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好問題建立好關係:善用發問的力量,贏得好感,招來職場、人際、人生的好機運(2020新編版)

Power Questions Build Relationships- Win New Business- and Influence Others
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有威力!成功的人懂得提問,瞎忙的人只顧回答。
  • 9 297
    3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亞馬遜書店「溝通技巧類」暢銷榜 No.1
★52週雄踞美國商業書暢銷榜


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有威力!
成功的人懂得提問,瞎忙的人只顧回答。
問對問題,才能創造機會,一開口就為自己贏得好結局。

33種情境×9類需求
打通職場、人際、人生的挑戰
每種需求面面俱到!

不知道怎麼問,沒關係,
337個中英對照句子,只要照著問就好。
讓你跟誰開口都沒問題!

想知道如何讓產品賣得更好?
該如何跟盛怒下的老闆溝通?
想瞭解怎麼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很多人表現平庸,不是不夠優秀,而是不懂得創造機會。
適切的提問有如萬靈丹,瞬間贏得好感,幫助你建立好關係。

本書作者索柏是美國《紐約時報》、《富比士》、《商業週刊》等媒體競邀的人際溝通專家,著作被譯成18國語言。他指出,善用發問的力量,可以大幅增強工作效能、改進人際關係,以及提升人生的品質;可以推銷更多的產品、服務與構想;甚至還可以激發自己與他人意想不到的潛力,對顧客、同事及朋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他以實際生活案例,呈現出好問題如何改變對話的內容以及局勢,並且說明活用各種好問題的方法與時機。
例如:

․對客戶提案,當對方請你介紹你們公司時,你可以問:
「你想了解我們公司哪些方面?」 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us?
弄清楚別人想知道什麼,才能避免答非所問。

․碰到老闆盛怒狂飆同事,想幫同事解圍,你可以適時插一句:
「你希望他們改進哪些地方?」 What do you wish they would do more of?
 幫助引導改變對話重點,跳脫指責的僵局。

․想讓對方打開話匣子,說出不輕易對外說的故事,你可以問:
「你是怎麼開始的?」 How did you get started?
這個問題可以觸動對方心底的熱情與快樂。

好問題讓你一開口就掌握優勢,無往不利!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有感推薦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許景泰│SmartM世紀智庫執行長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劉軒│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名人推薦

「我從事業務工作十二年,廣播主持七年,企業講師十四年,很多人都以為靠的是口才辨給的能力。殊不知,我的工作因為時常必須面對陌生人,為了快速建立關係,產生一定程度的互信基礎,進而能夠引導客戶、聽眾、學員達到我想要的目標與方向,我必須大量使用聆聽與發問技巧,讓對方持續說出我想要的答案。本書利用33種情境的脈絡,讓我的發問邏輯,找到心有靈犀的共鳴點。」企業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謝文憲

「提問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的展現!從古至今,無論在哪個領域的智者、頂尖高手,都具備『提問力』。舉凡:耶穌、蘇格拉底、愛因斯坦、莎士比亞、彼得•杜拉克、賈伯斯、比爾蓋茲、張忠謀……等,都因懂得提問,帶動發現更多、學的更多,甚至影響了許多人!誠如本書所提的:『問對問題永遠比答對答案更有威力!』我深切的感受,在職場、人際、人生,因為好的提問可以帶來的一連串的好契機。本書已具體證明,問對問題可以帶來一連串的好處,例如:建立信任關係、問出真正關鍵、幫助反思、找到決策關鍵、打開話題、拉近距離、跳出思考框架、認識自己,甚至影響自己與別人一生!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快速學會問對問題的技術,這本書將是你活用提問力、開啟智慧的最佳實戰寶典。」SmartM世紀智庫執行長 許景泰

「多數人都會在意自己是否能回答難題,顯示自己的知識、智慧和實力,但很少會注意到,其實會問問題(包含在對的時間、問對的人對的問題),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我在擔任更繁重的管理職位以及主持《馬力歐陪你喝一杯》這個podcast節目之後,才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問到好問題時,會很明顯的感受到我的同事和上節目的來賓有清楚的回應。相反地,當我沒有問好問題時,在溝通和策略規劃就會遇到障礙。
也因此我認為《好問題建立好關係》這本在國外已經是好陣子暢銷書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讀。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在現代職場上會問問題的威力,有時候遠超出你的想像。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問問題,不妨先來看看這本書。」「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楊士範

