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暢銷新版】

  • 79 300
    3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職場工作術思考/創新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岡田昭人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邱香凝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4/03/30

出版情報

通膨微利時代,不要想「極小化價格」,要想「極大化滿足」!

2024/04/25 最早認識羅傑‧馬丁,是讀了他的《責任感病毒》。當時他就發現,很多企業裡從上到下,員工們都罹患了這種管理病,也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負起責任,導致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要嘛太過不負責任,要嘛過度負責任。讓人覺得不負責任的,往往挫折連連、一事無成,而那些過度負責任的,到最後疲於奔命、精疲力竭,決定一走了之。無論哪一種,都是企業很大的損失。 在書中,馬丁教授展現了他的特長:一方面深具學理知識,另一方面對企業實況有獨到的觀察。雖然他沒有博士學位,但卻能當上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還靠著非學院派的理論「整合思維」(integrative thinking),在2017年拿下「Thinkers 50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榜首。在這之前,只有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和破壞式創新始祖克里斯汀生獲此殊榮。 這也是為什麼,無論在美國或亞洲馬丁都有廣大讀者的原因。他在《哈佛商業評論》以及台灣《EMBA》雜誌上的專欄,長期受到讀者歡迎,於是當我們在國際版權清單上,看到這本《A New Way to Think》的出版訊息時,第一時間就找了書稿來看。 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這本書集結了他多年來陸續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備受肯定的好文,共有十四堂課,分別針對當前企業心中最大的痛點,一一破解。 比方說,整本書開宗明義,就提醒企業不要搞錯了競爭的對象。很多企業都誤以為,A公司是跟B公司競爭,例如Toyota是跟Honda競爭,波音是跟空中巴士在競爭。但是馬丁教授說,錯了,真正在競爭的是產品跟服務,是Camry跟Accord在競爭,是B737跟A320在競爭等等,把焦點放在終端產品跟服務,你才能打動你的消費者。 還有,很多企業想盡辦法要打造出完美的、讓消費者心動的產品,但馬丁說,如果可以提供完美產品當然很好,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打造出讓消費者「習慣」的產品。消費者「比你想像的更懶惰、更不喜歡思考、更不喜歡新的刺激」,消費者想要的是讓他熟悉、讓他習慣、讓他不經思考就能信任的產品。所謂「忠誠」的顧客,說穿了其實就是「習慣」你家產品或服務的顧客。 難怪《獲利世代》的作者奧斯瓦爾德、海爾創辦人張瑞敏等大師級人物都具名大推這本書。因為類似的醒腦金句,書中還有很多,例如面對通膨時代,他說「不要想極小化價格,要極大化滿足」,面對股東,「要把顧客擺在股東之前,才能真正創造股東價值」,聘請員工「不要因為他們的經驗,而是看他們展現的態度」等等。有沒有一種很「豁然開朗」的FU?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思考無法整合,想不出好的詞語,無法正確傳達給別人……

跟著全球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學習跨世代傳承的思考與表達技巧。

 

牛津人透過與他人「對話」鍛鍊思考與表達能力。

當全球菁英都認為相互「批判與指教」可以促進彼此知識發展,你更要學會在各種場合都能派上用場的牛津式思考與表達技術,才能站在對等的立場競爭,甚至在競爭中勝出。

 

專業好評推薦

陳耀寬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明道大學講座教授│謝文憲 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整合「思考技術」、「表達技術」、「反饋技術」,

用5階段突破自我,打破溝通及人際關係障壁。

 

與哈佛、劍橋齊名,擁有悠久歷史及傳統,且是全球最高學府之一的英國牛津大學,其最重視的,就是透過與他人的「對話」進行徹底思考,將自己的想法以具說服力的方式,傳達給對方。

作者為首位在牛津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的日本人,將傳授牛津式思維和表達技巧,並可在各種情境中派上用場。

①準備:找到好老師,一邊模仿一邊追求自我風格。

②思考:不受拘束的自由想像,養成彈性思考的能力。

③話語:認識話語的重要性,鍛鍊創造文字詞彙的方法。

④表達:在不斷嘗試與錯誤中學習經驗,保持積極表達的態度。

⑤反饋:反省所有過程,砥礪磨練自我。

這5個階段反覆循環,就是牛津人經過千錘百鍊的溝通技巧。

 

本書也將牛津大學特有的「一對一指導課程」所培養出的三種能力:

①分析.整合.表現能力;

②批判力與討論能力;

③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具體案例的分享和更簡化的方式解說,幫助各位掌握在全球化時代生存所需的「知識」實踐技巧。

 

