄中國, 而我們,則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學著記錄自己。

原來,柯南可以這樣看啊!

10/24 看到小學館新書佈告欄上有這麼一本《名偵探柯南 空想科學讀本》的時候,心想——哎呀,柳田理科雄老師的魔爪(?)總算是伸到柯南的身上了。把這本書帶來台灣,身為繁體中文版幕後製作的一員,可以說是既戰戰兢兢又滿懷期待,畢竟柳田理科雄老師的《空想科學讀本》系列作品可是在日本暢銷二十餘載的長壽書籍,曾和各大IP都合作過,以專門分析(吐嘲)各類影視動漫作品的設定聞名,如今終於和充滿神奇劇情的國民級IP柯南合作,內容可想而知絕對豐富精彩。 柳田理科雄老師的來歷相當有趣,考上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理科一類後卻休學,成立補習班後因經營不善虧損,為了填補虧損才寫了以漫畫、動畫、特攝等科幻作品為主題的《空想科學讀本》系列,從趣味角度輔以真實科學知識來驗證作品內容的無厘頭發想大受讀者歡迎(雖然最後補習班還是因為版稅無法及時入帳而倒閉了......)。有讀過老師作品的讀者或許會知道,柳田理科雄擅長用常人所沒想過的角度來研究作品(例:小蘭那難以 cosplay 的髮型究竟是怎麼回事?),而大多數讀者都曾在心裡一閃而過的懷疑(例:毛利小五郎這麼高頻率的被麻醉,難道健康不會出問題嗎?),這些看似瘋狂的橋段也都在書中有好好以各種科學角度來推論了一番。 當然,像這種趣味滿點的書籍在校對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許多讀一讀就笑出來的歡樂時光,但同時也有許多相當需要心力的細節要處理,比如說譯名統一的部分,為了確保書中博士的發明都有和原作漫畫繁體中文版中的翻譯一致,前前後後花費了許多時間確認(也因此多看了好幾遍漫畫),而令人頭痛的是漫畫翻譯為「怪盜小子」但同時動畫譯為「怪盜基德」的部分,最後則是在激辯一陣後選擇遵循漫畫的譯名。 除了翻譯的講究之外,柳田理科雄老師對統計非常執著這點也讓我們吃足了苦頭。書中不但為了瞭解柯南究竟有多常碰到殺人事件(網友笑稱在路上碰到戴眼鏡和蝴蝶領結的小學生要盡量避開),而統計了所有事件的發生地點與起因外,甚至還統計了毛利小五郎每次被麻醉時發出的聲音是什麼!而這個聲音在當初翻譯為繁體中文漫畫時也產生了種種不一樣的變化,必須一格一格找出來核對,畢竟柳田老師的作品宗旨就是煞有其事的分析,把無聊當有趣,因此一一確認這些小細節才能完整體現本書的醍醐味呀! 走筆至此,最後仍然要補充,這絕對是一本最容易閱讀的科普知識書,柳田理科雄老師自得其樂、自問自答的功力讓看似理所當然的漫畫情節都叫人反思,這在真實世界中真的可能發生嗎?然後不知不覺就在他帶點唬爛感的有趣文字中,學習了許多沒想到會學到的知識——希望你也能在翻頁的過程中,像我們編輯團隊一樣,一邊大笑、一邊驚呼:「原來還可以這樣想啊!」

我的房間……有「襪子鬼」?