「告別耍嘴皮子的花稍,正式進入有系統學習發問的領域,就從這本書開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劉必榮

「這本書太棒了,不僅一定要讀,還要隨時擺在手邊,因為這些問題的強大威力,可以豐富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共同作者 肯.布蘭查(Ken Blanchard)

「兩位作者在這本引人入勝的《好問題建立好關係》裡,證明了強而有力的問題,可以把一場平凡談話,轉變成絕佳機遇……非常有幫助的一流好書。」《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好問題建立好關係》已經成為我的最愛,是我隨身攜帶的商業書。兩位作者精心針對常見的情境,搭配了337個關鍵問題,我一口氣全部讀完,然後不到24小時就運用了其中的問題,敲定演講邀約。」《富比士》網站(Forbes.com)

「向潛在顧客推銷,不要再用天花亂墜的機智口才。有威力的問題可以讓會議重新聚焦,讓大家不再分心,最後幫助你贏得新生意。」美國運通網站(American Express.com)夏季十大好書推薦

「我們送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詢問對方的想法,然後用心聽、認真答。兩位作者把這個強而有力的觀念,變成令人信服的實用建議,透過問問題,找出能改變一生的驚喜答案。」博思艾倫顧問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董事長兼執行長 洛夫.史瑞德(Ralph W. Shrader)

「這本書太神奇了,帶給我們強大的觀念衝擊,更帶你觸及一個人的理性與感性。我強力推薦!」西北人壽(Northwestern Mutual)董事長兼執行長 約翰.許利福斯克(John Schlifske)

「《好問題建立好關係》讓人很容易就拿起來讀,卻讓人很難放下它。兩位作者帶給我們紮實的教戰手冊,教我們建立更穩固的人際關係。不論你正在職涯的哪個階段,也不論你是從頭讀到尾,或是為了開會只參考幾頁,這本書都是寶貴的資源。」高知特科技(Cognizant)執行長 法蘭克.杜澤薩(Frank D,Souza)

「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聽CEO、政治人物、宗教領袖和創業家彼此間的精采對話。這本書太有趣了。」揚雅廣告(Young & Rubicam)全球執行長 大衛.賽伯(David Sable)

「兩位作者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論點,強調要透過問問題,提出量身打造的建議,然後建立起關係。書中採用大量的例子來闡釋這個觀念。一頁一頁讀下來,他們的立論就愈來愈有說服力。」駿懋銀行(Lloyds Banking Group)董事長 溫福瑞.畢修夫爵士(Sir Winfried Bischoff)

作者

安德魯‧索柏(Andrew Sobel)

暢銷書作者,著作翻譯成18國語言。他也是顧客關係專家,擅長透過各種技巧與策略,協助企業贏得長期的顧客忠誠,在業界聲譽卓著,是《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以及《今日美國》(USA Today)等重要媒體的邀訪常客。

傑洛‧帕拿(Jerold Panas)

知名的公益事業管理顧問,輔導對象多為公益團體的執行長、董事以及教育訓練專家,現為帕林顧問公司(Jerold Panas, Linzy & Partners)執行長,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益事業顧問公司,主要協助非營利組織和基金會的募款事宜。

譯者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譯作包括《簡單讀懂麥可‧波特》、《逆齡社會》、《更快更好更有價值》、《傾聽沉默的聲音》、《幸福的九個房間》、《通往夢想的10個黃金法則》、《杜拉克跨世講堂》、《新世代科技冒險家》、《全心待客》、《勇敢抉擇》、《雄霸亞洲》等書。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 有系統地學習發問
前言 問得好比答對更重要

