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_2026手帳年曆

快樂綠背包

  • 9 252
    28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旅行飲食/自然文學自然文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劉克襄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晨星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06/14

出版情報

跟著劉克襄行山穿村,發現香港綠得好經典

2014/04/04 「想去香港爬山。」二○○三年年底劉克襄獲得一本香港山徑指南,在扉頁寫下如是心願。那時他還不知,香港擁有廣達百分之七十五的郊野,更無從想像,十年後他撰寫了一本香港行山專書。 較之香港現有的登山書籍,劉克襄的《2016730136917》(遠流)走得更野、更有主意,也更博學,時而流露作者深厚的自然歷練和文學底蘊。惟回想起香港登山初體驗,達人也曾經歷惶惑。 那時劉克襄相中著名的馬鞍山,因不知如何搭公車,走了很長遠的路才抵達登山口。途中,時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的平路打電話給他,得知他一人爬山,馬上警告近來山區發生搶劫事件。偏偏所有證件和錢財,劉克襄皆隨身攜帶,通話之後,他一路懷著忐忑的心情。 這戲劇性的開場,沒有阻擾劉克襄的步履,此後,依舊不時孑然上路。凡訪港,便抽空去爬山。初期和港人一樣走四大名徑,登知名山頭。香港諸山海拔雖不及一千公尺,卻有台灣三千公尺高山的氣勢。大不同於常人在街市感受香江魅力,他在山中探訪異國情趣。 因熟稔台北周遭群山,對兩城的異同,自然興味盎然。在台北居住三十餘年,劉克襄不免期望從另一座城尋獲對照,他發現香港的步道設施規劃完善,登山口有詳細的地圖告示、求救電話,沿途設置清楚的標距柱等,皆值得效仿。 山勢有譜,正路也漸漸熟悉了,進一步探索的念頭順勢萌發。劉克襄開始轉入岔路,那是村徑、古道,多數香港行山者陌生的領域。 邁入荒疏的山區,劉克襄彷彿才真正接上香港的「地氣」。村徑和古道引領他行經一村復一村,接觸舊時村落,貼近生活底層,觸發他想像昔日的風貌,甚而連結城市發展的歷史。 村後的風水林更擄獲他的興致。前些年,日本紀錄片《里山》在台播映,隨即引發不少自然同好的共鳴。在台灣山區踏訪時,劉克襄便想尋找類似里山內涵的鄉野環境,但不易找到允當的對照。萬萬想不到,在香港郊野卻遇見了可與之媲美的風水林。此一蓊鬱森林,因住民的信仰、生活智慧而留存,隨著一代傳承一代,生長著多樣的原生物種。 穿村、遇見風水林,劉克襄說這等行山飽含人文歷史的意境,洋溢著生態旅行的內涵。他對香港山水的驚歎,就是這麼一回一回洗磨出來。 惟近年不時傳聞香港政府意圖釋放郊野土地。行山時,間或遇見郊野居民封村阻路,抗議土地因納入保育區而遭凍結用途。另一方面,有機農場的招牌靜悄悄地出現在荒村廢地。劉克襄的香港行山不只是美好情境,同時見證了這些那些的土地議題或運動。 或該說,他也投身其中。他的行山文章,令香港讀者驚奇豐富的在地面貌。隨行的學子,更是親身領會了家園大地的美好。 因為源自香港土地的養分,劉克襄特別給《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另外發行了香港的版本。清點一張又一張的繪圖時,他喃喃說道,對香港太用心! 不擔心這本書在台灣的銷路嗎?在書本售量直直落的年代,劉克襄仍執著書寫異地陌生的題材,究其動力來自不斷嘗試新的可能,他始終堅持,自然寫作者必須拓展視野。希望透過此書,台灣讀者能接觸香港郊野,認識一座國際都會的自然美學,也期待台灣的城市能更重視山林的共存。 在這之前,劉克襄其實已經教我們體悟:儘管堅定朝一方向前行,路不會愈走愈窄,而是愈走愈精彩,發現更萬千的世界! 劉克襄老師簡介: 招牌裝扮:排汗透氣衣褲、登山鞋、背包。 最愛關注:自然生態、鄉鎮風物、常人之生活風景。 行跡動態:埋首案頭寫作繪圖,或漫遊山野行走人間。 近作鴻爪:11元的鐵道旅行、15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 香港經驗:曾駐訪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旅居期間在香港各地行山觀察,帶領學生認識家園土地。 追蹤管道:劉克襄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 *文中劉克襄照片,由遠流出版提供。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青年劉克襄的自然足跡
把詩人的情緒裝在背包和心裡去旅行,
去向大自然多學習一點點。