10/23 當你發現常穿的襪子怎麼又少一隻不見了,或衣櫃角落好像有東西在動……別懷疑,你房間可能有「襪子鬼」! 《我的房間有襪子鬼》是一部獻給孩子的奇想成長小說,故事從主角俐俐的生日感冒開場,病懨懨的她意外在自己房間撞見一隻會動的襪子,緊接著,就在她小小的房間,神祕的海盜貓、帽子男阿西、擅長修補的蜘蛛繃姬一一現身,說要把「落單的襪子」一一管理,送回收容所──從這天開始,俐俐加入了「襪子鬼收容所」,她的房間每天都有花樣百出的襪子鬼來報到:會唱恐怖歌的啞噹、有傷痕與圍巾的銀疤、會讀心術的閃閃……她的房間就像開啟一扇通往異世界的大門,每天都有新的襪子鬼要照顧,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要處理,無意間,俐俐也進入了獨屬於她的成長歷程…… 這本書讓人笑中帶淚,也喚醒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瑣碎記憶:被遺忘的物品、難以融入同儕的孤獨、冒險的勇氣。作者李亞的故事和插畫,像奇幻動畫的熱鬧節奏,也有療癒故事的溫柔情感,讓小讀者們在跟著俐俐冒險的同時,也學會如何面對失落記憶、重新認識自我,最後學著自我接納。每個襪子鬼都有自己的故事與傷痕,也投射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曾經被忽略或不被理解的瞬間。 推薦給所有曾經擁有一條破舊小被被、曾經緊擁玩偶不肯丟的孩子們──你們的溫柔,你們的眷戀,都是守護某個人的巨大力量。

一本書,帶孩子走進自然——《來去露營吧!》的秋日提案

10/17 秋天,微涼的風拂過臉龐,樹葉悄悄染上金紅,正是最適合走入大自然、在星空下露營的時節。《來去露營吧!》就在這樣的時刻與讀者相遇,邀請我們一起收拾行囊,展開一場屬於親子、屬於自然、也屬於生活的冒險。 作者鈴木典丈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多次入選《MOE》雜誌暢銷榜。他最擅長描繪職人的專業神態與細節,筆下卻又保有童趣與幽默,讓孩子讀來充滿驚喜,大人也能會心一笑。這次,他和日本戶外生活界的大師寒川一跨界合作,從專業與生活兩個角度呈現露營的樂趣。寒川一的加入,讓書裡的露營細節更加真實,連日本《BE-PAL》雜誌都特地採訪了兩人的合作對談,可見這本書在日方也備受矚目。 身為本書的編輯,我在編書的過程裡,也不斷想起家中那位剛升三年級的女兒。雖然我們全家的露營經驗只有一次,但那次在星空下聽蟲鳴、在帳篷裡說悄悄話的記憶,因為這本書的細節而再次鮮活起來。更有趣的是,女兒在閱讀時常會指著圖畫興奮的說:「這個我們也做過!」或是「下次我們也要試試!」對我們來說,這本書不僅重溫了珍貴回憶,更讓我們對下一次露營充滿期待。 翻開書頁,孩子會被熱鬧又親切的場景吸引:搭帳篷、升火、煮食、夜晚仰望星空,每一幕都讓人心生嚮往。它不只是一個故事,而是一份「親子共享的冒險邀請函」。中文版更特別設計了獨家的露營料理體驗組,讓親子能從書本走向生活,在廚房或戶外一起動手,讓閱讀的樂趣延伸為真實的體驗。 這本書的出版,也獲得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熱烈支持。無論是推廣親子共讀、關心環境教育,或是長期陪伴家庭與孩子的推廣者,都不約而同地呼應這本書的精神。這樣的共鳴,說明它不只是一本好看的繪本,更是一份能連結自然與生活的重要禮物。 露營從來不只是搭帳篷、過夜這麼簡單,它是一種讓人重新認識環境的方式:感受風吹草動、體會日夜節奏、學會合作與分享。孩子在露營的情境裡,會慢慢理解資源的珍惜與夥伴的重要,這些經驗也能回到日常生活,讓每一天都多一點特別。 因此,《來去露營吧!》並不是一本教技巧的工具書,而是一部帶領大小讀者感受自然之美的繪本。它讓我們在紙頁裡想像、在生活裡實踐,體驗親子時光最單純的快樂。 今年秋天,就讓我們帶著《來去露營吧!》,和孩子一起收拾行囊,走進山林。相信在閱讀與體驗之間,每一個夜晚的星光、每一頓篝火邊的餐點,都會成為一生難忘的親子回憶。因為只要心裡有自然,每一天,真的都能成為一個特別的一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