PART 1 建立職場優勢
情境1 縮小範圍,問出客戶在意的點
情境2 四字真言,幫你學會傾聽
情境3 產品不賣,從四要件打開銷售
情境4 勿忘初衷,決策才能精準
情境5 克服工作挫折,問內心的使命
情境6 激發潛力,問還能不能做得更好
情境7 面對高層,千萬別用老套問題
情境8 問學到的經驗,從反省吸取養分
情境9 以客為尊,不要自說自話
情境10 面對顧客怨言,問哪裡可以改進
情境11 追問為什麼,發現真正重點
情境12 確認結論,避免議而不決
情境13 確認問題,破解言不及義
情境14 扣緊問題核心,吸引對方注意

PART 2 贏得人際好感
情境15 打開話題,從如何起步聊起
情境16 挽救局面,勇敢請求重來
情境17 拉近距離,問最大的滿足感是什麼
情境18 需要明確答覆,直接二選一
情境19 打開心防,問問真正的夢想
情境20 適時沉默,也許最能找到答案
情境21 以對方為主角,破除藩籬
情境22 最難答的問題,挖出最深沉的經驗
情境23 哪一天最快樂?用問題帶出笑容
情境24 反問自己,改變待人的方式
情境25 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啟動美好交流
情境26 挖掘內心的渴望,問想追求的夢想

PART 3 開啟人生對話
情境27 跳出思考窠臼,學蘇格拉底問問題
情境28 問喜歡和不喜歡,思考生活排序
情境29 預寫訃文,探詢想要的人生
情境30 認識自己,問別人眼中的你
情境31 問成就感,找出真正在意的事
情境32 評量人生,學杜拉克的五大問題
情境33 假設生命有限,學會把握當下

結語 提問的驚人力量
更多資訊 追加293個好問題

序/導讀

【推薦序】
有系統地學習發問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發問是一門學問,無論是解決衝突還是談判、銷售,我們都想知道對方到底想什麼,或到底要什麼。這當然不能夠憑空猜測,最好還能夠問他一下。可是我們卻不會發問。很多人以為只要我們開口,人家自然會給答案。可是人家為什麼要給答案?經常我們會發現,問出來以後所得到的都是標準答案,不是真實的答案。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對於別人提出的問題,往往都會有一種焦慮:不知道他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因此都會選擇用最安全的方式,給一個不痛不癢的答案,但對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根本沒有幫助。

所以才有談判學者建議,發問的時候最好把發問的目的先講,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焦慮。我們常常是把發問的目的放在心裡,沒有講出來,所以人家會亂猜。如果能多花個幾秒鐘,把發問的目的放在問號前面,你會發現不知可以省掉多少不必要的煩惱。

還有學者建議,發問時應少問為什麼,而要問怎麼做。比如,不要問屬下,為什麼你們不能合作?而應該問他們,要怎樣才能讓你們合作?也就是少用why,多用how。問為什麼是一種責難,是向後看的,問怎麼做是一種積極思考,是向前看的。向後看有點算舊帳的味道,會引起對方的防衛性,而且人家也未必願意講真正的原因,所以我們根本不必管這一塊,而應直接把問題導向前瞻性的思考,這樣對解決問題也比較有正面意義。

每一個發問,其實背後都有理論的基礎,與一套管理的邏輯。理論是土壤,一個個問題是土壤開出來的花。本書的好處,就是把這些花分門別類,根據不同的情境,一個個整理出來,讓讀者可以立刻上手。你可以學發問,也可以掩卷沉思這些例句後面所帶出來的管理哲學。當然,這裡也有文化差異。有些問題可能在西方社會可以這麼問,但在東方社會,這樣的問題卻未必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在讀這本書時,可以旁及衍伸,順手做一比較的地方。

所以我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學發問的朋友。告別耍嘴皮子的花稍,正式進入有系統學習發問的領域,就從這本書開始!