作者

岡田昭人


一九六七年出生。東京外國語大學總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同志社大學畢業後,在紐約大學取得異文化溝通碩士學位。之後更成為第一位在牛津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的日本人。
回國後,於東京外國語大學任職超過十五年,教授日本人與留學生教育學及異文化溝通等科目。帶領岡田研究室一百多名學生體現「學習與遊玩是一體兩面」的理念,以最大限度發揮其國際教育學的學識,在課程上致力實踐以學生主體的授業方式,不斷提昇學生們的思考力與溝通力。
曾任日本國際教育學會副會長(目前轉任理事)、以留學生為對象的獎學金財團評選委員、NPO法人理事,也擔任過與國際人才育成相關的公家機關委員。參與「北野武的日本人白皮書」、「爆笑問題的日本素養」等電視節目演出。嗜好有對著鋼琴自彈自唱、能樂、各種運動,展現多才多藝的一面。

相關著作:《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

譯者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Instagram:hsianghsiang3.0 做翻譯的人

目錄

推薦序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前言 牛津大學的畢業生,為什麼在短短數年中,就能學會實踐「知識」的訣竅呢?

 

Chapter 1 牛津的風格

1 在牛津式「對話」中養成

2 愈是「無用」的學問,愈具有重大意義

3 牛津式創意思考的誕生步驟

4 「一對一指導」是增進思考力與表達力的特殊訓練

5 透過「一對一指導」習得三種力量

 

Chapter 2 牛津式「準備技術」――做好拿出成果的準備

6 做好「獨立思考、表達」的準備

7 畫出面臨二度苦境的「思考的W曲線」

8 從「模仿」別人的「思考方式」開始

9 整理思考方式,以備迅速表達

10 在表達前,必須先懂得「說話方式」的基礎

 

Chapter 3 牛津式「思考技術」――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

11 徹底思考沒有答案的問題,這就是牛津式

12 創造獨門想法的「T-Shape思考」

13 整理說話脈絡的邏輯思考

14 畫出「樹狀圖」的心智圖思考法

15 偶然的靈光閃現帶來的意外發現(Serendipity)

 

Chapter 4 牛津式「話語技術」――創造獨家話語的技術

16 藉由整理成話語,讓思考更清晰

17 隨時提醒自己:創造並使用能使對方理解的話語

18 養成追溯話語源泉的「自問自答」習慣

19 運用「重新架構」的方式,轉變為能被對方接受的話語

20 如何組織打動人心的話語

 

Chapter 5 牛津式「表達技術」――打動對方的表達方式

21 貼近對方內心的言行舉止,就能打動對方

22 區分時段,引起聽者的興趣

23 「魅力」就是「身力」,全面活用五感

24 令簡報比原本出色十倍的呈現方法

25 從牛津式辯論術中培養說服力

 

Chapter 6 牛津式「反饋技術」――從反饋中打破障礙

26 反饋內容將成為朝下個目標前進的動力

27 「掌握狀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引導你走向成功

28 磨練「自我力」,使自己成長

29 以「壓力控制術」提高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30 突破內心的「障壁」

 

後記 彩繪人生的畫筆,握在你自己手中

 

序/導讀

推薦序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

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岡田昭人教授這本《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讓我回想當年在牛津大學求學唸博士時的學習點滴,身同感受書內所提到的牛津人的學習特色,每當學生辯論時的腦力激盪,經由不同領域的學生,依不同思考角度邏輯與模式互相討論探索真理,這是訓練出牛津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與表達的教育特色,也是一般大學生較缺乏的能力。

岡田昭人教授在此書中詳細描述自己在牛津的求學經驗,並闡述出日本教育和牛津教育制度的不同,凸顯出現在教育制度較缺乏給學生創造力、思辨力、批判力、以及表達力,看完此書就能了解,現在的教育應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溝通表達技巧,以增加學生競爭力。另外,作者也強調牛津教授是個別指導,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學沒有固定的答案,沒有固定的題目,論文研究方向自己找,指導教授開書單開課程,學生自己決定要不要去上,這種自主自由式的學習,也造就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培養出不一樣觀點思維和創見。

牛津人的獨立思考與表達技術源自牛津大學辯論社Oxford Union,牛津人的思辨,從一杯啤酒、一杯咖啡開始,就可以滔滔不絕的激辯和討論,早上和下午的Tea time也是各個領域學生聚集思辨的熱門時段,從天氣、足球,聊到外太空的希格斯粒子、下內子宮甚至DNA。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也就是這樣的過程訓練出牛津人的獨立思考與表達技術。牛津人流傳一段為什麼讀書的理由,這段話就像我們常說的溫故知新吧!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I study.