與許多以綠色觀察為重點的自然旅行人不同,
劉克襄筆下的大自然,少了憤慨,多了自娛娛人的樂趣:
荒謬的城市公園景觀、漾著人情味及同樂會趣味的觀鳥行動、
隨時俯拾可得的野生奇蹟,
都不僅僅是「自然記錄」文類所能概括的。

舉凡書中關於社區生態環境的認識、自然步道的走訪、
生態旅遊的倡議、都市空間的經營,
以及地方自然誌的建立過程,均野趣盎然、深具催動力。

看完本書,立刻背起綠背包,跟隨劉克襄來趟綠色行旅吧!

本書特色

最值得珍藏劉克襄的全台綠色旅行和生態觀察紀錄。喜愛劉克襄旅行散文者,絕不容錯過的經典好書。全書更收錄劉克襄親手繪製的自然素描及生動有趣的觀察筆記。

目錄

新版序 002
自序 004

Ch1【盆地之心】 006
1-1 大安森林公園紀事 008
1-2 大安森林公園的鳥類 010
1-3 路過植物園 014
1-4 總統府周遭 018
1-5 仁愛路上的鳥群 020
1-6 華中橋之旅 024
1-7 磺溪之旅 028
1-8 小綠山紀錄 034
1-9 萬芳社區的故事──抱仔腳坑自然志 038

Ch2【盆地邊緣】 044
2-1 老基隆紀事 048
2-2 金山小鎮 055
2-3 獅頭山奇遇 060
2-4 大屯自然公園志 066
2-5 去彼平等國小之日 072
2-6 平溪之旅 076
2-7 大豹溪之旅 082
2-8 再訪大豹溪 088
2-9 重回沙崙 096

Ch3【烏溪環境】 100
3-1 荒原之旅──漢寶、全興紀事 104
3-2 梅峰之心 110
3-3 台中公園見聞錄 116
3-4 回到八卦山──大佛區地理景觀步道行 122
3-5 水沙連紀行(一) 126
3-6 水沙連紀行(二) 134

Ch4【南方之南】 140
4-1 初訪美濃 146
4-2 四草驚奇 155
4-3 北壽山與南壽山 168
4-4 鳥松溼地 172
4-5 新港印象 176
4-6 南方之南 182

Ch5【後山南北】 188
5-1 冬山河 192
5/-2 雙連埤 200
5-3 松蘿湖之旅 208
5-4 七星潭防風林 220
5-5 車過縱谷 224
5-6 縱谷的雁鴨大戰 256
5-7 台東邊緣 258
5-8 東海岸紀行 260

Ch6【離島素描】 262
6-1 菊島旅行記 264

序/導讀

新版序

博物學家初養成

《快樂綠背包》系列作品大抵完成於九○年代初。此一階段,我擺脫了退伍後觀鳥時代的懞懂,自然志的繁瑣譯注和古道的熱情探查也逐漸平息。整個人彷彿轉變心志,不再汲汲於海岸沼澤的往返,或者鎮日埋首於圖書館的昏暗空間。

那時兩個孩子逐一出生,基於照顧之責,重心集中於住家旁邊小綠山的三年觀察。我嘗試學習地方自然志的細膩探索,同時摸索一個博物學家該有的養成。而我對台灣的地方旅行似乎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歷史人文部分的擴大敘述,還有昆蟲之類細物的化簡為繁,奇巧地成為這個階段,我很偏好強調的內涵。從一隻蜻蜓看小鎮,從一位凡人度鄉野。我享受著博物學可能帶來的淵博見識。

此時的台灣旅行,自然觀察者和社區之間,開始有一微妙的良好互動。我跟不少地方文史田野調查的朋友,也幾乎在此時初次謀面和邂逅,後來成為一輩子關心家園環境的好友。

這個階段的台灣之旅,我的經驗還不足以對整個島產生宏觀的論述,但從一些自然的浮光掠影,分析台灣生態環境的可能已然萌芽。在地生態旅遊意識也興起了,但如何實踐似乎還沒有較好的對話,或者各種可能都還在調整中。