試閱

「做這件工作有意義嗎?」如果部屬經常這樣問你

我在之前的著作中一定會提到一點:無論是哪一種商業活動,都可以用「Y =Y(X)」這個方程式來表示。Y指的是最高層的關鍵目標指標(Key Goal Indicator,簡稱KGI)(例如銷售額),X指的是下層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例如左右銷售額的因素)。將文字代入方程式,便是「銷售額=F(左右銷售額的因素)」。
X包括了客戶數、商品單價、採購成本、人事費用、設備費用及廣告費
用等各種要因,這些全部都會影響到「Y =銷售額」。
換句話說,公司為了達成年度銷售額目標Y,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把銷售目標拆分成,每個工作現場必須達成的數字目標(X)。
所有的職位都必須達成自己的數字目標(X)。

這是一個很單純的流程。無論任何部門和職位,只要是隸屬於這間公司的所有員工,每個人的行動都是X,所有X加總起來就是Y,絕不會有人說:「這和我沒關係。」

大家能做到、還是極少人能做到?
看到這裡,通常會出現兩個聲音。
第一個聲音是:「如果訂出來的目標那麼容易達成,大家就不用這麼辛苦了。」這是指,要達成這個目標,只能仰賴奇蹟發生。換句話說,「A、B和C現場雖然無法達成目標,但只有D現場展現了超神奇的目標達成率,因此還是達到了最終的整體目標!」雖然不會經常發生這種有如神助的奇蹟,但還是有些公司會仰賴過去的神奇經驗,希望奇蹟再度出現。而被賦予期待的部門,久而久之也無法承受,人員只會疲於奔命。比起仰賴奇蹟發生,不如去拆解目標,讓所有人一起分攤,大家合力達成目標,這樣不是比較輕鬆、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較高嗎?

不論哪個部門,KPI只限兩、三個
另外會出現的聲音是:「只有業務跟行銷部門,才需要數字目標吧?人事、總務和會計部門等非生產性部門與後勤部門,應該無法設定數字目標?」這是重大的錯誤認知。在亞馬遜,連人事、總務和會計部門都會設定數字目標。
以人事部為例,「透過人事部積極的斡旋,緩和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讓離職率較目前下降10%」、「關於人事相關的問題,所需回覆時間較目前縮短一天」、「人事部提供的研習,出席率比目前提高20%」,前述這些都是可以設定的數字目標。
我在亞馬遜時,曾向人事部提出要求,希望可以縮短員工耗費在健康檢查的時間。當時和公司簽約的健檢醫院很遠。員工為了健檢,往往要花上將近一天的時間,因此我要求:「在不降低健檢品質的前提下,能否找到近一點的醫院?不能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健檢嗎?」人事部也真的實現了我的期望。當時員工人數有數千人,節省下來的工作時間相當可觀。人事部做了一件很成功的事。
但在建立數字目標時,也必須注意一點:「並非所有工作,都要用數字來表示。」
亞馬遜有一套以數字管理所有行動的「度量」體系。度量就是關鍵績效指標(KPI),選出對達成目標有重要影響的指標,將這個指標化為數值以切實管理。我曾經長期服務的營運部門,進貨數量與出貨數量是重要指標。無論是哪個部門,重要指標只限兩至三個,且依照不同時期、年度或公司成長速度,注重的關鍵指標也會隨之改變。

首先為自己的部門、團隊設定數字目標
當所有工作現場必須達成的目標,都已化為數字之後,公司風氣會煥然一新,以前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工作,也會大量減少。當應該前進的方向十分明確時,人們便不會再躊躇,會邁開腳步前進。此外也可以迅速判斷,自己手上的工作有沒有意義,或是現在的做法是否足夠有效率。也會大幅減少「做這種事真的是否有意義」的煩惱。
讀到這裡,心中豁然開朗的經營者或企業幹部,建議盡快著手將銷售目標細分下去,為每個現場部門設定數字目標。也許有人會認為,自己只是中階幹部,無法設定數字目標,但絕非如此。自己所屬的企業必定有每年的銷售目標,可以試著以這個目標為基礎,定出自己的部門、團隊受到期待的功能及必須達成的數字。自己的團隊被期待要達成多少營業額?或是要削減多少成本?左右這些的關鍵指標為何?要達成這些目標,每月、每週需要達到什麼數字?先自行暫定,然後推展到部門或團隊,並告知同仁。
簡單明確、從小處著手的適切目標,會引導人行動。數字絕非枯燥無味的東西,而是會喚起人類潛能的工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98499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