 

牛津人在學院吃飯的餐廳Dining Hall也是學習和知識傳遞及磨練的地方,電影《哈利波特》中學院內的餐廳就是牛津學院內的餐廳,也是學生和老師每日見面討論傳授學問的場所。以我當年在牛津大學時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為例,每個人進入餐廳必須穿著學袍(Gown)。餐廳的長桌分為一般桌(Common Table)和高桌(High Table)兩種;院長、學者和老師坐在上面的高桌,且穿著的學袍也不一樣。一般學生分大學生和研究生,大學生穿短學袍,研究生穿長學袍。學生中最顯目的就是學者袍(Scholar Gown),也就是成績一等,榮獲獎學金的學生,甚至也可以坐上高桌和師長們一起吃飯,代表著學生的榮譽與學術專業的象徵,也是尊師重道,並給學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認知。餐廳四周的牆上掛滿學院內傑出的學者和偉人,吃頓飯下來,一抬頭就得警惕自己要見賢思齊,努力向上。

閱讀岡田昭人教授此書的深入剖析,可以瞭解牛津人的思考模式及做學問的方法,進而學習牛津的精神,讓自己也能學習獨立思考,訓練判斷能力,成為善於應用溝通及具有思辨能力的人。

最後,讓岡田昭人教授帶領讀者藉由:準備、思考、話語、表達、反饋,來學習牛津人經過千錘百鍊的獨立思考及溝通技巧。

 

陳耀寬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明道大學講座教授

 

試閱

前言

牛津大學的畢業生,為什麼能在短短數年中,就學會實踐「知識」的訣竅?

 

「牛津」──各位聽到這個詞彙時,腦中會浮現什麼印象呢?

英國悠久的歷史與傳統、世界頂尖的學術、貴族與皇室上的大學……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超乎我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彷彿是另一個世界。

牛津大學(簡稱OXON)創校至今已經歷好幾個世紀,不僅傳授頂尖的知識與技能,開發了無數學生的創造性,更培養出許多活躍於國際舞台的卓越人才,是一所聞名世界,廣受推崇的學校。

本書以我在牛津大學學習的經驗為基礎,為讀者介紹「如何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與表達」,並教大家如何學會這門技術。

跨世代傳承的牛津人思考術與表達技巧,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花一點小心思,其實是人人都能輕易學會的技術。撰寫本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推廣這個概念。

 

牛津大學位於倫敦西北方,搭電車約一個小時車程,至今仍瀰漫著中世紀氛圍的美麗城區。牛津大學的學制與日本的大學完全不同,是一所採「學院制」(寄宿式)的獨特大學。根據英國教育專門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每年發表的世界大學排名,牛津大學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齊名,無論研究等級、教育品質、學習環境的充實度、留學生與外籍教師人數等國際化指標,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學校。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胸懷遠大抱負,日日勤學不倦。

一如書中所介紹,牛津大學的學生在學期間,每天在校內接受來自各領域的教授及頂尖學者嚴格的知識訓練,師生雙方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反覆辯證,並從彼此討論、對話的過程中激盪出新的創意點子及全新的技術。這樣的成果背後,有著牛津大學在漫長傳統中所建立的對「知識」追求的熱情、獨特的教育方法,以及支持熱情與方法的堅定哲學。牛津大學始終在世界大學排名保持名列前茅的原因也就在這裡。

「牛津」(Oxford)地名的由來,始於昔日人們牽引公牛(ox)橫渡泰晤士河的渡口(ford)所在。現在牛津市的市徽上仍繪有公牛與河川的圖樣。知道了由來之後,聽到「牛津」這個地名時是不是覺得親切感倍增呢!

因此,為了讓本書的讀者對「牛津」的形象產生更多親切感,也為了以更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何謂「獨立思考與表達的技術」,在此請到吉祥物角色「阿牛」出場。

 

●引領世界「知識」的牛津人

牛津大學人才輩出,至今培養出不少領袖級的政治家與財經界人士。包括柴契爾夫人(Baroness Thatcher)與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內,共有二十六位英國首相畢業於牛津大學。還有以「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聞名於世的「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著有《利維坦》(Leviathan)一書的哲學家湯瑪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等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及創作出《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數學家兼小說家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魔戒》的作者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扮演「豆豆先生」的知名演員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等,都是牛津大學畢業的。

此外,緬甸民主運動的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罹患絕症仍不放棄探究宇宙根源的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等,牛津大學也孕育出超過五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在體育界,則有包括頂尖橄欖球員在內的眾多運動選手在學中,堪稱一所文武雙全的大學。對日本人而言,由於牛津大學是德仁天皇夫婦的母校,更成為令人嚮往之處。