另外一個視野的開啟,當在於更充分體認城市的自然環境發展。我對親子生態教育,綠色城鎮的自然走向,一直想找到允當的位置。讀者當可在我的四處走訪裡,看到這一滿滿洋溢的樂趣。

城市如何跟自然搭線,鄉野如何重新換裝,此時,我應該還是跟隨在前線的通訊小兵。

劉克襄

試閱

大安森林公園的鳥類

大安森林公園開放以來,每隔一陣都會到那兒看看,把它當成老朋友般拜訪。
秋末了,台灣欒樹的花季已過,赭紅的莢果從濃密的綠葉中竄出。怒放如醒目的花叢,聳立於蔚藍的天空,成為城裡最搶眼的喬木。大花紫薇和洋紫荊雖支撐著,紫色的花叢則露出疲憊、焦萎之姿,似乎再過一陣大雨後,就會結束今年的盛會。
放眼望去,公園即將進入一個比較清冷的季節。有一棵雀榕的果實紅熟了,彷彿想趕在冬天之前盛開,讓動物們好好享受一頓。它吸引了許多昆蟲和二、三十隻白頭翁的集聚。我在樹下呆立,好奇地觀察有哪些昆蟲。意外地,記錄了一隻黃腰虎頭蜂。但我更大的興趣,當在思索著白頭翁群體覓食的意義。
從鳥類生態行為觀察,繁殖期已遠去,家庭的教養期也結束了,這群白頭翁,理應該充滿快樂的時光。
假如裡面有亞成鳥,牠們合該是最幸運的一群,因為才安然度過死亡率最高的春末至秋初。經過這段嚴苛的考驗,牠們的心智和飛行經驗都較過去成熟。雖然時節愈冷,食物逐漸減少。但牠們已有豐富閱歷,足以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冬。
假如是成鳥,那更該慶祝了。牠們不僅又安然地度過一年,可能後代子孫也已長大,在野外獨立生活,說不定都一起在這棵雀榕上呢!
牠們嘰哩呱啦地邊吃邊叫,三、四分鐘後才飛離。全部集中到水塘上一棵油加利樹上,繼續興奮地鳴叫著。只可惜,最高明的鳥類學者也還不知,牠們在談什麼內容。
以前來此,都在觀察樹種和園藝花草,今天主要想記錄鳥類的情況。前幾日搭公車經過時,看到樹鵲從公園飛往新生南路,我猜想牠們已在此落腳。果然,早晨才進入公園,就聽到牠們金屬般的響亮鳴叫。
遠方有一群麻雀,躲在草地尋找食物。清潔工人定期在此除草,很少讓草長出六、七公分以上的高度。牠們像非洲貓鼬般,露出一個機靈地暗褐之頭,小心地觀察四周。
我專注地觀看時,隨即被另一個連續響亮的粗獷鳴叫打斷。那是紅尾伯勞的聲音。秋天以後,牠們是這兒的常客。或者說是,冬天的主人也不為過。紅尾伯勞是典型的領域忠實者,就不知有幾隻會年年回到大安森林公園。
我喜歡看牠們,披著灰褐色澤,一隻隻孤孤獨獨的,突立於蒼穹,淒涼得很。循聲轉頭搜尋,馬上就找到這隻的蹤影。牠正飛落地面,從短草叢裡咬出一隻少說有兩公分長的蟲子。迅即飛上樹枝,快樂地享受。每次看到紅尾伯勞吃肥胖的蟲子,都像看到一個孩子,在貪婪地吃全雞大餐。