牛津大學網羅了全世界的精英,不只歐美各國,還有來自亞洲、中東、非洲等國的優秀學生,在此勤學不倦,彼此切磋砥礪。教授陣容更是一流,集結來自研究與教育界數一數二的智慧,對學生加以指導。

牛津的畢業生,有人活躍於財政界與商界第一線,有人成為醫生、律師、大學教授、藝術家……無論男女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舉例來說,日本SONY的前CEO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就曾在牛津大學的研究所中學習近代史。

牛津與劍橋兩所大學向來被合稱為「牛橋」(Oxbridge),兩校畢業生組成的同學會網絡遍及全世界,藉由定期舉行的聚會交換情報,拓展人脈。想當然爾,牛橋畢業生們對世界政治、經濟與醫療等領域的影響力,也就更難以估計了。

曾經就讀牛津大學的人,畢業後之所以能活躍於各個不同領域,最大的原因即是他們充分發揮了即將在本書中介紹的「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表達」的技術。換句話說,他們在學校裡學會了如何實踐「知識」的訣竅與方法,進而在各個領域中發揮力量。這項至今仍在牛津校園中傳承的技術,究竟要如何學會呢?我會盡可能在書中詳盡說明。只要一頁一頁看下去,就會愈來愈明白了。

在此,請容我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從日本的大學畢業後,我買了一張單程機票赴美,進入紐約大學就讀研究所,專攻異文化溝通,並取得了碩士學位。之後,我又立刻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研究所(GSES)攻讀博士學位。選擇留學牛津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這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人士,是鑽研知識,彼此砥礪切磋的最佳場所。

我的博士課程專攻教育學,論文內容寫的是關於日本與英國教育政策的比較,我也是第一個在GSES取得博士學位的日本人。

現在,我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東外大)教授比較國際教育學與異文化溝通。在東外大,學生們可學到全世界約三十多國家的語言與地域社會文化。大一及大二這兩年會先以密集的訓練和學習,打好專攻語言的基礎,升上三年級之後,大多數學生都會前往專攻語言的國家留學一年左右。回國後,他們的該國語言能力也已成長到日常生活會話毫無滯礙的程度。同時,校園內也經常可見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提供在校生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我每天都將自己在牛津時所學到的各種知識與技能,實踐於教學中,只要看到學生們學會這些知識技能,我就能從中感受自己生存的價值。

在出國留學之前,我是個不怎麼喜歡讀書學習的人(老實說,根本是完全不喜歡)。回頭想想,或許是因為我並不適應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學習型態吧。這樣的我,直到離開日本,在國外累積許多學習經驗之後,才真正從「學習」中獲得樂趣。

日本的學校,是以教師單方面對學生傳授知識的「灌輸型」教育為主流。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對為數眾多的學生傳授一定程度的知識。不過,卻不適合促進學習者自行發現並解決問題點,也無法培養出積極表達自我意見的能力。

相較之下,歐美各國的學校一般採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討論,再藉由教師的輔助指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外,學生也從小就能受到彼此交換意見、互相討論或批判的訓練。這與「灌輸型」截然不同,在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時,或許並不適合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卻能幫助學生養成「創造力」、「討論力」,以及向別人表達自我主張,說服別人理解的「溝通力」

日本與歐美在教學方式上的差異,已經證實對於人格養成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只如此,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箇中差異與影響更是清楚浮現。

國際性的商業活動、學會、聯合國機構的會議……我每天都和各種各樣來自不同背景領域的人們在這些場合交流。因為彼此都站在以自己的單位為優先的立場,有時不得不面臨激烈的議論,而在國際學會上發表時,我也曾接受其他國家研究者毫不留情的批判與指教,這些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壓力。因此,當我開始以研究者身分展開活動時,只能用勞心勞力來形容。

然而,只要試著仔細觀察這些場合,尤其是歐美各國的研究者,就會發現他們不但不排斥加諸自己身上的批評,反而以肯定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指教,甚至以充滿活力的態度提出反駁、參與討論。那種態度,簡直就像享受某種遊戲樂趣的孩子。

人們透過不斷反覆的對話溝通,將彼此的思考方式提升到「更高的次元」,其背景其實來自從古希臘、古拉丁持續至今的思考文化傳統。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思想哲學,認為相互「批判」是為了促進彼此知識發展的「好事」,也是「求之不得的事」

 

●牛津式的做法就是「造成破壞」

在日本與歐美各國之間,就連學校裡的教學方式都能成為一大隔閡,更別說在商場上的談判方式、討論方式、舉手投足的態度甚至儀容外表……老實說,兩者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再者,只要一想到這種立場的形成乃基於歐美各國的主導,也就難怪日本無論如何都得屈居人後了。