在城裡,看到一隻紅尾伯勞,遠比在鄉野看見更加可貴。我總是會多看幾眼,甚而因為牠的存在,特別環顧四周環境,考慮得更多。
我往唯一的水塘走去,天空傳來細弱、斷續地單鳴。斑文鳥嗎?我有點訝異,仔細瞧著,果然有一群五隻,從樹冠上層飛出。
以前看到斑文鳥群總是棲息在禾本科較多的草原上,或是菜畦。公園之草地,豈容禾本科生長?沒什麼好條件吸引下,牠們又來做什麼?我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
去年來此兩、三回,水塘裡總有一隻小白鷺孤單地生活,今天亦然。偌大的水塘老是只有一隻,不免讓我有不好的揣測。當時就研判,這裡可能沒什麼食物,才只夠一隻小白鷺容身。在植物園,一個比它小二分之一的老水塘,竟吸引了三隻小白鷺,因為那兒食物豐盛的關係。去年如此,今年依舊,可見這個水塘情況依然未見好轉。我從外觀評估,武斷地以為,它只適合提供一群只會搞髒水塘的鵝群和鴨群生活。而水塘裡面集聚著放生的斑龜、巴西龜,以及一群看來永遠饑腸轆轆的錦鯉群,其他水中小生物和小型魚類想要存活,自然困難了。
據朋友告訴我,晚上時,水塘常有一些夜鷺到來。如果是,這訊息是好的。就不知是否來捉魚,或者是周遭的盤古蟾蜍。
隔天黃昏,我帶四、五位小朋友到水池觀察。小朋友把未吃完的麵包丟給鴨群吃,結果竟引來六、七隻紅鳩,從水塘小島的油加利樹飛下來。背羽鏽紅的雄鳥和灰樸色雌鳥都集聚到岸邊,和鴨群爭食著麵包,好幾隻都離我不到兩公尺。
以前,一直誤以為,大安森林公園是珠頸鳩的地盤,沒想到都市裡也有紅鳩群集聚,大大超出我的預期。過去的經驗裡,紅鳩少說都離我六、七公尺遠,這回的距離讓我相當震驚、興奮。很可能係因水塘設有柵欄,人跟水塘保持了一段距離,讓紅鳩不再怕人。此一經驗對城市的公園生態環境,或者對生態教育而言,都相當具有啟發意義。
一邊觀察紅鳩覓食時,池邊的灌叢裡,不時有老鼠鑽出,偷吃麵包屑。有的老鼠還跑出來梳理皮毛,完全不懼人。據說,國父紀念館水池邊的老鼠更加肥碩而放肆。這些生活在公園裡的老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呢?我也好奇地思索著。
去年此時,我在草地上見過白尾八哥活動,沒有什麼理由懷疑牠們不會再出現,只是不常記錄。烏秋倒是有,卻不多。今天也記錄一隻。烏秋是鄉間平野和丘陵常見的鳥種,公園裡出現一隻也不違常理。如今我最大的興趣是夏天。當繁殖季到來時,到底會有哪些鳥在此首先築巢?我急切地等待著。
荒原之旅──漢寶、全興紀事

這是一趟為觀察罕見鳥種而去的旅行。
我們一行五人,由草湖國中葉秉洪老師帶領,搭乘彰化野鳥學會會長廖世卿的車子,一路開往漢寶。這五人中,還有經營精品玩具的陳勝鑄(理事長)、曾是東海大學野鳥社社長的莊訓成(解說員)。除了我之外,他們都是新近成立的彰化野鳥學會會員。
我是被廖會長的幾則精采鳥訊所誘引,提前從台北南下。前幾天,人在台北時,廖會長在電話那端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在一天之內發現了下面四種鳥:環頸雉、白額雁以及四十多隻彩鷸(只有兩隻雌的)、三十多隻小辮。
純就紀錄而言,一天享有如此眼福,的確是不錯的豐收,但我的焦點放在環頸雉。六、七年前,旅行全興時,一直懷疑這樣乾旱、遼闊的荒原,應該有環頸雉棲息的可能性。可惜,始終沒有這個緣分。所以,趁著是夜在彰化有一場文學演講之際,早晨先趕到漢寶去看鳥了。
在荒涼又開闊的漢寶觀察鳥類,是件相當辛苦的事。錯綜密布如複雜棋盤的小路,以及路與路間像棋格一樣綿延不盡,又大同小異的魚塭、廢田、甘蔗林與溼地,常讓人失去方向感,摸不清楚位置。如果不是當地有經驗的賞鳥人帶路,外地人初來根本不知從何處尋找特別的鳥種。
葉秉洪老師賞鳥已有十多年的經驗。這裡的每一條溪、每一塊地,都十分熟稔。不僅整個漢寶,連濁水溪以北至大肚溪以南的地理環境與生物分布,他都能利用自己天文氣象與地理地質的專長,對鳥類的棲息提出獨特的見解。
以灰面鷲為例,在這個地區,每年北返的路線,除了大家所知悉的八卦山台地,葉老師認為,牠們也會利用此區海岸溼地以東與台地之間的蔗田、花生田等沙地與乾旱田,做為遷徙的主要路線。
葉老師會有這個大膽假設,有一部分證據係來自學生的調查。學生們多半是附近農家的子弟,遷徙季節時,正巧會在自家農地掛網,張捕麻雀、白頭翁等喜歡吃農作物的平地鳥類。結果,每天清晨,他們到田裡收網時,常意外地發現,不少灰面鷲掛在網上。這是晚上灰面鷲飛下來掠捕囓齒科鼠類,誤觸鳥網所致。灰面鷲會選擇這條線遷徙,主要也是因為這條狹長裸露的地區,囓齒科鼠類的出沒特別頻繁,可以補充遷徙時消耗的能源吧!
葉老師還有一個獨特的心得,他可以從電視氣象報告研判,如果今天到海邊看鳥,是否會遇上刮海風的日子。這個心得對想來此區賞鳥的朋友十分重要,因為彰化海濱地區,十有八、九天是刮海風的日子。
我曾在一本日本鳥書裡讀到,草鴞喜愛出沒於蔗田附近,不知這個根據從何而來。日本的蔗田很少,台灣曾是蔗田王國,這兒也是主要產地。在路上,我遂特別打聽牠的消息。他們卻毫無印象。這點頗令我詫異。
午後一時,在前幾日發現過白額雁的位置,和「大肚溪口的守護神」黃朝洲會合。這個高瘦、喜歡拍鳥的青年,曾有連續四十天守候大肚溪口,觀察鳥類和監視獵鳥者的美談,因而獲得這個讚譽。
今天的鳥況並不佳,我們在幾個鳥種常出沒的廢田、甘蔗林搜尋。發現小環頸、鷹斑鷸、黃鶺鴒、小水鴨、小白鷺、大白鷺等常見鳥種。比較難得一見的是三十二隻小辮。牠們飛升時,優雅地攤開風鳥們少見的寬大羽翼,時而如扇葉鼓起,在溼地的天空中緩緩地滑行而過,畫出一條流動的美麗虛線。
遠方不斷地有小雲雀和大花鷚的叫聲(後者聲音較粗),此起彼落。牠們的叫聲遠去時,愈讓人感覺這個荒原的單調、遼闊。
某一處甘蔗田圍繞的廢田裡,他們多次發現一群彩鷸群,活動於一排木麻黃林下。所以一直懷疑彩鷸有可能在木麻黃林下築巢,但為尊重彩鷸的棲息,始終不敢下去一探究竟。
可惜,我們並未如預期看到眾多彩鷸,以及習於隱密、在隱密場地出沒的環頸雉。對我這個遠道而來的賞鳥人,廖會長覺得好像招待不周般,滿懷愧疚。
彩鷸不見蹤影,田裡卻有成排的鞋印。我們正為這個情形感到納悶,一位鳥友突然提及,前天(星期日)有某一學校生物系的老師和學生趕來,也不知從哪裡獲得消息,找到這巢位的正確位置,竟然冒失地走下田去,到這排木麻黃尋找巢,他們或許想查證,冬天時彩鷸是否有築巢,進而會孵蛋的習慣吧?彩鷸卻如此被嚇走了。這種為了學術研究,不顧其他生物生命的行徑是否恰當,實在有待商榷。
聽到這樁意外事件,他們都愣住了,繼而深感自責。畢竟,最早發現這批彩鷸,同時讓這個消息宣揚開來的是他們。他們也不希望,台南四草高蹺?被鳥友無端干擾的事件,在漢寶重演。甚而,像曾文溪口黑面琵鷺一樣,遭到獵人屠殺。可是,事與願違,生態保育的情形尤其如是。這個甫於三、四個月才組成的地方鳥會,基於讓更多人來看鳥的好心,無疑被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在一個黨外且是女性縣長的支持,加上他們的初學賞鳥的狂熱,這裡已然是整個台灣取締偷獵行動最具成效的地方。有著鄉下人憨厚淳樸個性的廖世卿與陳勝鑄,一個主外(會長),一個主內(理事長),在我看來是一對絕配。他們將自己過去在地方上深植的政經資源充分地運用在鳥會身上。譬如在傳播媒體方面,別的地方可能無法想像,許多彰化縣的記者都熱心地成為他們鳥會的會員,每遇鳥事一定鼎力相助。