政治、外交、經濟、商業、教育……在社會上的各個領域,由歐美各國率領的全球化局勢日益壯大,似乎沒有收斂的一天。綜觀今日世界情勢,我們如果想和歐美人站在對等的立場競爭甚至在競爭中勝出,或許必須學會各種場合都能派上用場的牛津式「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與表達」的技術。

 

在出版這本書前,我曾寫過另外一本《未來你是誰:牛津大學的6堂領導課》。書中提及牛津大學採用的「教學法」,也具體介紹了我在牛津大學的種種留學體驗。在那本書中亦曾提及,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牛津大學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打破常識」(詳情可參閱該書)。牛津教育是如何培養不受常識侷限的人才,我也在那本書中詳細描述過了。

至於本書,將不再站在「教學方」的觀點,而是從「學習方」的觀點出發。換句話說,這次我想寫的是在牛津大學受教育的人「用什麼樣的方式思考」,同時能夠如何有效率地將自己的思考對他人「表達」。我將在書中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寫出上述過程與步驟。

 

何謂牛津人「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與表達」的技術?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造成破壞」。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必須面對與人溝通時的種種難題。即使是夫妻、親子或兄弟姊妹等親密關係的對象,都有無法讓對方理解自己意思的時候。更何況是上司與部下、教師與學生或同事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問題往往更是複雜難解。

在牛津大學學習的人,除了接受學術方面的訓練外,更學會如何「破壞」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壁」,也就是「突破障礙」的技術。

此外,在牛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將「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表達」時產生的種種障礙視為「面對原本的自己」、「朝更高層次的自己進化」的機會,積極地去跨越、回顧、朝下一階段邁進。在牛津大學,這才是最受到重視的精神

 

●造成破壞的步驟

無論在學術活動或商業活動進行的現場,今日的溝通方式皆已有了很大的改變。組織的統合與廢止、全球性的人才交流、工作方式的多樣化……等等,很多時候已經無法再採行過去事物進行的方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牛津式「獨立思考表達的技術」,將成為最有效果的武器,幫助我們克服自己和對方之間溝通時的障礙,促成對方期待我們採取的行動。

本書傳授五大方法,教讀者如何將自己的想法正確傳達給對方,如何推動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更有效率地建立溝通策略。這五個方法就是「計畫」「生產」「包裝」「流通」「事(售)後服務」,與商業生產過程中,商品的「生產流通管理系統」不謀而合。

我認為,牛津式的「獨立思考表達技術」也可以說是為了打破自己與對方在溝通時產生的障壁所需的「思考表達過程」。

這個過程由以下一連串步驟組成:

 

①準備(計畫)→②思考(生產)→③組織話語(包裝)→④表達(流通)→⑤反饋(售後服務)

 

①「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表達」所需的「準備技術」;

②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如何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

③以嚴格知識訓練下的思考為基礎的「組織話語的技術」;

④透過與各種人的溝通培養「表達的技術」;

⑤回顧自己的行動,找出改善點的「反饋技術」。

 

這就是牛津式的「思考表達過程」。先有充分的「準備」,再自己「思考」、「組織話語」、向對方「表達」,最後「回顧」全部的步驟,做出「反饋」。

受過牛津大學學習環境下的嚴格訓練,學生們都能具體實踐上述具有一貫性的「思考表達過程」。畢業後,無論前往世界各個角落,也能據此日日精進自我,發揮自己的力量與存在感,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

 

近年來,經常在書店看到以不同主題呈現「思考技術」、「表達技術」、「反饋技術」(改善方式)的書。因應商業或研究等各種不同場合,這些書籍介紹的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不過,至今仍幾乎沒有看過將這幾種技術關聯整合,幫助讀者綜合學習其中力量的書籍。

在此,將「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表達」以及藉由「回顧」獲得改善的「反饋」過程集結為一,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讀者各階段必要的技法,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真正的目的。

本書以我在牛津大學留學時的實際學習經驗為基礎,將「獨立思考、表達的技術」分別編成六個章節,以三十個案例具體呈現。同時,從第二章起,各案例(第二個項目之後)開頭都會記載該項目最重要的「Point」(重點)。換句話說,本書將以「無論從哪個章節、哪個案例開始讀都能輕鬆理解」的方式構成。透過實際案例、插畫、圖表與練習題等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力求完成一本讓讀者學起來輕鬆有趣的新型態商業書。

衷心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從這五大步驟中習得「牛津式獨立思考表達技術」,並加以運用在上司與部下、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等等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中。

 

岡田昭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90026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1*14.8*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