廖會長更是那種會為了一隻黃鸝被捉在鳥店,衝入市長辦公室,要求市長取締的人。而像陳勝鑄,特別在自己的文具精品店騰出一間空屋,讓鳥會使用,我們也不難理解他喜歡賞鳥的熱情了。
黃朝洲有事先行離去,我們又走訪一些他們才熟悉的旱田、溼地,尋找環頸雉與紫鷺。一位當地農夫告訴我們,他以前就在這裡看過「啼雞」(環頸雉)。顯然他對這種鳥並不陌生。我們讓他看圖鑑,他還指出曾在這裡見過天鵝。
在一座泥橋墩觀察,看到兩隻彩鷸後,我們又前往一處靠海防的枯木小溪找魚狗。那兒是鳥類攝影家孫清松拍攝各種翠鳥的位置。在這片乾枯、死寂的林子,我們只聽到一回魚狗的急促叫聲,其他都是海風的呼嘯。
正要打道回府時,另一位最近才開始賞鳥、拍鳥,隨即變成鳥癡的林英典出現了。天氣冷,海風又撲得兇,大家都穿了夾克。壯碩而寬胖如熊的他,上身套一件T恤,下半身也只著一條短褲。他也是我深感興趣的賞鳥人,因為為了看鳥,這位經營一家機械工廠的董事長,竟然把工作都交給老婆,自己把大半時間都花在野外。
他剛從彰濱來,看到我們激動地說,適才看到兩隻磯雁。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馬上又乘車趕往全興。
約莫半小時後,抵達彰濱工業區。遠遠就看到一家紡織工廠巨大的空廠房。聽說,它是一棟大違建,早已廢棄。我愈看愈覺得,它像一處廢棄的遺跡,盤據在溼地,是彰濱工業區開發失敗,黯然撤退的地標。
入口的路已拓寬成四線道,未舖上柏油,時時塵土灰揚。六、七年前來這裡時,我的眼前是一條勉強讓車輛通行的小路,兩邊盡是綠油油的草地或水圳、乾旱田。現在,路邊幾乎都是灌滿地下水的魚塭。看到大地這樣全然破壞,處處荒涼的景象,自己早已麻木不仁。大概是看多了這種風景吧!
車子駛進一塊偏遠的魚塭,過去,我從未深入到那兒。結果,我們依林英典的指示,找到了那兩隻磯雁。牠們和五隻澤鳧緊靠在北邊的角落位置,把頭埋入身子,躲避風寒,偶爾才露出臉來。林英典說,到處都是魚塭,為了確知牠們每回受驚擾後,飛往何處。整個早上,他都在這塊廣闊的荒涼地域裡開車尋找。費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查出牠們落腳的三個位置。可是,只顧得天空的飛鳥,竟不小心地把車子開入旁邊的水溝。
「終於有一隻稀有迷鳥可以交代了!」看到磯雁以後,廖會長才放了大半個心。他真擔心以今天這種不豐富的鳥況,實在無法招待我這個遠從台北趕來的客人。看他那麼盛情,我實在不忍告訴他,以前在華江橋已看過磯雁兩三回。
這一次和彰化鳥會的觀鳥之旅,最大的收穫倒也不是鳥,反而是結交了這些中部熱情有趣的鳥友。這一批新近才開始瘋狂看鳥,進而組成鳥會的朋友,和台北的鳥友相當不一樣。他們多半是年過三十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在安排個人的生活時,選擇了賞鳥做為他們(甚至是一家人)精神生活的寄託。他們仍處於快樂而瘋狂的認鳥階段,帶有較多的浪漫色彩。
我曾有一絲念頭閃過,如果不是賞鳥,他們是否會和許多台灣人一樣,以常有的暴發戶心態寄情於休閒生活呢?可是,他們選擇了賞鳥!雖然才起步,還在用一種不是很圓融的愛護方式,關心他們自己的家園,但他們正朝一個正確的方向走去。
天氣漸暗,寒風越來越大,又是那種大肚溪口特有的強風,刮得整個海岸溼地更加淒清。放眼望去,大地只剩一色冷灰,杳無人煙。天空裡,偶有幾行鳥跡。
十年了,這種冬天的孤寒,仍像我第一回到大肚溪口所見的一樣,沒有人會想在這兒久留的,除了一代一代熱情的賞鳥人。
我也無端想起另一個自然寫作者王家祥。學生時代,他在此觀察一年後的感觸如下:這個荒原是鳥類、野兔與囓齒科,以及賞鳥人的樂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77714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06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